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将极贰的信号设置成50G

5G是没有单独设置的,只能对2.4G进行设置,无线的WIFI直接是XXX_5G显示的,如果搜到这个WIFI,直接连接就可以了。
任务占坑

怎么将极贰的信号设置成50G

2,究极绿宝石2宝贝龙什么特性好石脑还是强行

主要看进化后的暴蝾螈 HP 95 攻击 135 防御 80 特攻 110 特防 80 速度 100 总和 600 双刀型的话,可以考虑加特攻减物防的性格温和 物攻型的话,推荐固执或开朗 特功型的话,保守或胆小 由于龙系在第三世代算特功,同时不浪费135的物攻,推荐双刀型的
你好! 咕嘟咕嘟谁欺负哈戳戳八嘎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究极绿宝石2宝贝龙什么特性好石脑还是强行

3,如龙极2棒球玩法教学

棒球运动是一样团体运动.. 需要比赛双方最少各有9个人. 棒球是一种回合制的攻守运动, 攻击的一方就是拿棒打击球的那队, 这需要一个一个轮流来攻击. 防守的一方就是戴了全身护具的那个+投球的那个+一垒,二垒+游击+三垒+3个外野手一共9个人.. 棒球的规则是9局定输赢. 每局分上半局,下半局,每个半局都分别有一次攻防的对换. 当攻击的一方(拿棒击球的一方)有3个球员被OUT(出局的意思)..那么就要对换攻防~ OUT 一个球员的条件是: 1.该名球员打击球3次,每次都击不中球. 就要被OUT .2 .投球手投了3个好球. 击球手没有挥棒或者挥棒击不中球.. 要被OUT 3. 击球手击中球.. 球没有碰到地上之前被对方球员接到.OUT! 反之,击中球并掉到地方(场内)就要跑.在球传回一垒之前踩到一垒的垒板就叫上垒.. 或者投球手投了4个坏球.或者球击中击球手的身体.直接送上一垒.. 上了垒的运动员在没有被对方球员抓到之前跑完3个垒并回到本垒(一开始击球的地方.)就得一分.. 最终看双方谁得分多就赢~!

如龙极2棒球玩法教学

4,淡泊明利宁静至远是什么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干仄极不和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兰溪诸葛村)[注:应网友 武春森要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把明声 和 利益 看得淡溥   到远处 享受安静
http://wenwen.sogou.com/z/q657468685.htm这里有
意思是:不淡泊名利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5,淡菊被放下来赶忙粉颈低垂地乖巧地跪在姐姐的面前偷偷地抬起眼角

