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就已经有电了,为什么后来又点了40年煤油灯?

你以为民国时期家家户户都跟现在似的,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学上,有工作,有车开?拜托别逗了。现在我们四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日常生活,在民国时期那得是一线二线城市才有的样子,大部分人还是和清朝末年一样活着。只是换了个头型而已。电那种东西,《大宅门》里白家看了都得说是稀罕玩意儿,一般人去哪儿见识?《上海滩》里许文强还是北大的学生,都得混社会,住的还是交际花找的房子,我们现在都觉得寒酸。

然而那时候同样有着上海滩梦的丁力住的是什么样?闸北贫民窟的破草房,一把火就能点着的那种。早期的丁力才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普通人家的样子。更不用说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里主人公只能住在船上,不是多么有格调,而是实在没地方可去。《马路天使》里的赵丹演一个那时候的社畜。表面上西装革履,一表人才。出门的时候还要唱“春天里,百花香,浪里个浪里个浪里个浪。

”但是回家以后才发现,他那个“屋子”是用帘子,破木板隔开的,旁边就住着一个女孩,俩人几乎就是处于“坦诚相见”的状态。赵丹一抬头,能看见“隔壁”女的晾的内衣。女的一弯腰,就能看见赵丹光着的腚。而这部电影里80%的情节还是赵丹的亲身经历改编的,可见冥国的上海,中国当时最繁华的城市里,人们过的还如此苦逼,就更别说当时没在北上广打拼的千千万万普通人了。


文章TAG:煤油灯  淘宝  购物  网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