顺治帝真的曾经表示要传位给堂兄岳乐吗,出处在哪里?

这个问题啊,还真不像第一个回答者说的无聊的问题。要说这个事儿,得搞清楚满人刚入关的时候,对于如何统治中国的顶层设计。一步一步说。提问问的事情,有文献记载,有出处,但出处很难讲是不是靠谱,它记载在德国人魏勒写的《汤若望传》里。大致意思是说,孝庄催促顺治立储,孝庄方面是想从皇子中选,而顺治的人选是一位从兄弟。

顺治问汤若望意见,汤若望说支持孝庄。但《汤若望传》里,并没有说这位“从兄弟”是岳乐,此疑点之一;疑点之二是,顺治这事儿,会不会去征询汤若望的意见?所以说,顺治想传位给岳乐,有此一说,但文献支持是不够的。我估计以后翻译满文老档,兴许会有新的线索。那么,我们进行第二步,就算《汤若望传》我们不怎么相信,那么,这事儿有没有可能?是有可能的,这涉及到顺治和孝庄集团的角力,而这角力的背后,是清初治天下的政治思路的分歧。

顺治登基,本身就是孝庄和两黄旗绑在一起的利益集团在背后用的力。这个利益集团的背后,是孝庄代表的蒙古贵族势力,和两黄旗代表的满人贵族势力,它们的联盟,其特点是维护满蒙联合、一致对汉。而顺治本人有另一层思考,他这方势力代表的是满汉合流。说白了,顺治和孝庄集团,就是这个新兴政权的开明派和守旧派的区别。守旧派的孝庄两黄旗集团,希望在立储的问题上,延续满蒙联姻,由此,她从自己的家乡科尔沁部,为顺治选了两个皇后、四个妃,一心想再生一个满蒙联姻的孩子立为储君。

但顺治的八个皇子,没一个是她们生的。不是因为董鄂妃漂亮,这事儿和谁好看不好看没什么关系,而是顺治不想延续这一套了。而董鄂妃,出身于正白旗。顺治实际上是想用这个办法削弱两黄旗的势力。所以董鄂妃生子后,顺子竟然立即称之为“朕之第一子”。可两百旗当年属于多尔衮和多铎的势力,和两黄旗关系本来就不好,虽然顺治七年将正白旗划为上三旗,但多年的对立,关系怎么可能融洽?这就是两黄旗必然要打压正白旗的董鄂妃的原因。

董鄂妃的儿子夭折,顺治的立储计划彻底泡汤。有可能选岳乐。顺治十四年,岳乐就封为亲王,顺治去世时,他才37岁,地位、年龄都合适,况且他在军政两方面都得过历练,算是突出人才。更重要的是,据《啸亭杂录》记载,岳乐是当时满族贵族中少有的接触汉文化较深的人才,顺治选他,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开明派对抗守旧派的一个选择。

顺治为什么想传位给自己堂兄弟岳乐,孝庄为何极力反对?

安郡王岳乐(原为安亲王、谥“和”。死后多年,因故于康熙三十九年被夺谥、降爵郡王),清世祖福临的堂兄、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子饶余敏亲王(原为郡王,康熙年间追赠亲王)阿巴泰的儿子。清世祖之所以曾经有意传位于岳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岳乐是清世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在清世祖亲政之后全力支持清世祖进行的一系列抓权及改革事宜。

在清世祖看来,传位于岳乐,可以更好地继续自己的事业。同时,国赖长君,清世祖自己的儿子都过于年幼。如果采取当年多尔衮的摄政王配置,日后的权利斗争在所难免,儿子们能否有自己这么好运,很难说。与其如此,倒不如直接传位。二、岳乐年长,或许还曾经患过天花且痊愈了(没有查到具体史料)。清初的满洲贵族对于天花几乎没有免疫力,豫通亲王多铎死于天花、清世祖自己最后也死于天花。