和前几天打紫菁不同,打紫菁时虽然虹儿下手也是很重,但必竟是属于在紫菁学棋前的给予的警诫,虽然也有惩罚紫菁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思,但还是纪念和警诫的意思居多,在打时虹儿也没有生气。而这次菊儿偷懒的行为已经使虹儿发脾气了,所以每一记落在屁股上的藤杖也带着几分气,就让淡菊更难捱了几分。   刚让姐姐喝斥,淡菊不敢再叫,屁股在小范围内徒劳地扭动,妄图躲避杖头的亲吻,可是随着藤杖如同雨打芭蕉一般的抽打,屁股上还是渐渐地遍布满了细密的伤痕。而且接下来每一下都开始交叉地打在几道旧伤上。   “姐姐饶了菊儿吧!菊儿再也不敢偷懒了”淡菊止不住开始求饶。但求饶的结果只是屁股狠狠地疼了几下。   终于,看到淡菊可怜的小屁股上已经布满了细密的伤痕,俏脸上晶莹的泪水混合着汗水顺着美丽的下颏点点滴滴的划落,虹儿觉得淡菊所受的惩罚也够了,于是停下手来示意碧竹将淡菊放下来,自己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   淡菊被放下来赶忙粉颈低垂地乖巧地跪在姐姐的面前,偷偷地抬起眼角看了看虹儿姐姐,心头一跳,只见虹儿姐姐蛾眉轻颦、杏目含嗔,分明是余怒未消的样子,吓得淡菊头弯的更低了。   训诫室内的空气静极了,大约过了半盏茶的时间。虹儿说话了。   “菊儿,抬起头来。”虹儿轻启珠唇,“告诉姐姐,屁股这次打得疼吗?话音中已经没有了怒气,只剩下了淡淡的倦意和深藏的怜惜。   “…疼…”淡菊小声地嗫嗫。   “嗯!”虹儿故意把蛾眉一挑,吓得淡菊连忙又低下头去,一迭声的不疼、不疼。   虹儿掌不住噗哧一笑,说:“不疼就再打一顿,省得记不住。”   淡菊看到虹儿姐姐被自己逗笑了,趁机抱住姐姐的双腿,撒娇说:“姐姐,菊儿知道错了,以后一定努力练习,再也不敢偷懒惹姐姐生气了,姐姐就饶了菊儿这次吧!”   虹儿用纤细的食指轻轻地托起淡菊的俏脸,说:“菊儿,三个月的时间都被你白白浪费了,只是轻轻地打一顿屁股就完事了是不是太轻了?是不是还应该加点儿处罚让你这个小懒丫头记得牢些呀?”   “菊儿但凭姐姐责罚。”淡菊说完这句话把小脸儿往虹儿怀里一埋,小声呢喃道:“姐姐可怜可怜菊儿的小屁股吧,再打重了只怕明天练不了箭了呢。”   虹儿用手轻轻地抚摸了几下淡菊露在外面的粉颈,用手一推,“小鬼丫头,跪好了。”   “菊儿,今天让你养一天伤,明天开始每天卯时起床练箭,半个月后再考你,另外从明天开始到考试前,每天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到我房里晨训和晚省,也就是早晚各打十记屁股。让你在考试之前屁股一直得肿着点儿,省得到时候好了屁股就忘了疼,到时候要是再考不好就再加一倍。”说着,虹儿姐姐一抬头,环视了一下旁边跪着的碧竹、幽兰、红梅三姐妹,说道:“你们三个也是一样,要偷懒的时候先摸摸自己的屁股,有要挨打的只管来。”   当天晚上,虹儿在到听雨竹音阁简单地检查了一下碧竹和紫菁围棋的教学,就带着药来到了淡菊的房间。比起卧虹轩和听雨竹音阁,淡菊的落霞闲菊轩线条柔和大方、处处显示出居室主人的闲适和懒散,真是与菊儿这个懒丫头相配呢。   淡菊正趴在嫩黄色的床垫上可怜地撅着小屁股,一看到虹儿姐姐进来,眼泪立刻不争气地流了出来,呜呜地哭了起来。   “菊儿,姐姐这次打疼你了,姐姐心里也疼,不过菊儿怎么就那么不争气呢,老是长不大,老是要被姐姐打着屁股才能进步呢?”虹儿一边轻轻地数落着淡菊,一边细心地为她上着药,当虹儿细细的玉指轻轻地挑起药膏划过淡菊屁股上的伤痕时,淡菊顿时感到屁股上火辣辣的感觉轻了许多。   “姐姐,菊儿知道自己惹姐姐生气了,菊儿以后一定努力练习,姐姐明天能不能就别打菊儿了,要是姐姐气实在没消,那少打几下行不行?就当姐姐疼菊儿了,好姐姐。”   虹儿将淡菊抱在怀里说:“姐姐早就不生气了,但是呢?姐姐发现菊儿是个好了屁股忘了疼的小丫头,所以呢?姐姐决定,菊儿的屁股,姐姐必须天天打,一下也不饶,不过呢?要是菊儿练习表现的好呢?姐姐就只用手来打,要是表现的不好,就用鞭子和藤杖。”   “那明天呢?菊儿屁股今天刚挨完打,姐姐就可怜可怜她吧。”淡菊可怜兮兮地说。   “好吧!看你这么乖,明天换个轻点儿的,但明天是第一次晨训,也不能太轻,就用板子打十记屁股吧,要是明天表现得好,晚省姐姐可以考虑用手打。”   当夜,淡菊轻轻地抚摸着屁股上的伤痕,在为第二天早晨的十记板子的担心中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6,道藏全文

《道藏》为道教经书之总集。今所见《道藏》,由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家联合,於1988年影印出版, 原书512函,以《千字文》编号,缩小之后,编为16开本36册,为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之合集,共收入各类道书1476种,5485卷。《正统道藏》5305卷,由明朝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刊成于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万历续道藏》180卷,第50代天师张国祥奉诏编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 。 

