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惊蛰:“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是什么意思

今年的惊蛰节气提前了一周,上海气象局就已经宣布申城“入春”,相比正常年份提前了15天,并且,已经是连续五年提早入春了。“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惊蛰时节,万物以荣,“阳和启蛰,万物皆春”,在美妙的春天里,我们又迎来了惊蛰节气。惊蛰在古代称为“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和昆虫有关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在惊蛰之前,很多昆虫还蛰伏在土里,它们不吃不喝,称为“蛰”,是隐藏的意思。这些蛰伏在地下的昆虫,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而出动。不过,在全球温度升高的大背景下,气候也随之变化不少,相比老祖宗的判断要么提前了,要么滞后了。今年的惊蛰节气提前了一周,上海气象局就已经宣布申城“入春”,相比正常年份提前了15天,并且,已经是连续五年提早入春了。

到了惊蛰节气,天上的春雷和萌发的阳气,开始呼唤地下蛰伏的昆虫出来活动,被古人称为“惊”。作为农民来说,惊蛰是农忙的开始,也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土壤处理、种衣剂拌种,又要和害虫来场战斗。惊蛰节气一到,华北地区冬小麦也要开始返青了,要浇返青水和追施返青肥。而江南地区的小麦已经开始拔节,油菜也见花了。惊蛰节气斗指丁,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历法家在几千年前黄河流域开始记录昼夜的长短,观察太阳的角度,测量正午的影子,等待“大火球”升起的那一刻。

“昼参日影,夜考极星”,来制定的。北斗极星循环旋转,斗转星移与自然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温度逐渐升高,桃花开始盛开了,春意盎然,使人心情愉悦。黄鹂鸟感受到了春天的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美妙。所以,开始鸣叫,告诉人们阳气上升了,节气正常到来,农民要做好春耕准备了。

在仲春的时候天空还没有飞翔的雄鹰,只能听见布谷鸟在远处啼叫。我们知道害虫大部分都是有四个形态,卵、幼虫、蛹和成虫,这些形态中至少有一一种形态是在土壤中的,所以,土壤处理是防治虫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而我们常说的“夏虫”,它是在夏天生长,到了秋天的时候就开始产卵了,并且,在冬季越冬。例如,螳螂、蝈蝈、蝗虫等。

古人没有杀虫剂,也没有种衣剂只能用一些土方法来做土壤处理。比如,会用石灰、硫磺或艾草驱虫熏虫等。古人还会在田间种上一棵花椒,用花椒释放出来的气味驱虫。我们现在铲除大棚作物的蚜虫会用到丽蚜小蜂和养护草龄,其实,这种方法古时候的农民也在用,他们养的叫蜾蠃,在《诗经》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描述,意思是说蜾蠃把卵藏在螟蛉的身上进行繁殖,达到以虫除虫的目的。

你看,我们现在用的方法都是古代农民玩过的。古人用以虫防虫的例子很多,比如,会用黄猄蚁防治柑橘蚧壳虫,还会用家蚕、蜂、蝴蝶、捕食螨,草蛉和七星瓢虫等来以虫治虫。“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大意是说,古代农民放火烧田的时间,不会选在昆虫冬眠之前,以防藏在草中的虫子被火焰燎杀。

古人认为,昆虫也是生命,不能随便杀死。但是,对我们现在来说,任何有害的昆虫都会造成粮食减产,无论是用土方法还是烈性农药,都是要给它除掉的。古代是农耕社会,庄稼就是农民的命,也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古代对惊蛰节气这天的天气情况也会格外关注。通过,长时间的记录,慢慢地发现一些规律,往往这天打雷,后期的年景比较好,会风调雨顺。

如果,这天不打雷也不下雨,年头都不太好。根据这样的现象,农民形成了一些农谚,来判断年景。比如,“惊蛰为闻雷米似泥”,什么意思呢?我讲给大家听听!惊蛰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惊蛰”节气,闻雷就是听见雷声,米似泥指的是米像泥一样贱。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我们“惊蛰”这天下雨或阴天,听见雷声,说明大地阳气按时节正常启动了,按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这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米多的像泥一样贱。

反之,这天不下雨也不打雷,说明节气提前了或者是推后了,粮食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些农谚都是老辈人长期劳作总结出来的,现在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技能和以前不同了,我们要结合实际,留意天气预报来做出判断。但是,不管怎么说,二十四节气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老辈人留下来的农谚还准吗?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惊蛰节万物生,三吃两不做”,倒春寒来了也不怕,是什么呢?