彼时的满洲贵族几乎到了闻天花色变的地步。清世祖此举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无奈,与其儿子即位后死于天花,倒不如找一个不会再患天花的人即位。对于传位堂兄岳乐之事,彼时的清世祖也仅仅是有这么一个想法,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实际上清世祖也是有所顾忌的,毕竟历史上兄终弟及导致的血淋淋的教训太多,更何况岳乐仅仅是叔伯兄弟。

将来岳乐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彼时的清世祖自己其实也拿不准。清世祖之所以公开抛出这个提议,个人觉得,更多的应该还是在试探方方面面的态度和反应。清世祖抛出这个提议之后,立即遭到了来自多个方面的反对,包括宗室王公、甚至自己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宗室王公的反对非常好理解。出于公心者觉得,传位非大宗之后,很可能引发小宗旁支对皇位的觊觎之心,于政局稳定不利,甚至可能会祸起萧墙。

出于私心者觉得,岳乐这么一个太祖庶出儿子的后代,凭什么跨过我们接班?要知道,彼时清太祖嫡脉代善系、甚至包括失势的嫡脉褚英系、多尔衮-多铎系还是有不少后裔的。除此之外,作为大宗的清太宗,其儿孙其实也不少。这些人的宗法地位都远在岳乐之上,清世祖跨过他们这些人而选择岳乐,自然会遭到强烈的反对。孝庄文皇后反对就更好理解了。

从公的方面,跨越大宗之后,传位小宗旁支,于政局稳定不利。从私的方面,传位于岳乐,置自己这几个大孙子于何地?同时,如果清世祖传位于儿子,孝庄文皇后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干预政局。即便彻底放权,自己也仍然会拥有崇高的地位。一旦清世祖传位于岳乐,自己这个婶娘算是个什么东西?别说是干预政局,能不能继续算作是皇太后都有待商榷。

毕竟清太宗的原配嫡妻是孝端文皇后而不是她孝庄文皇后。自己之所以成为皇太后,仅仅是因为自己是清世祖的亲妈。一旦将来岳乐皇位坐稳、产生一些其他想法,或者与自己发生矛盾,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面对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孝庄文皇后自然是要强烈反对的。最终,在多方反对及给出的“合情合理”的理由之下,清世祖放弃了传位岳乐的想法。

恰巧清世祖的三儿子清圣祖罹患天花并痊愈了,获得了终生免疫。于是,比岳乐更加名正言顺、且无死于天花之忧的清圣祖最终成为了皇帝。正因为有了这段历史,清圣祖即位之后,虽然继续重用着自己这位堂大爷,却是一直是有所防备的。康熙三十九年,清圣祖借故处置作古多年的岳乐、予以夺谥降爵,实际上还是这一事件的延续。“掌宗人府时不当情事”算什么大罪?更何况人都死了近十年了,有必要再大张旗鼓追究吗?之所以处置岳乐,无非是做给别人看的、杀鸡儆猴,不是吗?。

雍正弄死老八媳妇后还将挫骨扬灰,雍正和老八媳妇有什么仇恨?

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与雍正争夺皇位的八爷党四位中坚分子:八爷胤禩,九爷胤禟,十爷胤额,和十四爷胤禔除了老八之外,剩下人的妻子并没有因为夺嫡失败而收到影响,毕竟就算是皇位争夺,祸不及家人。的江湖道义还是要讲的。但雍正也确实对老八的老婆也确实有点恨之入骨:阿其那(老八)、塞思黑(老九)之大逆不道虽著,而反叛之事迹未彰。

其妻子免于正法。塞思黑之妻逐回娘家,严加禁固。阿其那,塞思黑之眷属交于内务府总管,给与住居养瞻。从上面文字可以看出:老八的福晋只是逐回娘家,禁锢起来。老八老九的孩子以及其他家眷也都是交到内务府看管。并没有说把她给杀了,更何况是挫骨扬灰。八王爷胤禩的福晋:郭络罗氏。确实是个厉害人物。从小父母双亡,由外公养大。

