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的《管锥编》有没有能看懂的?

《管锥编》实际是钱钟书老人的读书心得和札记,才华横溢的他对世人赞赏的《围城》也不以为然。调侃道“小時候干的营生”令他“骇且笑,不过也并不为見不得人"。《管锥编》也并非传说中的晦涩难懂,摘录几段里面金句警语可见一斑——1“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后十年衰老。中間只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來而屈指欢乐无忧虑之日几何?必待乐而后笑,或且至死无启顏之时"。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是如何塑造江南山水风景的?

谢邀。我是晴空莽莽,一起闲读诗词。戴叔伦这首《兰溪棹歌》首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清新澄澈的春江夜月图,朴实无华,动静相宜。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春雨过后,微凉的空气,抬头看弯弯的娥眉月穿过树梢,挂在柳湾上面的夜空。越中静谧的山色影影绰绰,不甚明朗,不妨低头去看那溪中的倒影,在水平如镜里摇曳生姿,缥缈朦胧。

兰溪接连下了三天的雨,桃花流水引得那些鲤鱼半夜争相涌到了溪头的浅滩,蹦蹦跳跳,调皮玩耍!浅析:《兰溪棹歌》的创作背景和新意毫无疑问,这是一首民歌。兰溪,古时又称东阳江,在富春江的上游,棹,是船桨,棹歌也就是船家摇桨时唱的歌,所以写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传唱。戴叔伦写这首诗约莫在德宗建中元年,他任职东阳令的时候,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游览本地风光之后的创作。

诗人创作民歌,歌颂美好的自然风光,一般选择的是白天鲜艳明媚的景色,诸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杨维桢的“三箬春深草色齐,花间荡漾胜耶溪”紧接展现生机勃勃的春日蓬勃。而戴叔伦的这一首民歌恰恰选择了夜间背景,别出心裁地描绘一幅常人很少注意到的江南山水夜景,这便是“新意”。详析:江南山水在朦胧月色中,激发出读者无限的想象力“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月色,模糊了地点位置,是在岸边还是江中,我们不得而知。

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月色的清辉,挥洒在天地间,落在河边的柳梢上,朦胧的夜色清新寂静。“越中山色镜中看”古代黑夜可没有什么照明物,黑夜里看不到什么景色很正常。“镜中看”是一种方式,说明溪水非常清澈,月光甚是皎洁,星空、眉月、群山尽皆倒映其中,水色山影,宛若梦中仙境,跟晚清诗人何绍基笔下的“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杆水不波”有异曲同工之妙。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春雨绵绵下了三日,些许桃花瓣零落飘荡,上下回旋,溪水猛涨,鲤鱼逆流而上。爱极了新鲜的雨水,他们互相争抢、活跃调皮的景象跃然于眼前,给这个静谧山色里带来了勃勃生机,让人不由得从心底欢快起来!夜色暗淡朦胧,即便看不见,鲤鱼戏水的声音也早已越过了这片朦胧月色,直达人心。戴叔伦的诗歌主张“诗贵朦胧”,诗人与诗同理蓝田在陕西省,以盛产美玉闻名。

但美玉在尚未开采出山以及未加工前,其实与一块破石头无异,与其拿到眼前来看一块破石头,真不如去看它在山中被烈日照耀时所生发出的朦胧光芒。“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只有蓝田那个地方才能出产好玉,换而言之只有好诗人才能写出好作品,而好诗人未必能够跟你成为好朋友,有句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

靠的太近时,也许你会发现对方的各种陋习,因而生厌,从而在读诗的过程中产生不好的联想,从此远离。晴空总结全诗上下,从头至尾都没有提过“人”的存在,也没有“情”,可是细细品味却感觉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渔民收获甚丰、欢快喜悦之情。江南山水月色贵在朦胧之间,恍若仙境,不忍碰触,怕沦为镜花水月。假如有一天我们泛舟兰溪赏月,倒不一定能够有此愉快的心情了,因为身临其境,没准就遇上蚊子扰人安详、鲤鱼太过闹腾、夜色太深沉、流连忘返迷路了、假若经历苦不堪言,便再也不会挂念这片山水…所以还是远观即可,体会朦胧,足以回味。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遗憾: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有什么深意?

