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靠谱吗?

如今最流行的是什么?很多人都会想到共享经济,走路累了有共享单车,手机充电有共享充电宝,下雨了可以借一把共享雨伞等等。在大城市汽车限行、限购,人们养车、买车的成本高,而且停车也非常困难,共享汽车为市民提供分时租赁服务恰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所以共享汽车悄然成风,也引起了很多关注,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问题1:共享汽车因为用车门槛较低,所以使用者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人习惯干净,有人喜欢养宠物,有人喜欢吸烟,有人对宠物过敏。

每个人使用共享汽车的同时也会将自己的习惯带入车内,那么汽车内的卫生环境如何监管?问题2:共享汽车当中有一些易于转手的零部件,如果有人恶意破坏或盗窃又该如何解决?运营商不可能每一次行程结束都去检查车辆,遇到这种顺手牵羊的人,那么共享汽车的安全隐患也会增大。问题3:很多新手司机驾照到手之后会驾驶共享汽车练手,这样的问题如何监管?问题4:在一二线城市,停车非常难,共享汽车停车问题也成了难题,随意停放显然不行,如果使用后停放到设定停车网点,那么便捷性就会大打折扣。

问题5:共享汽车虽然都有协议保费,但是保额都不高,如果驾驶者真的与豪车撞上去,那么接下来的一大笔维修费用如何划分?问题6:车辆每一次行程结束不能及时检查车辆,那么前一位车主对车辆造成损伤,且躲过了检查,那么后者进入车内恰好被查出问题,是不是只能认倒霉背黑锅?还有一点共享汽车都是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如果使用过程中车辆的电池出现问题,谁应该负责?责任又该如何划分?因为电池并不能投保车险。

共享雨伞,可行吗?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魔力伞、借把伞、OTO、E伞、JJ伞、春笋雨伞等十余家共享雨伞企业,它们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伞具投放,其运营模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设置柜机或者叫借还机的“有桩式”借取,操作方式类似共享充电宝和早期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用户无需下载APP,扫描机身上的二维码,按提示操作即可实现借还。另外一种是“无桩式”,可以满大街投放,雨伞本身装有定位装置和智能锁,用户在手机上按照APP后,查看并找到附近可使用的雨伞后,在APP上缴纳押金和租金,扫描伞身上的二维码获得密码,开伞使用,收伞就算送还。

资本已经进入共享雨伞这个看似正冉冉升起的“明星”行业,并快速布局试图以最低的试错成本获得最大的市场收益。很多人也把共享雨伞与共享充电宝甚至共享单车等同,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真风口,即将迎来爆发。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假象,是资本催生出的假象。首先,无论从资本投入量还是整个市场体量来看,共享雨伞和共享单车都不在一个量级,甚至远逊于后起的共享充电宝。

单就市场融资而言,摩拜单车最新完成一笔超6亿美元的融资,而ofo小黄车也不示弱,正在寻求5亿美元投资,稍次一点的共享充电宝,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也有超过12亿元的资本涌入。而共享雨伞整体也不过千万级的资金投入,尚不及陈欧个人对街电近10亿元注资的零头。并且,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共享雨伞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爆发,依旧处于创业者在试探,投资者在犹豫的状态。

其次,共享雨伞和共享充电宝的玩法并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都是依赖资本烧钱驱动,低成本铺量扩大市场,计时租赁。再通俗点讲就是人为烧钱制造行业虚假繁荣,吸引更多的人进来烧钱,先入者套现离场,而接盘者只能苦苦支撑。能被BAT看中,那真是万幸。若无法寻得新投资,市场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最后都会落败收场,砸进去的钱也只能是打水漂了。

整个市场的热度,也随之散去。再次,共享雨伞并未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其商业模式也依然存在很大的漏洞。从现行的策略来看,共享雨伞可通过雨伞租赁广告、定制以及数据增值等方式获得盈利。在理想状态下,雨伞像流动的广告牌可以进行伞体广告投放。但是,雨伞的使用是有特定场景的,对天气的要求比较高,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比如北方少雨,你又如何打开市场?并且,共享雨伞的商业模式核心并不在交易,而在于押金以及流水。


文章TAG:雨伞  共享  广州  地铁站  现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