她的父亲是因赌博被康熙处死,母亲得抑郁症而死。所以从七岁开始,她便由外公养大。而她的外公是安亲王岳乐。无父无母的人,由隔代亲养大,要么会造就极度懦弱的性格,要么会造就极度强势的性格。而郭络罗氏便是后者。自小承欢于岳乐膝下,万般宠爱娇惯,性格变得泼辣彪悍,蛮横无理。按理说:这种强势性格肯定与皇子出身的胤禩水火不容。

但事情神奇也就在此:郭络罗氏所拥有的,正是胤禩缺失的。机缘巧合之下,他俩的境遇竟成了互补。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库浣出身,所以胤禩从小是由大阿哥胤禔的妈惠妃养大的。如果小时候子不能凭母贵的时候,那么长大后夫凭妻贵也是可以的。而八阿哥胤禩就是凭妻贵的典型代表。结婚后:胤禩继承了郭络罗氏外公家族的实力:包括安亲王岳乐宗室力量,以及郭络罗氏的20个舅舅的实力。

(岳乐有20个儿子). 这也就造就了八爷胤禩在短时间内,在朝野上下游了一大帮忠实的拥趸。所以在康熙47年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康熙让众大臣推举新太子,胤禩几乎是朝野内外全票当选。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封建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都将胤禩生育较晚的原因归结到了他的老婆,郭络罗氏身上。康熙20年,胤禩出生康熙31年,胤禩与郭络罗氏成亲。

康熙47年,胤禩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弘旺。而就这个儿子还是胤禩的小妾,张氏所生。也就是说,胤禩与郭罗罗氏结婚17年,未生下一儿半女。而强势的郭络罗氏又坚决不肯让胤禩多娶几个女子以便开枝散叶。这在封建时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康熙皇帝这样评价郭络罗氏: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四说:“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一个公公对儿媳妇的评价是:嫉妒行恶。

而同期比胤禩大三岁的雍正,在康熙36年,有了第一个儿子弘晖,在康熙36年,有了第二个儿子弘昐,在康熙39年,有了第三个儿子弘昀,在康熙43年,有了第四个儿子弘时。就从这一点上,说康熙曾经准备把皇位传给八阿哥的说法,就不可能。另外:康熙皇帝评价他这个儿媳妇是十月初四,而在接下来的11月14日,康熙令满汉文武大臣准备并大家推举新太子。

如果说当时康熙真有传位于胤禩的想法,那么在另推举新太子之前,康熙怎么可能说这个新太子和太子妃的坏话呢?妻贤夫祸少。雍正继位之后,九子夺嫡,大幕已落。君君臣臣地位已定。为了笼络人心,雍正皇帝刚上位,变给他曾经的政敌老八胤禩封了一个廉亲王。让他主管公布,并且监理藩院大臣。按理说为了拉拢人心,雍正是下了本钱的。

但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奇事:八阿哥被封为廉亲王,大伙前去祝贺。郭络罗氏冷言冷语地说:“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的目光前瞻性。但把这句话说出来,并让雍正知道这就是他目光短浅的地方了。新皇帝刚继位,对政敌进行人心拉拢,作为八王爷的妻子不但没有小心谨慎,还大大咧咧的给夫君挖坑。

胤禩的嫡福晋哪里得罪了雍正?为何先被强制休妻又被赐死毁尸?

雍正对政敌弟弟老八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可以说是相当厌恶,在收拾胤禩时雍正强制胤禩休妻,郭络罗氏被逐回娘家之后被雍正赐死,雍正并下旨死后将其挫骨扬灰。这么一看雍正是不是很残酷,其实这主要源于郭络罗氏积极地帮助丈夫胤禩参与争夺皇位的原因,下面就具体来说一说郭络罗氏是如何帮助胤禩争夺皇位并触怒了雍正。郭络罗氏出身高贵弥补了胤禩母系家族的低微身份要说郭络罗氏之前得先说一说她的丈夫康熙第八子胤禩,老八胤禩自幼就聪慧过人,当初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噶尔丹都把胤禩带在身边,胤禩也是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诸皇子中最为年幼的皇子,在康熙一废太子之前胤禩一直是康熙非常喜爱的儿子。

