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值得一去的山峰有哪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我一年前发表在头条号上的文章祖国的大好河山,好看的多了去了这些山我都想去看看可是实力不允许啊,哈哈这些名山包括中国的:三山、五岳、四大道教名山、四大佛都名山、还有其他比较著名的山,共计108座这108座名山,每一座都值得一看,总有一座适合您三山1.黄山2.庐山3.雁荡山五岳4.河南嵩山5.湖南衡山6.山东泰山7.山西恒山8.陕西华山四大佛教名山9.安徽九华山10.山西五台山11.四川峨眉山12.浙江普陀山四大道教名山13.安徽齐云山14.湖北武当山15.江西龙虎山16.四川青城山其他山脉17.安徽琅琊山18.成都西岭雪山19.大连老铁山20.安徽天柱山21.福建鼓山22.甘肃崆峒山23.广东白云山24.贵州雷公山25.桂林象鼻山26.海南五指山27.河北苍岩山28.河南鸡公山29.河南王屋山-愚公移山的发源地30.福建冠豸山31.甘肃麦积山32.湖北神农架33.湖南九嶷山34.福建青云山35.福建清源山36.福建太姥山37.福建武夷山38.甘肃盘山39.冈仁波齐峰是世界公认的神峰40.广东丹霞山41.湖南天子山42.黄龙寺―九寨沟43.吉林长白山44.吉林长白山天池45.济南千佛山46.江苏三山47.江西井冈山48.山西五台山49.新疆天山50.云南丽江玉龙雪山51.广东罗浮山52.贵州榕江月亮山53.江苏太华山54.凯里香炉山55.辽宁鞍山56.辽宁凤凰山57.青岛崂山58.广东西樵山59.横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的太行山60.位于山西的太行山大峡谷61.湖南桃花源- 大诗人陶渊明、李白、杜牧、王维、王昌龄、苏轼、韩愈、陆游等都来过此地。

62.湖南桃花源--- 世外桃源63湖南武陵源64.江西龟峰65.辽宁医巫闾山66.内蒙古贺兰山67.宁夏须弥山68.青海祁连山69.山西北武当山70.陕西宝鸡天台山71.上饶三清山72.浙江天台山73.浙江莫干山74.唐古拉山75.台湾阿里山76.江西龙虎山77.江西三百山78.江西石钟山79.乔戈里峰8611米,世界第2高峰80.山东青州云门山81.山西五老峰82.神仙宫83.四川贡嘎山84.四川光雾山85.云南梅里雪山86.云南腾冲地热火山87.浙江江郎山88.浙江天目山89.重庆金佛山90.新疆吐鲁番火焰山91.新疆公格尔九别山92.四川剑门阁93.四川乐山94.四川龙门山95.四川邛海―螺髻山96.四川蜀南竹海97.四川四姑娘山98.希夏邦马峰8012米99.云南-苍山洱海100.云南路南石林101.浙江方岩102.浙江浣江五泄103.浙江仙都104.浙江仙居105.浙江雪窦山106.重庆缙云山107.重庆天坑地缝108.珠穆朗玛峰。

你在哪一刻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美?

每当临帖的时候,总被古人法帖里透出的美,深深的吸引,有颜体宽厚雄浑,庄重质朴的美,张旭草书奔腾千里,天马行空的美,梁诗正温润妍玉,清丽典雅的美。王羲之的书法作为唐太宗陪葬,一起上了天堂,不论人间还是天堂,书法都是最爱。书法是以线条的跳动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书法作为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缩影。

历代文人墨客,通过其丰富的线条勾勒出内心世界,或奔放,或文雅,或者雄浑,或者妍雅。中国书法,始于殷商时代甲骨文,传承到今天,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书体的变更,不同时代的审美和风格的变化,但其内在的底蕴,以及由此所展现出来的美,并没有变。不论什么时候,书法—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展现的美,会一直散发迷人的光辉。

为何成都望江楼对联被称为千古绝对?

一、望江楼上联内容是啥?作者是谁?成都望江楼上联是: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这句上联传说是唐代蜀中才女薛涛所出,当时薛涛并没给出下联。至于何故没有给出下联已无可考证。因上联江楼,江流压韵,流字即可作名词江里的滚滚水流理解,又可作动词江水奔流解读。反复咏唱,不仅不会感觉重复,而且让人感觉特别朗朗上口,具有强烈韵律之美,且联意与周围环境十分应景匹配。

遥想当年,才女登高怀古,扶槛望江,浮想联翩,感叹江水奔流而去,岁月匆匆,时光流逝,江山无限,人生苦短,或心旷神怡 ,或感极而悲……情商极高之才女薛涛,此时百感交集,心中油然涌出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然而,纵使她才高八斗,情冠巴蜀,但她也没想出合适下联,成为千古遗憾。

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多少年过去,这句绝联还是没人能对出合适下联。这种只有上句,而没有人对出下句的联,才能称之为绝对、绝联。有上句,又有下句的经典对联,应称之为某地名对、名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 。转眼到了清代,在四川什邡古城北门原永正门外,筏子河与护城河交汇处,建有一座拱形石桥,石桥的旁边,有一天然泉眼,当地人以八层石板将这个泉眼围砌成井形。