说起人生,总会有让人遗憾的事,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只是有的遗憾的多,有的少。张爱玲就曾说过,人生有三大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意思是说:鲥鱼虽然味道鲜美但刺儿太多,难以下口;海棠花虽艳丽可惜没有香味;《红楼梦》写的再好,可惜没有写完。我不知道张爱玲总结的人生三大憾事就一定能代表全部人生的不满足,但一定代表了一部分人,至少也是她对人生的感悟。

那张爱玲为什么会发出如此人生感悟,或总结出人生这三大遗憾事呢?下面就我的理解来分析一下。我认为张爱玲说的三大恨事,其实就是总结了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所得出来的。这三大恨事出自张爱玲《红楼梦魇》:“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张爱玲的人生有三恨,前二恨是借宋朝人彭渊才的“五恨”中的二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带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所以说,张爱玲的前二大恨事是别人总结的,但张爱玲是认可的,第三恨才是张爱玲根据自身经历有感而发的。那么她发出的这三大遗憾有什么深意呢?1、鲥鱼多刺鲥鱼( shí yú) 在古代可是给皇帝的贡品。

鲥鱼鲜美,营养价值比较高,还有较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数量稀少,虽然好吃却有一大缺陷。就是这种鱼肉多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鲥,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白色如银,肉中多细刺如毛,其子甚细 腻。故何景明称其银鳞细骨,彭渊材恨其美而多刺也。由于鲥鱼肉中多细刺,所以吃起来很麻烦。才有了宋人彭渊材说的“一恨鲥鱼多骨”和张爱玲说“一恨鲥鱼多刺,”之说。

“鲥鱼多刺”的意思是,鲥鱼是很鲜嫩美味的,可遗憾的是它肉中多刺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品尝,此乃一恨也。2、海棠无香海棠无香,我都知道海棠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国人非常热爱海棠,称赞它是“百花之尊”、“花之贵妃”,“花中神仙”。海棠花这样娇艳,美丽,但没什么香味,香味不足。海棠还有“断肠花”、“思乡草”之称。所以海棠又包含了“暗恋”的意思。

有人说海棠之所以无香味,主要是害怕人们“闻”出它的心事,因此,就丢掉了本来的香味。在情人眼里,海棠无香,就代表着这样一句情话,“我悄悄地爱慕着你”。海棠无香,如果真的是为了不让人发现他的心思,就舍去了自己的香味,只能成为缺憾美,人们常用它来表达一种十分遗憾心情。3、《红楼》未完张爱玲的三恨《红楼》未完,已成名言。

在这里《红楼》未完我的理解张爱玲说的应该有两个意思。一是《红楼》未完,是指《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前只写了前八十回,造成了原著写的不完整,杂乱,使后人无法真正的完整的欣赏这部作品。这也就造成文学史上最大的一种遗憾。二是对《红楼梦》,高鄂续写的后四十回不满意,遗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遗憾呢?张爱玲在美期间,潜心十年研究《红楼梦》,写下了《红楼梦魇》这部学术作品。

越研究考证,她越感到遗憾,因为她发现后四十回很多地方都有悖于曹雪芹的原意。所以,张爱玲说《红楼》未完,就是她考证《红楼梦》后,认为这是一部完全没有定稿的小说。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绝对不完整,应该是边写边修改。也就是说曹雪芹一边写,一边改,一边让人传抄或刻印,后来在社会上才流行起那么多的内容不同抄本和各种版本。

通过考证研究了这么多版本,会让你发狂,因为你无法确定究竟哪一个版本才是曹公最后定稿的前八十回,根本搞不清楚。关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更让张爱玲遗憾不已。她认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不是真正的《红楼梦》。她说:“更怒者高鹗之流又狗尾续貂,无视雪芹之血泪”。从中我们可知张爱玲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常不满意。

这才让张爱玲说人生三大遗憾事时,发出了《红楼》未完这一自己真正体会出来的遗憾和感慨。分析过张爱玲的人生三大遗憾事,也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生在世,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生。鲥鱼、海棠和《红楼梦》都是我们喜欢的,但它们却也不是完美的,也有缺陷和不足。所以,人生总会有一些遗憾事伴随着我们,我们要放平心态,把这些遗憾看作是人生的一种遗憾美,也许就不会感到遗憾了。


文章TAG:蒋寅  诗学  追寻  向上  研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