胤禩为人温和儒雅,待人体贴细致,能力还非常强,在朝廷上下深得朝臣拥护信服,在康熙第一次册封诸子时,胤禩与老四雍正、老五胤祺、老七胤祐一同被康熙册封为贝勒,胤禩是当时被册封的皇子之中最年幼且没有成年的皇子,从幼年陪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再到早早被封爵,都能说明康熙对胤禩的喜爱。胤禩深得康熙喜爱,但他也有自卑的地方,那就是他的生母良妃卫氏家族出身,胤禩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库,属于奴籍出身,生母家族地位低微是让有着志在登上帝位的胤禩唯一不足和尴尬之处。

在三十七年(1698年)胤禩迎来了人生高光期,这一年康熙晋封他为贝勒,同时给他赐婚,他的新娘正是皇室宗亲郭络罗氏,而胤禩大婚不久他的母亲卫氏也从嫔级升级为良妃,这一切都是因为康熙对他的喜爱,所以这也是胤禩人生最高光的时期。郭络罗氏是正经的皇室宗亲,她的母亲是康熙堂叔安亲王岳乐的第七女和硕格格,她的父亲是额驸明尚,郭络罗氏的父系家族自努尔哈赤那一代就开始世代与爱新觉罗氏家族联姻,当然,郭络罗氏的父系家族还不算十分显赫,最显赫的而是她母系安亲王一系家族。

安亲王岳乐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他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因此说郭络罗氏与胤禩算同一辈分,一个是努尔哈赤玄外孙女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玄孙,他们俩用现代来看算是近亲结婚。郭络罗氏自幼父母早亡,她就成了孤儿,岳乐怜悯女儿早逝,因此在郭络罗氏父母双亡之后将郭络罗氏收养在安亲王府邸,外公岳乐对郭络罗氏可谓是异常宠爱,这也养成了郭络罗氏行事果断泼辣的风格。

岳乐的父亲阿巴泰曾经就非常礼遇汉族读书人,经常聘请汉人名士在自己的王府讲学,岳乐也继承了父亲礼遇士人的风格,岳乐好读书好藏书,对待汉族士人也十分宽厚随和,因此安亲王一系在清朝士族中备受拥护爱戴和享有很高的威望。虽然岳乐喜好儒学,但他对外孙女郭络罗氏却并未把她培育成传统的大家闺秀风格,岳乐在郭络罗氏年幼时就十分溺爱任由她发展,岳乐去世后,他的儿子玛尔珲、吴尔占等也就是郭络罗氏的舅舅们也十分宠溺她,以至于养成了郭络罗氏颇有满族传统女子的豪爽泼辣之性格,岳乐的安亲王爵位是在顺治时期依靠军功而获得,岳乐在康熙初期还曾统兵帮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岳乐既有军功,又在士族中有较高威望,他当时的政治影响力还是非常得大,而康熙让胤禩娶了岳乐的外孙女也代表了对胤禩的重视。

胤禩当时被康熙分派负责管理正蓝旗事务,而岳乐一支所在旗籍就是正蓝旗,加上康熙的赐婚,因此康熙是把胤禩和安亲王一系家族紧密的绑在了一起。其实康熙最初可能只是出于重视和喜爱胤禩,所以把郭络罗氏赐婚给了胤禩,但后来胤禩联结安亲王家族一些,借助安亲王一系的政治势力影响到了后来朝廷政局,这也是康熙当时所没有考虑到的事情。

总得来说康熙把郭络罗氏赐婚给胤禩弥补了他生母家族出身低微的不足,也助长了日后胤禩有谋夺太子之位的野心,郭络罗氏及其外公岳乐家族对胤禩日后争夺皇位助力是十分大。郭络罗氏虽然性格彪悍,但颇有政治才能,是胤禩政治上的得力助手其实胤禩和郭络罗氏整体来说非常般配,胤禩为人随和儒雅,郭络罗氏性格比较爽朗泼辣,与胤禩倒是很般配,而郭络罗氏这种性格再加上外公家族的政治势力在婚后把胤禩管治的十分服服帖帖。

