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富士康工厂不包吃住的?

1、富士康是提供餐厅和宿舍的,饭卡上每月打400元钱,吃多少从工资里扣除。每天最多可以消费20元。宿舍根据级别的高低有八人间、六人间、四人间、两人间不等。级别更高的也有人才房,自己家人和孩子都可以住进去。2、富士康周边有许多小饭店和租房子的,租房子肯定比宿舍要贵的多,但是在外边的小饭店吃饭和餐厅吃饭价格是差不多的,只不过餐厅打饭更快,省掉了等待的时间。

为什么富士康现在严重招不到人?

苹果全部的供应商中,最为人熟知的用工大户非富士康莫属,他们最巅峰时的工人数量达到120万,其中有95%的人属于基层员工,总裁郭台铭曾经坦言,管理100多万员工非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他早在七年前就喊出:百万机器人计划,但显然,这个宏伟的计划并不如规划地那么顺利,富士康在用人高峰期,依旧需要招募尽可能多的基层员工,靠着他们勤劳的双手赶工iPhone,而为了应对随时爆发的用工荒以及抢人大战,他们正逐步摸索出新的人力资源体系,事实上,每每苹果的新品上市,大家都要做好“打仗”的准备。

基于此前的一些报道,苹果之所以把上百个代工厂建设在亚洲,正是看中这里的廉价劳动力,奥巴马曾经要求乔布斯在美国制造 iPhone,以提高就业,帮主的回答是:这些工作再也回不来了,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能找到的工人都凑不齐一条iPhone的生产线,更不要说满足高峰时期天文数字的产能了。于是如你所见,iPhone的零部件以及最终的组装生产一直都安全地留在亚洲大陆,但显然,亚洲的代工商要搞定人力问题,也绝非容易的事儿,一来 iPhone的零部件越来越多,产业链日益庞大,用工需求也水涨船高,另一方面,随着外卖、快递、直播、滴滴等行业的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流着低端制造业的员工,事实上,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呆在工厂,而自由度高的工作更受他们欢迎。

当然,能在苹果产业链上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是有头有脸的狠角色,他们又岂能坐以特毙,无所作为呢?更何况,类似富士康、比亚迪、和硕这种企业,经年累月地同“普通员工”打交道,也通过多年的沉淀和经营,构筑起相对成熟稳固的招募体系。首先,大型企业内都会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抢人”,富士康、比亚迪等大型企业,还会成立专门的后勤保障部门,培训部门以及医疗团队,因为新入职的员工需要乘车进入工厂,需要领取合适的工衣,同时要去完成相关的体检,包括视力状况、传染病情况等等。

在普通的中小型企业,CEO或者总经理们兼职就把这些事情做了,但对于用工大户来讲,服务于如此大规模的工人,必须要建制专业的团队,他们需要达到专家级的水准,比如人力资源拓展团队,需要清楚地知道各省市的年轻劳动力分布、性格特点,一般来讲,他们会优先招募本地员工,而后再慢慢地向外地辐射,毕竟,制造企业基层员工的归属感还是比较差的,普通人难以承受这种高浓度的“乡愁”。

其次,校企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些技校的广告,关键词大都含有“百分百就业,否则退还学费”之类的魅惑,他们最重要的输送目的地就是电子制造业,因用工数量大且要求低,企业常常会承包整个班级,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透明、双选的基础上。企业会说明工作性质,福利待遇以及发展前景等等,而很多技校学生因就业压力,往往会选择“骑驴找马”的策略,况且,在大企业中,也并非没有向上流动的通道。

