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国和德国再打一次,结果会如何

答案很明显,德国被法国吊打,法军一个月平推柏林。1940年夏,德国在灭掉波兰之后,暂时停下了东扩脚步,转头开始向西欧发难。德军的钢铁军团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了荷兰、比利时等一众低地国家。随后出其不意,绕过了英法联军重兵驻守的马奇诺防线,直击号称拥有“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号称“欧洲陆军第一强国”,阵容非常强大。

在许多人看来,法国都应该是与德国旗鼓相当的存在。所以,这一战应该是势均力敌,双方必定会打得相当焦灼。即便德国最终能够取胜,那也一定是惨胜。然而谁也没想到,德军突破马奇诺防线,打了法国人一个措手不及,数十万精锐搁浅敦刻尔克。而德军利用装甲兵团机动性所展开的闪击攻势,更是让法国人手足无措,无法应对,最终法国兵败如山倒,仅仅坚持了39天便宣告投降。

1940年6月22日,德国人的坦克开进了巴黎街道,凯旋门则成为了德军庆祝胜利的背景板,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的“定理”,再次得到验证。在德国人的闪电战面前,所谓的“欧洲最强陆军”彻底成为了一个笑话。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会借此来嘲讽法国,认为柏林依旧远胜巴黎。不过玩归玩、闹归闹,别拿五常开玩笑。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法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般无力,而德军也远没有曾经的辉煌。

如果法国和德国再打一次,法国能把德国吊起来打。法国虽然在二战中战败投降,丢了不少面子,但是这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过早的投降,导致法国更早的脱离战争,家底大都得已保全,没有像英国那样打成一片废墟。二战之后,出于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再加上欧洲大陆需要存在一个对抗苏联的国家。法国得到了一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正式名列五大巨头之一。

有着列强的底蕴,再加上五常身份的加持,如今的法国自然不会差,其依旧是世界上有数的强国。当前的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百姓生活水平高,工业基础雄厚,社会制度健全。2019年,法国的GDP总量为2.78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六位;与此同时,法国当年的人均GDP则是达到了4.2万美元,妥妥的高收入水平国家。

法国的经济结构十分稳定,在各大产业都成就非凡。比如说农业方面,法国乃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而在工业方面,法国基本上全方位无死角,发达且完备。无论是钢铁、石油、机械这些支柱型产业,还是核能、航天这些顶端科技,法国基本都是处在世界前列。当然了,法国在经济方面的成就虽高,但是比起隔壁的德国还是差了点。

毕竟德国才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2019年,德国的GDP总量达到了3.85万亿美元,比法国多了一万亿美元;人均方面则是达到了4.63万美元,也要比法国高。此外,德国的经济结构也同样很稳定,不输法国。尤其是德国的工业发达程度,还要稍领先法国,其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所以,如果单论经济水平的话,法国确实比不上德国。

但是如果要论军事实力,那么德国可就不行了。当前法国武装部队的总兵力人数在45万人左右,其中常备的作战部队人数达到了34万人。与咱们的数百万大军比起来,这个数字似乎有些不够看。但其实已经不少了,在欧洲诸国里面,这个军队规模足以排在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相较之下,德国可就要差远了,其当前的武装力量总兵力不足20万;作战部队人员更是只有12万人,差不多只有法军的三分之一。

当然了,在现代战争体系下,军队实力并不是靠人数来体现。虽说德国的军队规模不如法国,但是人家军费可一点没少拿。2020年,德国的军费接近500亿美元,和法国差不多。就常理而言,这种同等的军费投入下,军队规模更小的德国肯定能在装备水平上占优。然而,德国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当前德军的坦克不足千辆,其中作为主力的豹2系列主战坦克仅有200多辆,这个规模基本意味着德国的陆军不具备对外进攻作战能力,只能勉强自保。

海军方面,也就是靠着十几艘护卫舰和潜艇撑场子。至于作为主流进攻舰艇的驱逐舰,德军只有几艘小型的“萨克森”级护卫舰,没有大型驱逐舰。航空战力方面,德军同样是不够看,仅有两百架左右的战机,其中作为主力的狂风战斗机,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品,濒临退役。目前也就那几十架“台风”战斗机能够拿得出手。相较而言,法军的装备水平可就要高多了,其装备有一千多辆坦克,其中作为主力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超过500辆。