《道藏》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等,是研究道教教义及其历史的百科全书。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可供研究古代学术思想者参考。《道藏》中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学、养生学、化学、天文学、历法、气功、内外丹、人体科学等的重要史料。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其中大部分材料就来自《道藏》。 

《道藏》中的各种典籍,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三洞即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四辅即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十二类为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
道藏目录 

道藏,道教经籍的总集。 

历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经书,编写道经书目。陆修静稍后,有孟法师、陶弘景等人编写道经目录。隋唐有更多人做这项工作。唐玄宗崇信道教,曾专门派人搜访道经,编写成历史上第一部《道藏》,派人抄写、流传。安史之乱时,朝廷收藏的道经毁于战火。宋朝为修编《道藏》作出了重大贡献。宋太宗命令徐铉等人校正道经。后来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年,让王钦若主持《道藏》的整理工作。不久,又让张君房修编《大宋天宫宝藏》。张又挑其中重要道经编成《云笈七签》。宋徽宗曾经命令重新校理《道藏》,不久又雕版印刷《政和万寿道藏》,它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部刊印的《道藏》。 

金元时期,孙时道花了几年时间,搜访道经,对已有残缺的《政和万寿道藏》进行增补,刊行了《大金玄都宝藏》。公元1244年,道士宋德方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搜罗道经,编成并刊行《玄都宝藏》。据称有7800卷。元朝两次焚烧《道藏》,加上元末天下大乱,《道藏》经版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明代,第43代正一天师张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负责编修事宜。张宇初死后,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师张宇清继续负责。直到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终于完成《正统道藏》的印刷刊行。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第50代正一天师张国祥又受命编成《续道藏》。这两部经书加起来共有道书约1500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每函按《千字文》顺序编号,即今天所说的《正统道藏》。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篇卷数量很大,既有大批道孝的经典、丹经、符箓、戒律以及神仙人物传记、宫观山志等等,又有儒家和诸子百家著作上百种,还收入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医药学著和天文历法著作等等。 

明以后重要的道教丛书主要有三种:《道藏续编》《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道藏续编》由清闵一德编成,多收清人著作。《道教辑要》由道士彭定求编成,收道书近300种。《道藏精华录》由宋一子辑成,有一部分是清朝和民国初年的著作 

序号 页码 经名 分类 卷数 作者 

1 1*1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六十一卷 

2 1*417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 1*425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洞真部本文类 五卷 李嘉谋注 

4 1*452 无上内秘真藏经 洞真部本文类 十卷 

5 1*496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五卷 

6 1*512 上清大洞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六卷 

7 1*556 大洞玉经 洞真部本文类 二卷 

8 1*576 太上三十六部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六卷 

9 1*608 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 洞真部本文类 十卷 

10 1*695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三卷 

11 1*709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校正本) 洞真部本文类 三卷 

12 1*745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3 1*748 高上玉皇心印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4 1*748 高上玉皇胎息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5 1*749 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6 1*758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7 1*762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8 1*768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19 1*772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0 1*773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1 1*773 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2 1*774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三卷 

23 1*799 太上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4 1*806 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5 1*806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6 1*808 太上九天延祥涤恶四圣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7 1*812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8 1*815 元始天尊说梓童帝君应验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29 1*816 元始天尊说梓童帝君本愿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0 1*820 元始八威龙文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1 1*821 黄帝阴符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2 1*822 混元阳符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3 1*822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4 1*832 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5 1*833 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6 1*835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三卷 

37 1*845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38 1*851 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二卷 

39 1*855 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0 1*858 太上导引三光宝真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1 1*860 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2 1*867 玉清元始玄黄九光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3 1*868 元始天尊说十一曜大消灾神咒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4 1*870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5 1*872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6 1*873 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7 1*874 太上元始天尊证果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8 1*874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49 1*874 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0 1*878 太上说六甲直符保胎护命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1 1*881 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2 1*882 太上护国祈鱼消魔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3 1*883 太上洞渊北帝天蓬消灾神咒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4 1*886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5 1*886 高上太霄两琅书琼文帝章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6 1*896 太上玉佩金当太极金书上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7 1*905 上方天尊说真元通仙道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8 2*1 无上大乘要诀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59 2*4 元始洞真决疑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0 2*10 元始天尊说玄微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1 2*12 太上洞真玄门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2 2*24 元始天王欢乐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3 2*29 玉清胎元内养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4 2*30 玉清无上内景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5 2*30 太上真一报父母恩重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6 2*31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7 2*33 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8 2*34 太上安镇九垒龙神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69 2*34 太上洞真安归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0 2*35 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1 2*36 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2 2*36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三卷 

