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术怎么记人体结构?

全身200多块骨头,600多块肌肉,死记硬背?记不住就对了!可是要画好人体、速写、头像,对人体的结构都要了解的非常透彻才行,绘画新手或者是刚接触艺考的学生,往往看伯里曼那些书很难消化,越看越懵逼,不但啥也没看懂,还会怀疑自己。因为那些解刨书虽然将骨骼肌肉那些讲解的很详细,但是却缺少教你如何去学的方法,方法对了才是事半功倍。

下面干货来袭!!!简单易懂!!!记人体结构跟我们处理画面的时候一样先整体,再局部,后深入这个办法既适用于对整个人体的记忆顺序,也适用于对局部结构的深入记忆我们在画素描人体时最主要表现的就是肌肉大的块面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肌肉和骨骼而人体结构在画得时候就要注意复杂的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时有什么样的变化不同动势下人体有不同的扭曲骨骼也会有不同方向的转动肌肉要根据骨骼的动态走向去塑造所以,要先将主躯干最重要的肌肉骨骼结构记好首先记人体的基本结构可以用“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来概括一竖:就是脊椎,是人体结构和形态上的主要特征二横:是指肩线与骨髋线三体积:是指人体头部、胸廓、骨盆分别概括而成的三个立方体体积四肢:是指上肢和下肢,分别连接在躯干上下两端的圆椎形体块整个躯干由颈部与头部相接而成肩胛骨和骨盆则将上肢和下肢连接起来一开始不用太过细节的去深入了解概括的去临摹人体肌肉分布以及解剖人体大块结构的素描。

先主要对躯干的重要连接点进行记忆方法如下:一、理解形成的原因、过程和作用二、可以借助模型或图片记忆不同角度的形态三、逐一详解构造和功能四、形象记忆法以连接上下肢体的骨盆为例可以用手来模拟局部的结构去记忆这个方法参考自韩国艺术家石政贤的《艺用解剖学笔记》,里面还有很多类似的形象记忆。这四点同样适用于接下来对局部的分解记忆。

当对人体结构的大块能够熟练的概括出来那么人体素描还有头像和速写对你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啦对躯干整体的概括记忆后下就是对局部的分解和详细的学习了可以先从头部开始因为头像结构的准确是素描人物中精彩的一笔想画好素描头像就要先了解头部骨骼的结构、面部肌肉结构整体头部的骨骼和面部肌肉记忆后再具体深入到五官的结构眼部鼻子唇部头部过后加强对手结构的深入分析因为无论是半身像还是速写,手都是露出来的一个重点首先了解手的形体轮廓、比例。

再深入掌握手的结构特征、骨骼和肌肉、还有运动规律。手指的结构可以用块面法概括分解。依然是先轮廓,注意骨骼比例关系后画出肌肉结构。深入塑造时再研究肌肉间的穿插关系。注意研究每一块肌肉都是紧密相连的组成,这样上调子的时候才能根据手部结构去塑造,如果不了解手部解刨结构,画手时会显得特别别扭。接着就是对四肢的分解记忆以腿部为例:我们在画人体模特或者画速写的时候,会经常遇到腿部的肌肉,比如裤子带有布褶也是反映内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一、分解腿部肌肉:腿部肌肉由大腿和小腿肌组成二、局部再分解:其中大腿由前外侧、后侧和内侧三个肌群组成前外侧肌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内侧肌群有:由大收肌、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股薄肌大腿后群(股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从整体到局部怎么样,将腿部肌肉结构分解开,按肌肉群记忆。轻松易懂吧同理,手臂也是用相同的方法去记忆。

最后,就是足部了先把脚的骨骼具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脚趾骨,第二部分为中足骨、第三部分为足根骨,从这三部分再分别深入。这样先将人体的大结构记住,然后再将大结构拆解下来,浅入深出,有章法的去记忆是不是简单易懂了呢?所以对人体结构的学习,同样适用我们在绘画时从整体到局部再深入的方法,用这个方法每一块骨骼和肌肉都很容易被攻克!又是码字到秃头的一天,留个赞再走吧,铁子。

《黄帝内经》成书那么早,怎么知道人体内部器官的?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学习中医都知道这本书。《内经》大概成书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内经》之前其实传统医学就一直存在,内经是对之前的传统医学理论和经验进行整体归纳,在众多医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撰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大部分。

一、那时候就有人体解剖了吗?题主说内经中记载的伤肝、伤心、伤肺、伤肾等五脏六腑。的确是一部分经过解剖而来的,但古代的解剖远不如现代医学解剖精细,这个学中医的都要承认。那么题主可能会问,古代人就有人体解剖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灵枢》中原文记载: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灵枢》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原文就记载了“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这就是最直接的证据,证明古人已经在进行人体解剖了。而且中国传统医学早期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古人的人体解剖。通过尸体解剖,古人不但了解了某些脏器的形态,而且还认织了它们的某些功能。

如通过对整个消化道的解剖观察,古人记载食道与肠道的长度比为1:35(现代解剖为1:37),胃容纳水谷“三斗五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及其对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在解剖方法的帮助下,《内经》提出了“心主身之血脉”的见解。另外,通过解剖还发现了肺、脾肝、肾、膀胱、胆、脑、女子胞等脏器及其各自所处的位置、相互连接的情况和与外在器官的联系,如认识到肺主呼吸,外通于喉、鼻等。

纵观世界史来看,中国古人在当时的解剖知识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中医人整体说解剖是“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下面回到题主第二个问题,古人们如何得知呢?二、古人们如何得知呢?虽然当时中国古人已经开始解剖,但当时的解剖技术和单纯的解剖认识深度远不及现代。因此古人依靠当时的人体解剖得到的知识,显然远不能解释当时医疗实践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也不可能对更为复杂的生命现象如思维、情绪等作出明确的说明,更不可能将经验上升为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

我们先暂时把古人解剖作为直接观察。由于不能完全解释,古人只得寻找另外的方法,那就是整体观的形成。 由于当时技术和社会知识,古人并没有形成现代医学理论,而是形成了以人体解剖为基础形成的五脏六腑,经络等整体观。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医理论体系。这种体系的形成不是瓶口捏造的,是古人根据当时解剖和治疗经验形成的一整套理论体系。

三、小结很多人,包括中医人本身都会认为中国传统医学没有解剖,其实不然,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绝对少不了古人的解剖。作为后世学习中医的人,在学习传统医学的同时,一定不要把古人总结的五脏六腑和现代医学的心脏、脾脏、肾脏等完全混为一谈。虽说字是一样的,但是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而且也希望现代中医人不要完全摒弃现代医学。


文章TAG:结构图  构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