这款坦克可是个好东西,曾一度被宣称全世界唯一的第四代坦克,总体性能不输豹2。海军方面,法国拥有各型舰艇180余艘,其中包括了核动力航母以及战略导弹核潜艇这样的大杀器。其中那艘核动力航母乃是法国海军的门面,是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海军的核动力航母。拥有核动力航母的法国海军,乃是一支能够执行远洋任务的深蓝海军,和德国海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

至于空军方面,法国拥有500余架战机,其中大部分都是“幻影”2000和“阵风”战斗机这样的四代机,而且还都是四代机中的明星产品,其中“阵风”战斗机被称作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多用途战斗机,比F-16都还牛。从上面的部分装备对比来看,德军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与法国相差甚远,完全不够看。事实上,德军的装备水平不仅不中看,还不中用。

德国本身就是二战的战败国,军事发展受限,所以德国的发展一直都偏向于经济。不过,作为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的对抗桥头堡,德国还是保有了不错的军事力量。不过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的解体,来自东方的压力大大减小,德国就进一步放飞自我了。开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仅屡次缩减军队规模。连装备的保养维护都不上心了。据保守估计,当前德军的装备里面,至少60%是没法用的。

比如海军的那6艘212潜艇,能用的只有1艘;空军的两百架战机,能够升空执行作战任务的不到一半;至于陆军的那200多辆豹2坦克,有一百多辆都停在仓库里面等待维修。法国和德国的军费明明都差不多,但装备水平相差却如此之大,真不知道德国的那500亿美元是怎么花的?事实上,德军不仅仅是装备有问题,士兵素质也很堪忧。

当前的德军大部分都是合同兵,他们跟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按时上班下班。要是加班时间长了,人家就会罢工。比如在17年的一场北约军事演习中,就有一队德国士兵,以没有补发加班费唯有,拒绝参与演习。这种状态的下的德军,无论是作战意志还是身体素质,都非常堪忧。相较而言,法军士兵可就要给力多了,其长期在海外作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

最后还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法国乃是一个拥核国家,有着着核武器的制造与投送能力。而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是不被允许拥有核武器的。这导致德国在法国面前,还没打就直接低了一头。不要以为德国工业实力那么发达,造核武器就很简单。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核力量的军用和民用完全不是一码事儿,德国想要造出核武器,没那么容易。

就算能造出来,那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毕竟核原料是需要离心机慢慢提炼的。而这些时间,足以让法国推平德国了。总的来说,法国作为五常之一,乃是当今世界上有数的军事强国。不夸张的讲,放眼当今世界,除了中美俄这三大巨头,再没有第四个国家能放言稳压法国一头。相比之下,德国则是彻底放弃了治疗,一心只想搞钱,两个国家走的完全都不是一条路。

德国和法国早年是什么关系?两国国王竟是兄弟?

欧洲面积不大,国家却有很多,这也跟欧洲复杂的历史有关。其实在千年以前,欧洲土地上并没有那么多国家,也是由几个大国统治,而在早年的法国和德国土地上,他们的国王还是兄弟关系。其实欧洲内斗才应该是最严重的,国王的儿子为了争王位还有领土开始自相残杀,谁也不让着谁,不知道是不是这种习俗让欧洲人变的不怎么团结,明明是一个族的族人也成了对手。

所以现在在欧洲某一组人也会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国家,并没有形成一个民族的统一。这次就拿德国、法国还有意大利为大家讲讲早年的欧洲,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在扑克牌里,K的地位非常高,这是国王(King)的简称。能在扑克牌里当上“K”,都是国王级大佬。黑桃K是古以色列王大卫,方块K是罗马终身执政官恺撒,梅花K是马其顿大帝亚历山大,而红桃K,则是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

扑克牌其实和中国有关。唐朝时有一种叶子戏的纸版,因类似树叶,也称叶子戏。南宋时期,叶子戏流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对叶子戏进行改良,形成了扑克牌,出口转内销回到中国。查理大帝并不知道自己身后几百年,成了扑克牌的红桃K,还是个没胡子的国王。当时雕刻红桃K时,本来是有胡子的,结果雕刻工一时手滑,把胡子给凿掉了……中国的“王侯将相本无种”,在欧洲基本不适用,查理往上溯很多代,都是国王。

