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度手机什么时候上市

兰度手机官方网上 商城 5 月中旬上线,价格待定,(参考价1599元),敬请期待 …

兰度手机什么时候上市

2,兰度手机好吗

如果现在上市了果断购买,国产机就是性价比高,去年我朋友在官网购买了一部X01用到现在感觉都没什么问题,我都想换手机了
兰度手机是新品牌,我就在用国产机,也关注过兰度,x02电池容量有4200mah,非常有卖点,我也打算入手一部

兰度手机好吗

3,兰度 是什么牌了的那产的

是个生物科技公司,兰度手机是假的,几个人炒作玩的,根本不存在!!!微博和官网早关了!!
G3再不出 华为荣耀2 小米2 什么2都出了。。。。。。。。。。。 支持佳域。等等G3。希望不要让我失望。。。。
是个生物科技公司,兰度手机是假的,几个人炒作玩的,根本不存在!!!微博和官网早关了!!
是的,G2宣传的时候开始传那款机子,然后官网关了,一直到明天官网才再开,据说不便宜,3K左右

兰度 是什么牌了的那产的

4,兰度手机X02的价格是多少

以超越的姿态启程 兰度X02即将发布 蛇年刚到,手机界就热闹非凡了,新机上市或发布,讯息不断更新,其中就有兰度X02。兰度X02将于本月27日发布,届时,将另辟蹊径,以有别于其他手机的新颖形式面世。同时,发布会上也将公布令广大兰粉们拍手称好的消息。   X02是兰度第二款高端智能手机,从去年开始产品立项至今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准备。据悉,这款手机的配置比起当前最高端的机型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高通四核处理器、主频1.7G、RAM2G+ROM32G(尊享版64G)、屏幕分辨率1080P。除了高配置,这款手机最引人关注的是配备了超高容量的电池,比一般智能手机高出两倍多,待机时间让其他手机望尘莫及。   除了公布X02的具体配置参数之外,此款手机的定价也将在当天公布。传闻X02的价格具备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具体如何, 本月27日,拭目以待!

5,Android 再爆新漏洞90 以下所有手机全部中招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ID:CSDNnews),作者 屠敏。36氪经授权转载。

作为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龙头老大 Android,除了大版本更新发布一些新特性外,日常的小版本还是以修复诸多的 Bug 为主。但这一次的 Bug 与以往有所不同,它将影响Android 9.0 Pie 版本以下所有的 Android 手机,且同时 Google 表示不再对旧版本的这个漏洞进行修复,希望 Android 手机用户自觉升级到最新版本!

设备可被追踪,Android 9.0 以下版本全中招

近日,据外媒 iTWire 报道,安全研究机构 Nightwatch Cybersecurity 发现一个新漏洞,它可以使 App 绕过权限检查和现有的防护,访问系统广播信息,因此用来“唯一识别和跟踪任何 Android 设备”,也可以用于“地理定位用户”。

这一漏洞(CVE-2018-9489)能将有关用户设备的信息向设备上运行的所有 App 公开。这其中包括 WiFi 网络名称、BSSID(等价于 MAC)、本机 IP 地址、DNS 服务器信息和 MAC 地址。“同时由于 MAC 地址不会改变并且与硬件相关联,因此即使使用 MAC 地址随机化,也会被识别和跟踪”,Nightwatch 表示道。

在流氓应用获取此信息访问权限后,可以使用它对任何 Android 设备进行识别、追踪,甚至进行地理定位。恶意应用访问其他网络信息后,还可能在本地的 WiFi 网络中进行探索甚至攻击。

目前 Google 已在 Android 9.0 Pie 中修复了该漏洞,但这一漏洞还可能影响 Android 9.0 Pie 以前的所有 Android 版本。对此,Google 拒绝修补旧版本中的漏洞,除非用户自己主动升级到 Android 9.0。

仅一个月大的 Android 9.0 Pie, 受欢迎吗?

这样看来,Android 似乎在学 iOS 强制升级的手段,但是相较单一闭源的 iOS,开源的 Android 真的是想让用户升级他们就会乖乖升级吗?

事实告诉我们,当然不会!

在经过一年的研发以及数月的测试,最新版本的 Android 9.0 Pie 于上个月 7 号面向全球发布,而近一个月后,部分国产手机商也开始陆续发布基于 Android 9.0 打造的自家操作系统:

8 月 8 日,小米 MIX 2S 推出基于 Android 9 定制版的 MIUI 10。

9 月 2 日,华为发布 EMUI 9.0,基于 Android P 深度打造,采用极简的设计理念,以“Enable a Quality Life(质享生活)”为 Slogan。华为官方对此系统的评价,“流畅度提升 12.9%、App 启动更加快速、游戏场景的触控体验和游戏助手的功能体验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平均触控响应延迟时间降低 36%。”

今天,一加科技宣布为一加 6 手机推送基于 Android 9.0 Pie 的 OxygenOS 公测第一版,带来全新 Android P 视觉体验、导航交互模式,以及内置一加自定义功能。

基于此,我们都知晓每个手机制造商都会基于开源的 Android 版本定制优化成适配自家手机的操作系统,要想让全球的用户为躲避该 Bug 都直接升级最新版本,难度可想而知了。且根据 Google 于 8 月 31 日更新的最新 Android 版本市场份额表来看,一个月大的 Android 9.0 根本没上榜,也就意味着它现在的市场份额连 0.1% 都不到。

整体看来,用户量最多的还要属 Android 6.0 Marshmallow,其次是 Android 7.0,同时共计还有 12.7% 的用户停留在 Android 5.0 版本之前。

Android 系统更新也不慢,用户为何不愿升级?