另外,随着人力招募挑战日益加大,市场上慢慢岀现一些专业的“职业介绍公司”,他们大都是本地人创建的,董事长兼CEO,再兼职总经理,基本上由村长、支书等比较有威望的人担任。作为固定的联络窗口,他们既熟悉本地的劳动力资源,又知道企业的工作状况,有效抵消了“准工人”之于陌生中介的不信任感。如此工作虽然低端,缺乏技术含量,但在 iPhone出货高峰期却是一个利润丰厚的香饽饽,笔者曾经亲眼见过这样的职业介绍公司,说是公司,其实,只是一间简易的房屋,有一张桌子和一副海报,身后会挂一个电视,介绍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而且免费赠送一套被褥和脸盆,免费体检等等,而作为回报,企业会按照工人的数量支付“介绍费用”,单人介绍费最高是600元/人,也就是说,如果能招聘1000人,则可以获得60万的收入,而且,这仅仅是几年前的官方价格,随着竞争加剧,这个价格应该有大幅度地上涨,况且,这本身就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最后,企业也会要求内部员工推荐亲朋好友入职,显然,这个成功率更高,毕竟,是一种“熟人”生意,也大大降低了新员工“乡愁”的浓度。面对用工荒,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自己的应对之道,也基本上勉强维持着自己的平衡,毕竟,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苹果产业链因找不到人,而导致 iPhone缺货的事儿,但显然,苹果的代工商肯定也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环境日益残酷,我们前文提到的一些渠道正面临失效的尴尬,而且从长远来看,如此巨大的用工需求,如此密集的劳动工业更像是一种过渡,或者说,中国制造势必要转型。事实上,要应对用工荒,一方面要扩大招募量,寻找一切的潜在资源,甚至把视野拓展到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那里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工人工资只有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人尚没有享受过“小康生活”,也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新的生活,如果真要考虑这些资源,也就意味着,中国制造的订单会大范围转移,直到消失,显然,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另外一条路,就是加速“机械取代人工”,但这条路并不好走,强悍如郭台铭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普及自动化,他舍得购买日本最昂贵的机器人,却无法预测 iPhone的生产流程会变得日益复杂,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则压根不敢考虑“机械取代人工”,毕竟,投资成本实在太高了,他们不搞自动化,未来会倒闭,他们现在搞自动化,立刻就会倒闭,这才是中国制造企业真正的窘境。

毫无疑问,在短时间内,苹果产业链上的代工企业还要依靠这些传统手段来应对用工荒,我们只能希望,苹果的品牌热度再延续地久一点,让代工企业熬过漫长的投资回收期,如能匹配好大数据、人工智能、 Face ID等技术,或许真会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自此,再没有劳动密集型企业,自然也不会再有用工之荒。

越来越频繁的学生跳楼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越来越频繁的学生跳楼首先揭示了我们学校教育中出现问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差。由于教育的功利性使得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不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得一部分学生心理出现问题,但大部分学校却没有心理疏导室,而且还在不断地考试、排名、升学,不断给学生增加压力。学生中现在已经出现个别自残现象,不爱惜自己,难道和教育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其次,家庭教育可能出了问题。

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更多的爱,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压力。当孩子考试不理想,家长不要总拿孩子跟别人比,而要看孩子是不是尽力了,孩子是不是快乐,只要他们尽力,就不要苛责孩子。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呢?总之,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教育孩子爱惜生命,直面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困难。要让孩子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富士康口碑那么差还是有那么多人进去上班?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对于富士康,作为一个在富士康工作五年的我有很多心得体会。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富士康口碑差的问题,不排除有一些不良媒体或个人有意的抹黑,对于一个在我们国家雇佣超过一百二十万的巨无霸企业来说,对我们的社会是有很大贡献的,在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同时,对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发展作用。特别现在富士康旗下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就要上市,其所募集的基金大量用于智慧制造的研发和使用,这对我们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很重要,起到一个带头发展作用。

富士康不仅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促进我们国家制造者的升级发展,还缴纳大量的税费,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说富士康不应该有很差的口碑,这相对于它所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匹配的。富士康的差口碑,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前些年的连续员工跳楼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连续的员工跳楼,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涉及当事员工的感情问题和经济情况,还有一些员工的精神和心里疾病,还有超过一百二十多万的员工数量,不能把这些都归结到富士康身上。