祖父马特尔是法国抵抗阿拉伯入侵的英雄,阻止了法国的阿拉伯化。父亲是著名的矮子丕平,建立了加洛林王朝。欧洲的王位传承和中国很不一样,当时流行兄弟瓜分地盘。公元768年,唐朝的安史之乱刚平息不久,丕平就驾崩了。死前,丕平决定由查理和弟弟卡洛曼平分加洛林王朝。这是江湖规矩,查理就是不情愿也没办法。但惊喜出现在3年后,卡洛曼突然死去。

卡洛曼的的地盘自然被29岁的哥哥查理给收了。查理的继位,对于整个欧洲来说都是重大的事件,改变了欧洲历史的走向。如果用中国帝王来对比,查理更像汉武帝。汉高、吕、文、景奠定了大汉帝国的雏形,由汉武帝发扬光大。查理的祖先们已把法兰克打造成欧洲最强大的王国,只不过查理并不满足现状,他还想得到更多。当时的法兰克疆域,大致在西欧,以法国、瑞士、比利时为基本盘,外加德国西部,荷兰南部部分地区。

查理看了看地图,说我还要得到萨克森,也就是现在的德国北部。还有一点,萨克森的信仰和查理不一样,他要求萨克森服从自己的信仰。萨克森人当然不愿意,那就用武力征服,被查理杀死的萨克森人,占萨克森人总数的25%。查理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打了32年,最终还是在公元804年征服了萨克森。查理可以说是中世纪版的法国拿破仑大帝。

为了他的法兰克帝国,查理对巴伐利亚、意大利,布列塔尼,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征服,远人不服者,诛!查理大帝天生就是为了武力征服天下,这一点和汉武帝很像。他们在位时间都长,汉武帝在位54年,查理大帝在位45年。汉武帝一生的主题几乎就是征服,查理大帝也一样,他的一生在54场出征中度过。当时的欧洲在查理之前就没有抵抗法兰克的实力,查理的出现,更加快了欧洲的统一进程。

法兰克帝国的疆域,北到易北河(德丹边界),东到奥地利,南到意大利。而欧洲也认可了查理的征服,公元800年,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对外宣布查理已是罗马皇帝,加冕称帝,君临天下。公元814年,72岁的查理大帝因在打猎时得了病,不久死于宫中。继位者是路易一世,查理之子。路易一世并没有把偌大的帝国瓜分成若干分。但他有点像刘表、袁绍,不是很喜欢前妻生的长子洛泰尔,而是想把家业交给次妻生的幼子,人称秃头查理。

公元840年,路易一世驾崩后,皇位还是传给了长子洛泰尔,但他的两个兄弟路易和查理并不认可,结盟对付大哥。法兰克王国内乱开始。这场兄弟争抢打了3年,但1 1大于2,洛泰尔最终撑不住了,同意了两个弟弟的要求——分家。公元843年,三兄弟坐在谈判桌上,对祖父查理大帝留下的帝国进行分配。洛泰尔虽然保留了法兰克国王的称号,但他的地盘只限于意大利中北部,莱茵河以北地区,称为法兰克王国。

而路易获得了原来萨克森的部分,也就是莱茵河东岸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而最小的兄弟秃头查理,则分到了法兰克王国的核心区域,也就是法国(不包括东部狭长区域),称为西法兰克王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东法兰克王国形成了现在的德国,中法兰克王国形成了现在的意大利。而西法兰克王国,则是法兰西的前身。从这个角度讲,查理大帝红桃K,是法国、德国、意大利三个欧洲大陆强国共同的祖先。

同是世界一流强国,为何二战时期的英法联军会被德国吊打?

同是世界一流强国,为何二战时期的英法联军会被德国吊打?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二战爆发时,英法美实际上已经站在了同一条战壕里,不同的是英法不愿意让美国参与到欧洲事务中去而已。而对德国来说,其军事打击力量并不是外界评价的那么强大,所谓闪击战也是边打边完善,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占领了除英伦三岛以外的整个西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法的绥靖政策和消极防御战略导致的。

首先,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战败,但能够知耻而后勇。有人把二战作为一战的继续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一战结束时,德国国防军的好多将领们都不承认自己被打败,所以在英法给予的两个战败国条件方面忍辱负重,一面用英法需要德国为其打工支付高额战争赔款的契机,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和经济的振兴,通过民转军以及寓军于民的办法,将军事工业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率先走出了经济大萧条的困境。