郭络罗氏的对胤禩过于彪悍强势的表现也是让雍正不喜欢不满的原因,其实不止雍正不喜欢,连康熙也不喜欢郭络罗氏如此。郭络罗氏与废太子胤礽的太子妃瓜尔佳氏形成鲜明对比,康熙两废太子胤礽,到最后对胤礽极度失望,但康熙一直很认可温文儒雅的太子妃瓜尔佳氏,甚至在瓜尔佳氏去世后康熙还是以太子妃之礼将其厚葬。但在一废太子之后,胤禩由于过度活跃争取太子之位,引起了康熙厌恶,以致后来逐渐失去了康熙的喜爱,当康熙不喜欢胤禩之后,他对胤禩之妻郭络罗氏也是十分不满意。

由于郭络罗氏对胤禩管教很严,胤禩一直没有纳妾,但郭络罗氏本人还不能生育,因此胤禩几乎无后,这时候康熙也下旨指责郭络罗氏过于骄横霸道,不让皇子纳妾如何传宗接代。在康熙的干预下,胤禩最后才纳了几名小妾,后来有一小妾张氏为胤禩生下他唯一的儿子弘旺,胤禩才算是有了后人。郭络罗氏虽然对胤禩管教极严,但她本人颇具政治头脑,而她的那些舅舅们也就是岳乐的儿子玛尔珲、景熙、吴尔占在康熙朝也是身居高位,她为了帮助胤禩争夺嫡位,也拉着三个舅舅下水帮助胤禩。

这些都使得胤禩对她十分感激,也为此愿意被她所管教。胤禩能在士族中享有较高威望和拥护也是郭络罗氏为他指点,上面说过安亲王府向来礼遇敬重士族读书人,郭络罗氏自幼就耳濡目染,因此她借助舅舅们为胤禩营造声望,同时还教胤禩拉拢士族权威人士。郭络罗氏教胤禩拉拢的江南士族代表人物就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这个何焯在江南士族中享有很高声望,书法造诣极高,由于名声比较大,康熙特意聘请他来教导书法不太好的胤禩,因此何焯也算是胤禩的书法老师。

何焯后来丧父回江南奔丧,郭络罗氏教胤禩替何焯照顾年幼的女儿,使得何焯年幼的女儿免于奔波在江南和京城两地,郭络罗氏后来也真认了何焯的女儿为养女,一直收留在身边抚养。这使得何焯对胤禩夫妇感激涕零,何焯回江南之后在士族圈子中对胤禩是大加夸奖和吹捧,因此当时江南士族都很敬服胤禩。从这就能看出郭络罗氏的政治手段不输于一般男子。

除了比较有政治手段,郭络罗氏还十分有政治头脑,在康熙二废太子之时,正是她的舅舅景熙和吴尔占带头向康熙告密,称胤礽与其党羽托合齐密谋不轨,致使康熙震怒二废太子。这其中郭络罗氏有很大功劳,也说明其比较具有政治头脑,是胤禩政治上的好帮手。胤禩夫妇的强硬态度触怒了雍正,最终夫妻双双赴死当雍正继位后,雍正为了拉拢人心,先册封胤禩为廉亲王并任命他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当时郭络罗氏的舅舅们都去胤禩府上庆贺,只有郭络罗氏和胤禩夫妇愁眉不展,郭络罗氏对前来庆贺的舅舅们和表兄弟们说: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也就是郭络罗氏早就看出来雍正对胤禩是明面提拔重用,实际是准备拿他开刀了,只是等待时机成熟而已。