当然对于连续发生员工连续跳楼,富士康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说管理上的简单粗暴,个别素质低下管理人员的错误的管理方法,这都是客观事实。在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后,富士康也做出了很多的改变,对员工关爱的力度不断增加,工资待遇方面也有不小的提升,这也是有目共睹的。富士康的口碑差,还有就是因为很多年轻人的吐槽,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缺乏老一辈人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不能吃苦,害怕吃苦,受不了一点委屈,心里抗压能力差。

我有做过几个零零后小帅哥小美女的师傅,教他们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对比此我深有感触,工作稍微有点累,就大喊大叫,满腹牢骚,稍微遇到难题就退缩,有时同样的一个错误反复发生,只是严厉的批评几句就受不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我有时给他们开玩笑说,你们的样子很像一首歌的歌词,歌词是:我讲又讲不听,听又听不懂,你懂也不会做,做又做不好,我现在说着这样的话,你到底知道我在讲什么。

(猜到歌名的留言?)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工厂确实无法适应,并且认为这个工作很不好,不仅工资不高,还很累,我也承认,我想说的是既然我们都沦落到来富士康打工的地步,证明暂时想不到更好的工作,那为什么不能好好工作?如果养成一个懒散的不良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假如以后你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你还能做好?当然也不是全部的年轻人都受不了苦,也有很多很优秀的年轻人,现在很多富士康的线长和管理人员都是九零后九五后的。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富士康,还是有很多人来上班?并且有一百多万人?那是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高薪的工作,和学历,和能力有关,另外现在富士康在全国各地有几十个工厂,大部分当地的工厂都是本地人,工作地点离家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毕竟现在很多人并不想为了能拿高一点的工资就背井离乡,一年到头和自己的父母妻儿见不了几次面。

以富士康为首的苹果产业链,究竟如何应对用工荒?

这需要民众、与以苹果产业链的企业家,国家三者共同发展完善;1.一般民众需要以就业为目的,不要挑三拣四,放下身段,从基层做起,说不定也能在生产一线磨练工匠之才,在人生的舞台上也能出彩;2.苹果产业链的企业家们需要用社会责任与守信原则,按国家法律法规为民众提高福利待遇,要以利养人,以家的温暖及感情留人,让所在企业的民众工人有盼头,在奔头,让他们在基层也能展现才华,也有出彩的机会!这样企业的民众工人工作更加努力,稳定性会更好!企业与员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3.国家政府需要从顶层规划,政策引领,促进劳动力流动与加大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及技人,让企业愿意留人,也愿意高薪留人,民众同样也会跟随企业家共奋进。

4.最后认为需要有一个全国的劳务流动平台,也就是说共享劳务(人力)的平台,我校友学长夏董事长创立的工务园互联网平台的工务园平台为全国的劳动力,企业工人流动起来,盘活起来,共享起来!其工务园事业平台不仅为缺工的企业可以共享劳务(人力),同时富余的企业也可以临时在这个平台上转移工人,妥善地帮他们找到下家。

作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富士康为何会选择在河南郑州建厂?

富士康选择郑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郑州离富士康工厂的大部分工人的家乡比较近,并且附近有相配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关于这一点,富士康工厂曾在一份声明中明确表示:“郑州实行利商政策,同时持续不断地投资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来支持制造业,因此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业务经营地点。”2010年左右,富士康工人连续跳楼,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郑州和富士康双方多次会谈,郑州表态支持iPhone的生产,政府会制定“优惠政策”。有哪些优惠呢?例如,向富士康提供特别援助,涉及基础设施、劳动力、税收、出口。富士康是中国最大的私营雇主,谈判时握有大量筹码。富士康与苹果又是联系在一起的。富士康是苹果最大的供应商,苹果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户。

郑州富士康一名员工从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你怎么看?