另一方面,自阿道夫上台建立第三帝国以后,德国采取了明修暗道暗渡陈仓的办法,摒弃传统思维与苏联示好,同时又与英法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特别是在摆脱《凡尔赛条约》束缚方面,不断地挑战英法底线,最终在1937年突破了条条框框的禁锢,为发动闪击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应该说,德国于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时,其国防军的作战力量并没有达到足以打赢英法波三国联军的地步,但德军的冒险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冒险:一个是英法波不同意与苏联为伴,斯大林组建四国同盟的建议失败,导致苏德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解除了德国的后顾之忧。

二是英法对波兰的保护只停留在嘴上,英法波之间并没有建立实质性的军事联盟,甚至在一起搞一场有针对性的军事演习都没有,让德国看出了破绽。三是英法之间并非铁板一块。这里面又有两个关键性的民意问题没有解决好。最重要的是英法民众厌战情绪浓厚,张伯伦几乎每天都在忙于阻止战争的活动,却一点成效都没有;而英法的军事准备又寄托在英吉利海峡和马其诺防线上面,这种落后的防御策略让德军的闪击战有可发挥的土壤。

从这个层面讲,英法看似是战胜国却缺乏居安思危思想,相反德国在一战以后一直在卧薪尝胆,虽然阿道夫上台只有不到6年的时间作战争准备,但德国的战争基础却在一战以后就已经打好,从一定程度讲,德国从上到下都有求战的意识和氛围,不然的话,阿道夫也不会在那么短时间内能够统一思想认识,把国家的重心工作引向战争。其次,德国能够吊打英法,完全得益于闪击战的先进理论优于他人。

很多人一提到二战的战斗力,不约而同地都把德国排在了第一位,实际上这是不客观的。古德里安作为闪击战的创始人和装甲快速进攻理论付诸实践的主要指挥者,他是最有发言权的。在他眼里,直到1940年12月18日德军下达第21号作战指令进攻苏联时,他仍然感到德军的作战实力并不足以能够打败苏联,因为4个装甲集群所需的3500多辆坦克,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用法国投降的坦克凑数的,而实际上,法军的坦克性能也比当时德军的坦克要先进一些。

那么,人们为什么都愿意把最好的一面安在德军头上呢?比方说德军的单兵素质高、一个可以顶俩,还有的人认为德军输在气候和后勤补给不足上,如果条件允许,英法苏加在一起也打不过。实际上,多数人都是从德军的服装好看,以及苏德战争打响前的几场漂亮围歼战,对德军产生了好感。如果仔细把德军进攻苏联时的后勤运输条件拿出来摆一摆,其原始的运输方式以及糟糕的后勤保障模式,就能清醒一些认识到德军为什么打不了持久战和消耗战了。

所以,人们好奇30万英法联军被古德里安撵到敦刻尔克后,阿道夫为什么要下令暂停进攻,实际上他是担心德军的后卫跟不上来,古德里安孤军冒进会中英法联军埋伏,说到底还是对德军的作战能力信心不足。从这个层面讲,德军能够越过阿登森林突然出现在英法联军背后,这是闪击战突然性和毁灭性的最重要体现,说白了就是战略战术上的胜利,并非德军作战实力就比英法联军强。

换句话讲,如果双方摆在台面上一对一作战,德军的闪击战是占不到便宜的。第三,英法联盟的失败,源于殊途而不同归,一个要抗战到底,一个中途选择投降。实际上,法国投降德军时,其300万陆军损失并不大,之所以换了指挥官还输得更快,就是前期战争准备根本没把闪击战当回事。而从法军的军事实力看,到1942年时,法军的几百条舰艇仍在手中,说明选择投降就是为了减少伤亡。

与法国相反,丘吉尔上台以后,不仅旗帜鲜明表明抗战到底的决心,还在情报搜集和空军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论作战实力,当时英国甚至都没有法国有条件,因为英军当时已经在东南亚与日军作战,还在北非与意大利展开沙漠追逐。这一点上,法国确实当了逃兵。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德军能够吊打英法,主要有闪击战理论的优势,突然性和毁灭性迫使英法仓促应战,这是绥靖政策带来的苦果,也是英法在政治军事上不作为的体现。


文章TAG:6000  法国  德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