73 2*41 元始天尊说丰都灭罪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4 2*42 太上说九幽拔罪心印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5 2*42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6 2*43 元始天尊说功德法食往生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7 2*45 太上玉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卷 

78 2*48 太上三洞神咒 洞真部本文类 一十二卷 

79 2*142 三洞神符记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0 2*150 云篆度人妙经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1 2*162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2 2*166 上清洞真元经五籍符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3 2*167 白羽黑翮灵飞玉符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4 2*169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5 2*177 太上洞真经洞章符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6 2*180 太上秘法镇宅灵符 洞真部神符类 一卷 

87 2*187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附释音) 洞真部玉诀类 四卷 严东、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注,陈景元集注 

88 2*250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青元真人注、清河老人颂、郭冈凤参校并赞 

89 2*292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洞真部玉诀类 四卷 张宇初注 

90 2*332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洞真部玉诀类 五卷 肖应叟注(内义丹旨纲目举要一卷) 

91 2*392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陈观吾注 

92 2*440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薛季昭注解 

93 2*469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法 洞真部玉诀类 五卷 陈椿荣集注 

94 2*519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95 2*527 洞玄灵宝无量度人经诀音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张万福编 

96 2*530 真藏经要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97 2*532 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 洞真部玉诀类 四卷 

98 2*564 诸天灵宝度命妙经疏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99 2*569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洞真部玉诀类 二卷 

100 2*588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混然子注 

101 2*592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李道纯注 

102 2*593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长筌子注 

103 2*597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洞真部玉诀类 十卷 卫琪注 

104 2*705 玉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陈景元撰 

105 2*711 太上大通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李道纯注 

106 2*712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长筌子注 

107 2*714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李道纯注 

108 2*716 黄帝阴符经集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诸葛亮、张良、李筌 

109 2*721 黄帝阴符经讲义 洞真部玉诀类 四卷 夏元鼎撰 

110 2*736 黄帝阴符经疏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少室山李筌疏 

111 2*746 黄帝阴符经集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112 2*755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张果 

113 2*759 黄帝阴符经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骞昌辰撰 

114 2*766 黄帝阴符经注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任照一注 

115 2*773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黄居真注 

116 2*777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沈亚夫注 

117 2*779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蔡氏注 

118 2*782 黄帝阴符经解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萧真宰撰 

119 2*789 阴符经三皇玉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轩辕黄帝制 

120 2*799 黄帝阴符经心法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胥元一注 

121 2*809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二卷 唐淳注 

122 2*817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刘处玄注 

123 2*823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侯善渊注 

124 2*826 黄帝阴符经注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邹欣注 

125 2*829 黄帝阴符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俞琰注 

126 2*833 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王道渊注 

127 2*845 黄帝阴符经集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袁淑真注 

128 2*855 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129 2*865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130 2*868 胎息经旨 洞真部玉诀类 三书同卷 幻真先生注 

131 2*869 胎息秘要歌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三书同卷 

132 2*871 太清真人络命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三书同卷 

133 2*874 太上洞房内经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134 2*878 阴真君还丹歌注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陈抟注 

135 2*881 崔公入药镜注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王道渊注 

136 2*887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俞琰注 

137 2*890 青天歌注释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王道渊注 

138 2*893 学仙辨真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张无梦撰 

139 2*895 太上洞真凝神修行经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140 2*897 上清握中诀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141 2*910 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 洞真部玉诀类 八卷 张伯端撰、翁葆光注、戴起宗疏 

142 2*986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 洞真部玉诀类 五卷 薛道光、陆墅、陈致虚注 

143 2*1019 紫阳真人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144 2*1030 紫阳真人悟真拾疑 洞真部玉诀类 一卷 翁葆光述 

