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华为也要造车了,你看好吗?

看好,从气质上面来说,华为制造汽车,能在软硬件两个方面碾压对手,并且特斯拉并不像苹果一样恐怖。华为造汽车几乎为必行之势,原因如下:1. 从业务方面来说,传统的通讯业务和手机终端业务在可预见的将来,并不能支持华为维持其超大体量。而电动汽车势必成为未来的趋势,无论是能源替代方面,还是汽车的信息化形态方面,电动汽车都承载着未来的业务和盈利,而汽车的利润肯定比手机大的多。

中国的汽车消费习惯已经成型,替换电动汽车在可预见的几年必将成大气候,可参考中国汽车销量数据,并预测汽车报废年限,在下一波换车高峰很快到来。2. 光有上面的理由并不能说明华为必然要介入,而华为的能力,几乎可以覆盖电动汽车的所有领域,并且在组织汽车级复杂的生产方面,华为几乎可以独步天下。其技术能力和研发能力在突入汽车市场上面也极具竞争力。

在专利方面也极有经验。电动汽车的动力领域和信息化领域都难不倒华为,并且和现有的业务有很大程度的复用。华为属于踮踮脚够得着的地位。3. 从竞争方面来看,华为在互联网方面突入,易于运营商形成利益纠葛,不利于本业态势,且华为严密的组织形态也难于在应付互联网的多变,难以形成竞争力,华为擅长的是集中兵力,决胜天下的阵地战,而非互联网式的游击战。

而电动汽车需要重资产,大投入,长链条的能力,且于运营商等华为现有客户无涉,能够走较远的路。几乎可以和华为现有的业务无交涉的并行。决策者难以排除这个选项。再看看华为为何恰恰没有突入电动车领域,个人猜测大概有如下几个原因,1. 资本原因:华为并没有上市,也与资本市场等保持一定距离,华为虽然体量巨大,但在现代金融市场面前力量还是不足,无法向伊隆马斯克一样快速突入航天领域。

并且有些事情,屌丝实在无法明白,也无从知晓。华为现有的业务的阵地需要巩固和华为决心整肃内部也让这个新业务显得并不迫切。而华为可能也并不愿意潦草开局,因此引而不发。2. 组织状况和决策风格原因:华为之前也做过一些监控,云计算等业务,但难以算很成功,投入产出一对比,这些经验也强化了力出一孔,聚焦于管道的战略决策。

而从底层研发人员(程序猿)的眼中来看,则是一个“错位”的矛盾,何解?云计算方面阿里风生水起,而华为步履蹒跚,并且华为的人才还面临着被bat收割的尴尬场面。华为按照乙方电信级交付的水准来组织研发,并且将原来从电信业务的组织中的管理方法拷贝来做新业务,原来的组织面临的是守坚城,而新业务则是哥伦布式的探索,导致人员臃肿,并且臃肿的人员强行套用原来的管理手段,也无疑拉低了效率,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弥补。

所以也导致人员的工作负荷和平均薪资难以有竞争力,而bat只需要用高薪少量优选华为的人才就行。并且不可否认,bat的人员能力更全面,研发人员几乎直接形成业务利润,而华为研发和利润还至少跨个部门。所以,推着坦克打麻雀挺难的,结束一些业务也实属明智。而华为官方可能并不会从微观来发现问题,问题层层上传,犹如繁星一样壮观。

现在百度和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研发智能汽车,为什么要研究互联网智能汽车?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回到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上。这几年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和其他互联网企业,大都开始向其他行业开始了跨界的征服行动。在我家附近的大润发超市,已经插上了阿里的旗帜。美团的外卖,滴滴的网约车,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再早些年根本不会和互联网发生任何关系。从这个意义来说,研究智能汽车是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的。

毕竟,互联网已经从线上,开始向线下拓展。纯粹的互联网变成了物联网。二、百度要翻本为什么百度要和其他互联网企业在研发智能汽车呢?很明显,这件事如果具体百度身上,是因为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落后了。它要在下一轮竞争中,重新崛起。而现在的共识,是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备品。而智能汽车则是一个物联网时代,作为手机升级版本,而存在的实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房价的居高不下。在未来拥有房子的人,可能并不多。但拥有一个可以移动空间的人,反而会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就像手机一样,刚开始几百块钱的手机就不错了。后来千元机也仅仅是刚刚脱离山寨的水平。再到后来,2000元甚至数千元的苹果机,才是人们的首选。同样的事情,在将来也会大概率地发生在智能无人车身上。

这样从刚开始的低级智能车,到后来的高级智能车。人们会花越来越多的钱在车上,这样会进一步扩大智能汽车的行业规模,以及降低智能汽车的价格。总体而言,未来的人,很可能人均一辆智能车。如此明显的时代趋势,就摆在那里。百度还有什么理由不行动呢?作为一个已经失礼的巨头来说,百度想要在下一轮竞争中,重新崛起。它选择智能车,以及比其他企业,用更大力度的投入智能车。


文章TAG:CarMaker  carmaker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