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市场动荡恐难使股票回购潮消退,大家怎么看?

股份回购更考验上市公司充分现金流,对于用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的行为。实际上还是值得支持的,更支持用自有资金回购股份,且采取股份回购后注销的策略,这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价值。至于举债回购等方式,反而需要保持谨慎,因为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现金流,持续现金流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不过,在市场加剧震荡背后,难免会影响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热情,上市公司可能储备现金,提升企业自身风险防御能力,或多或少影响股份回购热情。

董登新和华尔街日报“对赌”美股2020年内万点暴跌,你怎么看?

咱们的股市30年历史,留下什么英雄人物?有巴菲特吗?有索罗斯吗?只有专家教授,有什么用啊?中国股市开放程度还不及实体经济,大家都没见过金融大鳄呼风唤雨,都是传说。跟巴菲特吃顿饭就得出3100万,凭啥跟华尔街日报对赌?人家1889年就创刊了。也不知道赌啥,下半辈子不过了了吗?输得裤衩不剩怎么进教室?我宁愿站在专业报纸一边,起码不离谱啊。

他个人悄悄地的赌就算小赌怡情,大张旗鼓的宣布就不严肃了。学者这么干,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可能有戏,更主要的是教书误人子弟呀。如果特朗普公布基建纲要,或者归纳一下美国新国际经贸秩序框架和给世界带来的机会,以及美国为什么要恢复制造业大国地位怎样树立新制造业标杆,你会去拥戴修改宪法谋求私利普大帝?那种10年一次危机的“理论”离诺贝尔思维原则差距太远;碰运气,不是经济学发现。

《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在内容、风格和影响力等方面有哪些区别?

两家媒体都是美国的主流报刊,而美国媒体都有自己的政治偏好。这个也是清晰理解西方媒体的前提。《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正好属于同一阵营,都是支持民主党,意识形态偏自由派的报纸。所以,他们经常攻击意识形态偏保守主义的共和党,而特朗普正是共和党人,保守媒体Fox News则铁杆支持特朗普。下图很好展示了美国媒体的政治倾向,左侧深蓝代表自由派,右侧浅色代表保守派,如果你需要翻译,可以给我留言。

从内容方面,《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美国国内报道普遍是左倾的,而国际报道则倾向于彻底的自由主义改革。《纽约时报》更多是时政类的消息,主题覆盖面较广;《华尔街日报》相对偏经济领域。下图是美国媒体倾向性程度划分,相对而言,《纽约时报》极左,《华尔街日报》中间偏左,这也是跟他们媒体自身的定位和报道内容息息相关。

从风格方面,《纽约时报》易读性强,如果想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纽约时报》非常高效,感觉非常年轻化。《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感觉更严谨,很多内容提法都中规中矩,感觉更成熟,如果以英文学术论文为导向,可以重点参考。影响力方面,不好评估,两家都是世界级媒体,传统新闻业务和新媒体业务都非常强,但是从全球影响力来看,《纽约时报》侧重于政治领域,《华尔街日报》侧重西方经济领域。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或不再为华为提供金融服务,你怎么看?

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或不再为华为提供金融服务,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举措。有可能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被逼无奈,也有可能是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是美国打压华为的帮凶。但归根结底说,这是美国对华为最新的一次打击。这一次打击,是想让华为在国际结算方面,得不到跨国银行的支持,最终让华为的国际业务陷入瘫痪。美国的目的应该在这儿。

目前全球性跨国银行,大多都控制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这些银行很容易就受到美国的影响,甚至美国直接都可以给他们指令,不然美国就会找借口给予一些处罚。这是一个方面。华为现在业务遍布全球,需要拥有全球性的业务结算。而目前国内能够提供这样结算的银行,在不少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布局方面,毕竟国内银行国际化时间不长,在海外设立的机构目睹不够,很难满足华为这样企业业务的需求。

作为业务全球的企业,华为在融资需求方面可能比较少,即使有,国内银行也完全可以满足。但在国际资金结算,跨国贸易管理等方面,需要老牌的跨国银行帮助。因为他们在国际市场根深蒂固,拥有无可比拟的网络,这是它们的优势所在,可以给华为这样的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说白了,这是美国霸权的又一次体现而已,利用金融手段,来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成长。

无能而无耻。要破局,不是太容易。主要是很麻烦,非常麻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华为的跨国业务。最好的就是,国内的大型银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样可以给国内企业国际化带来更多的帮助。工农中建已经把全球四大行的位置都占满了,不要耗子扛枪窝里横,只是在国内牛逼,在中国企业需要国际业务帮助的时候,却有心无力。


文章TAG:华尔街日报  升级  规划  产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