145 3*1 悟真篇注释 洞真部玉诀类 三卷 翁葆光注 

146 3*32 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 洞真部玉诀类 七卷 夏元鼎撰 

147 3*62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三卷 

148 3*88 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旁通图(存中下卷) 洞真部灵图类 三卷 刘元道编 

149 3*93 修真太极混元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萧道存撰 

150 3*99 修真太极 混元指玄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151 3*102 金液还丹印证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龙眉子撰 

152 3*110 修真历验钞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153 3*116 龙虎手鋻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154 3*118 上清太玄九阳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侯善渊注 

155 3*122 三才定位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156 3*128 上清洞真九宫紫房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157 3*130 周易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三卷 

158 3*165 大易象数钩沉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三卷 杨甲编撰 

159 3*201 易数钩隐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三卷 刘牧撰 

160 3*217 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刘牧撰 

161 3*322 易象图说(内外篇) 洞真部灵图类 六卷 张理撰 

162 3*257 玄元十子图 洞真部灵图类 一卷 赵孟眺作 

163 3*626 上清三尊谱录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164 3*266 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165 3*269 元始上真众仙记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166 3*272 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陶弘景编,闾丘方远校订 

167 3*282 元始高上玉检大录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168 2*286 清河内传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169 3*292 梓潼帝君化书 洞真部谱录类 四卷 

170 3*326 清微仙谱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黄舜申传,陈采编 

171 3*332 三茅真君加封事典 洞真部谱录类 二卷 张大淳编 

172 3*343 金莲正宗记 洞真部谱录类 五卷 樗栎道人著 

173 3*365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刘天素,谢西蟾撰 

174 3*380 七真年谱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李道谦编 

175 3*387 玄风庆会录 洞真部谱录类 一卷 移剌楚材编 

176 3*391 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戒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77 3*396 三洞众戒文 洞真部戒律类 二卷 张万福编 

178 3*402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上经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79 3*403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0 3*406 太上九真妙戒金录度命拔罪妙经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1 3*409 太上十二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原题太极真人传左仙翁 

182 3*412 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3 3*415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洞真部戒律类 五卷 

184 3*444 赤松子中诫经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5 3*449 太微仙君功过格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6 3*453 太清五十八愿文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7 3*456 玄都律文 洞真部戒律类 一卷 

188 3*463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 洞真部威仪类 十卷 

189 3*510 太上玉清谢罪登真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0 3*512 太上上清禳灾延寿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1 3*514 太上太清拔罪升天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2 3*516 玉皇宥罪锡福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原题雷霆猛吏都督辛汉臣著 

193 3*524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十卷 

194 3*549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5 3*552 雷霆玉枢宥罪法忏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6 3*555 玉皇十七慈光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7 3*562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8 3*565 南斗延寿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199 3*567 北斗七元星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0 3*569 北斗本命延寿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1 3*570 三官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2 3*572 玄帝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3 3*573 九天三茅司命仙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4 3*575 万灵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5 3*576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6 3*578 土司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7 3*581 东厨司命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8 3*582 正一殟司辟毒神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09 3*584 离明瑞相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0 3*586 黄录九阳梵炁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1 3*590 黄录九厄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2 3*591 黄录破狱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3 3*594 黄录五苦轮灯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4 3*596 地府十王拔度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5 3*600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6 3*603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7 3*609 清微玄枢奏告仪 洞真部威仪类 一卷 

218 3*613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 洞真部方法类 七十二卷 

219 4*1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十卷 路时中编 

220 4*122 无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书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221 4*135 清微神烈秘法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222 4*513 清微元降大法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十五卷 

223 4*282 清微斋法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224 4*311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张果述 

225 4*314 紫元君授道传心法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26 4*317 真龙虎九仙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罗公远,叶静能注 

227 4*321 龙壶中丹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28 4*324 九还七返龙虎金丹析理真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程昭撰 

229 4*327 诸真论还丹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0 4*328 真一金丹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1 4*331 还丹秘诀养赤子神方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许明道撰 

232 4*333 还丹众仙论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杨在编 

233 4*342 修丹妙用至理论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4 4*345 丹经极论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5 4*349 金晶论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6 4*351 还丹现妙通幽集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潜真子述 

237 4*354 元阳子金液集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元阳子撰 

238 4*359 还丹金液歌注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39 4*362 玉清玉笥青华秘文金宝鍊丹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张伯端撰 