由于常年喷水,井水清澈见底,而井上无物遮挡,常映天上明月,故被人们称为:印月井。而印月井旁边的拱桥则被人们叫做印月桥。在清代嘉庆年间,人们在河边又竖立一块石碑,碑上刻有“古印月井”四个字。相传,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四川什邡有一位名士,叫李吉玉。在一个月明之夜,他独自出游,漫步夜行,不知不觉间便来到这口古印月井旁,当时浩月当空,月华似水,印月井内,明月倒映,幽静深邃,眼前景致使李吉玉忽然联想起成都望江楼上,那句尚无人能对出下句的千古绝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于是他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不禁脱口而出: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这一下联,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地工稳,贴切,真应了那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民国时期李吉玉所对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也堪称绝句。这句下联与上联非常相配,江对月,流对影,千古对万年,已经很完美,堪称绝对,对本人来说已经是佩服得不行不行地了,反复诵读,感慨万千。

也许咱水平有限,据说后来,还有对不出合适下句的高人杠精,给挑出此下联一些瑕疵来。但不管怎样,都不影响这副对联的奇绝之美,而成为千古绝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成都望江楼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取晋代大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中“崇丽”二字,以称赞望江楼宏伟美丽。

而薛涛生活在遥远的唐朝,那时候还没修望江楼呢。由此推出结论,这句望江楼上联不是薛涛所作,而是另有其人,但又无实据。问题出在楼上。那么唐朝薛涛所生活的地方江边当时有没有可以登楼望江的楼呢?还真有,还很著名。名叫吟诗楼。吟诗楼是薛涛晚年在成都城西碧鸡坊为吟诗而修建,但此楼早已不存,至清代薛涛井正式成为女诗人纪念之地,故两度在此建吟诗楼,以资凭吊。

吟诗楼为砖木结构,一楼三叠,翘角飞檐,四面敞轩,其依江而立,玲珑秀巧,风格别致,颇具江南庭园风韵。风和日丽之时,锦江一片波光云影,令人恍若置身画中。试想,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元稹、杜牧、刘禹锡等互为诗友的蜀中才女,大女诗人薛涛,在这专为她吟诗而临江修建的吟诗楼上,每天望着那滚滚流去的江水,发出: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那句千古绝唱,应该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中国宣布2020年首探火星,你觉得火星有必要探索吗?

这个地球上每天都有无数个机会,其中一些机会看起来毫无回报可言,但一旦抓住的话会影响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世界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牛顿力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的电磁学都是这种典型的机会。后来的欧美国家正是利用这些机会成为了地球上的霸主,当时积累的技术和掠夺的财富一起让这些国家成为了现在的所谓发达国家。而同时期的我们错过了这些机会,以至于至今还在补课当中。

从历史上上来看我们错过发实在是太多了,从郑和下西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我们完美的避开了每一个能让自己强大起来的机会,但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抓住了原子弹和氢弹保证和平,抓住了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技术保证了对外太空进行探索的能力。如今的地球上如果不再发生大的战争,那么各国的疆域和所拥有的资源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然而太空和月球乃至于火星虽然也说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如果未来某个国家去开发月球资源和火星资源了,你能指望靠着“人类共同的财富”去找他要吗?随着地球资源发减少以及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目前没人开发且广阔而又充满海量资源的火星和月球早晚要成为人类的殖民地,如果我们不去探索火星探索月球的话未来的火星和月球将没有我们的地位。

“道德绑架不是善举,而是恶行”,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路过,拾得。笔者认为,道德绑架不是善举,但也不是绝对的恶,是人对某些事物的渴望及获得而表现的一种利己主义;是一种欲望;是一种为达到目的对外无底线的控制行为。道德实际上是指“道”与“德”,可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它的含义:一是在物质上,二是精神上,三是灵魂上。也何以理解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君子就是指有德心仁厚之人,这里的道就是自然规律法则。

这个道德本身,实际上就是人自我行为约束的标准范筹。但人往往不是按做人的道德情操“自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规范自己,而是利用某些关联,来满足自己对外界在物质或精神上的需求,而行驶己所有欲,强施于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行为准则和原则。但往往在社会上,正是由于道德的自我约束与某种复杂的关系交集,很难自由把控他非我不非的境界。

就是因为由于“道德绑架”,使一些人不是通过不断强大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是操控他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与人之间长久的关系是互助友爱的相互关系,也是无求和我愿意的关系。一味的“外求,是人行邪道。”如果超越他人自律的道德能力极限的要求,就是极其自私与贪婪。如果超越了法律的极限,就是绑架,就是恶行。

诸葛亮躬耕地有襄阳南阳之争,为什么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则没有?

三国时,只有南阳郡没有南阳县。南阳郡做为一级行政机构治所设在宛城县而已,所辖邓县、宛城县等37县统称为南阳。故出师表所述“躬耕于南阳”那是说躬耕于南阳郡邓县隆中,跟当时的宛城县根本沾不上边。有人每天没事就叫嚷说:躬耕于南阳那就是咱现在南阳的,这是一种强盗逻辑。国人、专家也不会答应的,现在的南阳市由来:宛县—宛城县—南阳县—南阳地区—南阳市。


文章TAG:探迹  广州  科技  公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