黑中介,欺人太甚!但是这个富士康啊,在郑州,绝对也是个神一样的存在。一个政府求着来开场的纳税大户,但是基本没有过什么正面新闻。我一个大学同学,曾经去富士康工作过,本科学历嘛,进去就是车间待几个月锻炼锻炼,终究还是会回到管理岗的。但是明明看得到前途的,他最后也是受不了富士康的管理模式离职了。他只是给我们讲了两个细节

一是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人,各司其职,每个人能干的活是特别简单、重复而且枯燥乏味的。相邻工位的人不让交头接耳,所谓的锻炼学习全是扯淡。你只会装一个手机的零件,能学会多么牛逼的技能。二是他曾经有次把自己的笔记本拿回老家,就为了这么一个笔记本,上上下下跑前跑后盖了好几个章才把东西拿出门,那是2014年。富士康的严谨是特别出名的,但是太过于死板严苛的管理模式,真的很容易让人崩溃。

说了那么多,再回头看这个新闻。我不想指责这个跳楼自杀的人内心脆弱抗压力差什么的,我们没有经历他的生活,不知道他平时的压力和崩溃能达到什么程度,最后竟被这么点钱逼得结束了生命。虽然不知道他到底被中介拖欠了多少钱不还,但其实冷静下来想想,几千块几万块让你跳楼,你会愿意吗?但是他跳楼的一瞬间,是没有这个等式或不等式存在的。

如何看待“富士康”想追随“苹果”一走了之,以后就买不着国产手机吗?

郭台铭真想追随苹果,随时会真随着走,中国却不会受到多大影响,但郭台铭应该想到在中国的处境会不妙。昨天回答过,富士康即使走,也不会全部一走了之,而且,虽然想追随苹果,苹果自己却还没说走。追随对象还在中国,没走,表达忠诚的搬出中国话说得太急了,过于担忧、慌张,又够尴尬的。富士康仍然在中国,然而,郭台铭日前对中国大放厥词的影响却不会不了了之,中国向来主张来去自由、坚定开放主张,不过,近来对不可靠外国企业的新主张也将是坚定的。

巧了!郭台铭没把富士康当作中国的企业。外国企业不可靠,中国将不欢迎进来,无论进来后能带来多大的利,而进不来,肯定是只由于自己作(Zuo)的。中国企业在中国时,不可靠后会不会被清理出去,或者自己一走了之?中国台湾企业的郭台铭,面对中国大陆,特别是在中国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时,凸显出了不可靠,尤其到达了狂妄、恨怼的程度,中国政府倒不会往外撵,但是,后来,中国企业与之合作的很可能减少,中国人对其的舆论会持续一个时期,再后来则很可能不断掀起,于是,郭台铭后来在中国大陆的处境是不妙的,连带影响富士康的处境。

因此,郭台铭说不定有朝一日真的把富士康全部搬走,由于迫不得已,一去就不回来,不回来是因为不被欢迎,这,也纯粹是自己作(Zuo)的,因为没有把自己当作中国企业,或与中国企业同根的企业。将来,真可能一走了之,加上在中国大陆上的中国企业清一色是忠诚可靠于中国的,中国大陆企业还实现了转型升级,其中的富士康直接竞争对手更为强大,再加上,外来企业也都越发是纯为可靠的,因忠诚于中国市场而可靠于中国,而苹果,由于实在承受不起本国政府挑起的贸易战而致的损失,搬出了中国大陆。

郭台铭自知、被知是不可靠的,再待下去,大利定失去,又特别孤立。美国政府挑起的空前贸易战,让外国的一些企业空前裸露了不可靠的头角,而外国企业(是不是还有美国政府?)却万万没料到遇到了中国从未有过的强硬,这,至少应当引起不可靠中国企业的思索,郭台铭则应猛醒、改过,迅速极力地消除影响,至少,别再作(Zuo)了。


文章TAG:富士康  招工  十三  郑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