240 4*378 碧虚子亲传直指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碧虚子撰 

241 4*382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金月巌编 黄公望传 

242 4*384 陈虚白规中指南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陈冲素撰 

243 4*391 太丹直指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丘处机撰 

244 4*404 玉溪子丹经指要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李简易撰 

245 4*422 西山群仙会真记 洞真部方法类 五卷 施肩吾撰,李竦 编 

246 4*442 会真集 洞真部方法类 五卷 王吉昌撰 

247 4*467 启真集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刘志渊撰 

248 4*482 中和集 洞真部方法类 六卷 李道纯撰 黎志颐编 

249 4*524 三天易髓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李道纯撰 王道渊校正 

250 4*528 全真集玄秘要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李道纯撰 

251 4*534 谷神篇 洞真部方法类 二卷 林辕撰 

252 4*548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3 4*551 大洞金华玉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4 4*555 太微灵书紫文琅玕华丹神真上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5 4*557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6 4*561 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7 4*563 太玄八景箓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58 4*578 陶真人内丹赋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陶植撰 

259 4*584 擒玄赋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60 4*587 金丹赋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马莅昭注 

261 4*603 谷神赋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赵大信注 

262 4*605 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 洞真部方法类 八卷 

263 4*633 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 洞真部方法类 五卷 

264 4*656 修真十书钟吕传道集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265 4*682 修真十书杂著捷径 洞真部方法类 九卷 

266 4*711 修真十书悟真篇 洞真部方法类 五卷 

267 4*750 修真十书玉隆集 洞真部方法类 六卷 

268 4*772 修真十书上清集 洞真部方法类 八卷 

269 4*797 修真十书武夷集 洞真部方法类 八卷 

270 4*822 修真十书盘山语录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71 4*835 修真十书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72 4*844 修真十书黄庭内景玉经注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273 4*869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 洞真部方法类 三卷 

274 4*879 真气还元铭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强名子注 

275 4*885 还丹歌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元阳子编 

276 4*893 金液还丹百问诀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李光玄撰 

277 4*903 上乘修真三要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圆明老人述 

278 4*912 乾元子三始论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279 4*913 至真子龙虎大丹诗 洞真部方法类 一卷 周方撰 

280 4*916 破迷正道歌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81 4*918 太玄郎然子进道诗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刘希岳撰 

282 4*921 了明篇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宋先生述 毛日新编 

283 4*926 明道篇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王惟一撰 

284 4*932 真仙秘传火候法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85 4*935 三极至命荃蹄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王庆升撰 

286 4*947 析疑指迷论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牛道淳撰 

287 4*953 修真精义杂论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司马承祯撰 

288 4*961 清微丹诀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89 4*965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霍济之撰 

290 4*969 金液大丹口诀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郑德安撰 

291 4*973 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金月巌编 黄公望传 

292 4*979 黄帝宅经 洞真部众术类 二卷 

293 4*985 黄帝龙首经 洞真部众术类 二卷 

294 4*1002 黄帝金匣玉衡经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95 5*1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96 5*2 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97 5*4 通占大象历星经 洞真部众术类 二卷 

298 5*22 灵台经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299 5*29 秤星灵台秘要经 洞真部众术类 一卷 

300 5*32 广黄帝本行记 洞真部记传类 一卷 王瓘撰 

301 5*36 穆天子传 洞真部记传类 六卷 郭璞注 

302 5*47 汉武帝内传 洞真部记传类 一卷 

303 5*58 汉武帝外传 洞真部记传类 一卷 

304 5*64 列仙传 洞真部记传类 二卷 原题刘向撰 

305 5*77 续仙传 洞真部记传类 三卷 沈汾撰 

306 5*99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洞真部记传类 五十三卷 赵道一编撰 

307 5*414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篇 洞真部记传类 五卷 赵道一编撰 

308 5*448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篇 洞真部记传类 六卷 赵道一编撰 

309 5*489 疑仙传 洞真部记传类 一卷 隐夫玉简撰 

310 5*499 华阳陶隐居内传 洞真部记传类 三卷 贾嵩撰 

311 5*513 桓真人升仙记 洞真部记传类 一卷 

文章TAG:极贰  怎么将极贰的信号设置成50G  怎么  信号  设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