“惊蛰节万物生,三吃两不做”,为开春打下基础,倒春寒来了也不怕!惊蛰之时,春雷炸响,春风送暖,柳树抽芽吐绿,桃花点染枝头,到处一片生机勃勃,南方地区正是春光无限好。今年惊蛰的交节时间是公历3月5日22时44分,是在晚上了,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太阳到达黄经345度。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古时候开始“惊蛰”都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气,在古代民间“惊蛰”这天是要祭奠“雷神”的。

古代是农耕社会,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粮食生产,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粮食产量。所以,在古代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天气,而惊蛰节气一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农忙了,开始往地里运粪和清理果园枯枝。所以,惊蛰节气一到,就代表着春耕的开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惊蛰的大概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百虫”。

“蛰”是藏的意思。对于靠南的长江流域,春天一到,雷声也开始多了起来,古人认为花草动物之所以出蛰,就是被雷声给惊醒的。惊蛰节气古人为什么要祭奠“雷神”呢?咱们现在有天气预报,可以知道精准的天气情况,但是,在古代是没有这样的科学手段,对自然的一些现象也是缺乏了解的。古人认为,打雷是天上的“雷神”控制的,而“雷神”又是九天之神,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古代有祭“雷神”的习俗。当然,我们现在不会这么做了,这只不过是古代民间的一种迷信行为。反应出人们祈求能够风调雨水,五谷丰登,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惊蛰这一天有三吃两不做的习俗,指的是什么呢?一、三吃1、吃鸡蛋古时候“惊蛰”这天有祭白虎的习俗,古人认为说白虎会吃人,就用光滑的鸡蛋把白虎的嘴给堵上了,这样白虎就不能伤人了。

当然,不会真的去把鸡蛋塞到老虎的嘴里,而是用鸡蛋来祭祀白虎,后来经过传统不断的演变,惊蛰这天的鸡蛋,我们吃了,也是代表好运的意思。2、吃梨春雷一响,万物生长,古人这天除了要祭奠雷神以外,还有吃梨的习俗。因为,在北方春天是比较干燥而且风大,刮的灰尘乱飞。天气干燥,嗓子会很不舒服,口干舌燥,特别是早上的时候,口干的感觉更明显。

所以,春天这个时候吃梨对嗓子是有好处的。在古时候吃梨还有一种寓意,因为“梨”和“离”是同音,吃梨就寓意远离病虫害,不会祸害庄稼。3、吃煎饼在《荆楚岁时记》中:北人此日食煎饼,于庭中作之,支篝火,未知所出。北方人有吃煎饼的习俗,特别是山东地区的煎饼更为出名。煎饼制作也不太难,为什么要在这天吃煎饼呢?因为古代是农耕社会,粮食就是农民的命,要是被害虫给破坏了,损失可就大了,收成不好,可能就要挨俄了。

所以,在制作煎饼的时候,释放的烟雾就会把害虫熏跑。二、两不做1、不睡懒觉春天是一年的开头,惊蛰是农民劳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到了这时候就要忙于春耕了。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这一天我们不能在睡懒觉了,要提前去适应一下忙碌的春耕工作。老话说“一懒毁所有,一懒百病生”,所以,我们还是要阳光一些,出去慢跑一下,锻炼一下身体,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2、不要过早脱掉棉衣惊蛰一到,天气虽然慢慢暖和了,但是外面天气还是不是很稳定的,乍寒乍暖的,今天还是20多度,明天可能就10度左右,甚至还出现下雪的天气,出现倒春寒。如果,我们过早的脱掉棉衣,可能会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况。春天是我们穿衣最不统一的时候,有穿单衣的,有穿棉衣的,总之,就是胡乱穿衣服的季节。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不要过早的脱掉棉衣。

那么今年惊蛰节气会不会打雷呢?我们从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来看,我国中东部地区温度回升比较快,东北地区会有一个降雪的过程,而南方地区雷雨天气将增多,其中,江西、湖北、湖南多地将响起今年第一声春雷。另外,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将会有雷雨的天气。看来老祖宗的对节气的把握还是非常准的,真的是到了惊蛰就会出现打雷的天气。


文章TAG:7款惊蛰养生粥  惊蛰节  惊蛰  养生  养生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