郭络罗氏的见解确实也很准,她的预言很快就应验了,不久雍正就最先拿她的舅舅们开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将景熙、吴尔占等安亲王一系子孙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发配盛京沈阳,安亲王封爵就此在雍正时期被撤除,直到后来乾隆时期宽恕了他们的罪责,才命岳乐的后人按降级承袭爵位的规矩袭爵才又重新获得爵位。雍正对胤禩一党采取了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办法,胤禩的铁杆支持者敦郡王康熙第十子胤誐及其舅舅阿灵阿家族都曾经支持胤禩争位,从雍正二年开始,最先被收拾的是安亲王家族一系和胤誐及其舅舅阿灵阿家族。

不久之后一年多,也就是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开始收拾胤禩,雍正最先就是以郭络罗氏凶悍刻薄,挑拨雍正与胤禩之间的兄弟关系为理由强制胤禩将郭络罗氏休妻并逐回娘家。雍正认为胤禩如此是郭络罗氏所挑唆,并且郭络罗氏这个人太凶刻了,“允禩之妻甚属不妇,允禩亦惧伊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欺侮其夫”。雍正认为郭络罗氏欺负胤禩还挑唆胤禩,逼着自己迫害胤禩的人就是他的嫡福晋郭络罗氏,称胤禩为“终怀异心,并不悛改,未必非伊妻唆使所致”与此同时雍正一面将郭络罗氏革除福晋身份驱逐回娘家,一面也将胤禩软禁起来,雍正试图让他们俩臣服自己。

但胤禩夫妇表现得都很强硬,郭络罗氏接到雍正的圣旨毫不畏惧,愤然的就离开了胤禩的府邸,这种强硬的表现让雍正更加恼火。而胤禩则是终日无所顾忌,他开始酗酒,他身边的一个丫环曾劝他主动向雍正服软,却遭到胤禩拒绝:“我丈夫也,岂因妻室之故而求人乎!”胤禩夫妇的强硬表现让雍正非常震怒,于是雍正下旨公布胤禩四十条大罪,将其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阿其那”囚禁于宗人府,同时雍正下旨赐郭络罗氏一死,当郭络罗氏接到雍正赐死的这道圣旨后毫无畏惧之情,慨然赴死,她如此强硬赴死,肯定更加不能平息雍正的愤怒,于是在她死后雍正又下旨将其挫骨扬灰。

雍正对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们都比较残酷,但对这些兄弟媳妇儿们还算比较温和,只有除了郭络罗氏之外,唯独她被雍正下旨赐死并挫骨扬灰,雍正极为憎恨的另外一个表现强硬的弟弟老九胤禟的嫡福晋董鄂氏则并没有这么惨,董鄂氏后来虽然也被雍正下旨革除福晋身份逐回娘家,但并未被赐死,而且还活了很久,唯独郭络罗氏被雍正赐死还让挫骨扬灰了。

这就在于郭络罗氏对雍正强硬的态度,以及她过多参与帮助胤禩夺位,雍正甚至最后都将借口推到了她的身上,雍正对外称郭络罗氏挑拨自己和胤禩之间的兄弟感情,逼着自己严惩胤禩。这些都可以看出雍正对郭络罗氏有多么反感和憎恶,所以雍正即便在赐死她之后都余怒不消,还将她挫骨扬灰。郭络罗氏死后不久,被雍正囚禁折磨了几个月的胤禩也在囚禁之所咯血而亡,由于郭络罗氏被挫骨扬灰,胤禩死后都没能与郭络罗氏葬在一起,郭络罗氏也只能以在天之灵陪伴胤禩了。

归根到底雍正如此对待郭络罗氏还在于她有着鲜明的满洲女子性格,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确实不错,郭络罗氏是一位典型的豪爽果敢满洲女子。她在府中当家作主,说一不二,积极为夫谋划,献计献策。即使被治罪时,亦无惧色,不做俯从,尽显满族女子刚毅果决之气。这自然进一步加重雍正帝对她的痛恨。郭络罗氏慨然赴死,尸骨未留,亦为其性格使然。


文章TAG:岳秀清个人资料  岳乐  岳秀清  个人  个人资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