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共同和谐,共同存在,共同拥有,所以要共同构建。和谐,是一部真、善、美的交响乐,只有共同动作,音韵才能同音、同调。和谐社会环境的构建,人的自我和谐是先决条件。人的和谐,首先要有和谐之心。庄子曰:“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即一个人在社会上,每一个人虽然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特立独行,需要与外部世界相容,适应外部环境,放宽心态,展开胸怀,敞开包容,这样自己就会自然和谐,自然对外就会和谐。

孔子曾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荡荡的人会心平气和,乐观向上;常戚戚的人则会心里失衡,情绪低沉,怨天尤人,踏步不前。只有具备和谐之心,走和谐之道,做人才会心稳、行稳,不为外界所乱扰,自己的路自然会走正。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和调适内心的能力,是达到内心和谐、进而实现自我和谐的主要途径。儒家思想强调“正心”、“诚意、“修身”,心诚则意诚,意诚则身正,个人内省功夫自然会得到提升。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自我的和谐心理就会自然形成。和谐社会,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经过日积月累的包容达观,会自然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内心最高境界。“从心所欲”的自由暗合着社会道德规范和历史必然。隋朝著名思想家王通在其专著《中说》里提出:“自知者英,自知者雄”,意思是能自我了解、自我感知的人,才能是优异之人;能战胜自己私心杂念的人,才能是出类拔萃、超众之人。

《吕氏春秋》里也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要想超越他人,先要有自知之明,先看到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不足,才能迎头赶上。人的和谐有一个“度”。内心世界修养既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及。人经常处于两极两难之中,从命运说有顺逆盛衰,从名利说有荣辱得失,从情感说有喜怒哀乐。一个人的修养,若能达到临危不乱、而又居安思危;胜不骄而败不馁;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做到像孔子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像老子说的“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则自然会心平气和,心健神康,人的内心和谐自然会顺其自然而至。


文章TAG: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  社会  社会主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