素来流行一句话,对于新系统,iOS 用户不想升非得升,Android 用户想升没得升。

从设备和手机厂商来看,其中首要原因,也正如上文所述,iOS 系统仅适用 iPhone、iPad 等苹果设备上,而 Android 设备并不是由 Google 一家生产,全球有无数的 Android 手机厂商,且其生产的每款 Android 手机上的底层芯片都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厂商需要根据自家的手机来修改系统适配、预装软件,当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并不能第一时间升级到最新的操作系统。

其次,如今国产手机迅猛崛起,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旧款手机的配置逐渐带不动新系统的运行,会导致卡顿、死机、黑屏等多种 Bug。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止 Android 手机,苹果此前也因 iOS 系统故意导致手机变慢遭到用户起诉。

最后,在几次推动系统升级的努力失败后,Google 也不再强求用户必须升级到新版的 Android 系统。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如果现有的操作系统没有太大的问题,大多数普通用户是不愿费事升级到最新的 Android 版本,毕竟升级之后也未必能使自己满意。

6,钙盐的功能和使用

常用的钙盐类药物主要有:葡萄糖酸钙、磷酸氢钙、乳酸钙和氯化钙。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钙缺乏症、防治慢性营养性钙缺乏症、抗炎、抗过敏,以及作为镁中毒时的拮抗剂。   以Ca离子开头的盐类,多数不溶于水。   原因:晶格能高,而水合能小(这个是关键),导致溶解度低(所有的盐都会溶解,只是溶解度不同罢了)   比如碳酸钙、硫酸钙这类东西,它要溶解,必须先打开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的离子键,而这两种离子大小相近,二价离子之间结合又稳定,导致晶格能高,而更糟的是,这些二价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的水和能又低的可怜,无法弥补打开晶格所需的能量,导致溶解所需的能量ΔE过高,所以溶解度也就很低了,一般随能量以指数形式降低,exp(-ΔE/kT)   但是有的盐,比如氟化钙和氯化钙,氟离子和氯离子的水和能很高,因此这类钙盐溶解度很高。   食用加钙盐   { 长期食用加钙盐,可使人们在摄入食盐的同时,持续均衡有效地补充人体所需的钙。药物补钙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但费用高,长期效果不佳。然而以食盐为载体加钙,可保证人们一日三餐持续补钙,费用低、效果好。 }
钙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它与人体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人体的神经官能、应激反应和肌肉收缩都离不开钙。最近的研究显示,食物钙能减少肥胖发生和冠心病的发病危险。由于钙在构筑人体骨骼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对抗骨质疏松症,强身健体,市场上出现各种含钙的营养补充剂,人们对作为营养补充剂的钙,有了更多的了解。实际上,钙除了作为营养强化剂之外,也是很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加入不同的钙盐分别可以作为缓冲剂、调节剂、稳定剂和防腐剂。   钙盐根据它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分为不溶性钙和可溶性钙,分别用在不同的食品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不溶性钙碳酸钙、磷酸钙(包括三钙和二钙)都是重要的不溶性钙盐。不溶性的钙盐具有吸湿性,可以作为抗黏结剂,吸收湿气,保护干粉状产品的干燥、流动和不结块。   磷酸钙能对酸发生影响并起中和作用,在烘烤食品中作为发酵剂加速发酵过程(磷酸-钙)或延缓发酵(无水磷酸钙)。磷酸钙还是一种良好的面团改良剂,在各类小麦产品中,由于与水的交互作用,钙使面团变得更有韧性,降低了黏性。   常常将磷酸三钙和碳酸钙加入到谷类食品、饼干、营养巴和小食品中作为不溶性钙的来源。虽然与其他的钙盐比较,这两种钙盐中钙的生物利用度比较低,但由于它们含钙的百分率高,所以允许它们作为有效的钙强化剂。碳酸钙的钙含量高达40%,是无机盐中最廉价的有效钙盐。   将不溶性的钙盐加入到食品中要充分考虑钙的加量、钙盐颗粒的大小、与其他成分的交互作用,否则会影响产品的风味和口感。例如,在高pH值下将碳酸钙加入含脂肪的食品会给产品带来肥皂臭味。在某些情况下,磷酸钙有一种“平淡的滋味”。碳酸钙、磷酸钙还会给食品带来不良的口感。   可溶性钙   最常见的可溶性钙盐有柠檬酸三钙(TCC)。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葡萄糖酸钙。   柠檬酸钙含钙的百分率为21%,呈粉状,溶解度中等,有酸味、口味比较纯正。柠檬酸三钙具有所谓的“反转溶解性”,即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度较高,而在较高的温度下溶解度较低。这样在加工过程中降低了副反应、钙的损失也少。柠檬酸三钙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在有机钙盐中,使用柠檬酸钙盐是最为经济的。在混浊型饮料中,柠檬酸钙是最佳选择,它的粒子可以很好的悬浮在饮料中。橘子汁中加入柠檬酸钙既强化了钙又改善了品质。微粉化的柠檬酸三钙也用于营养巴和口香糖中改善口感。   乳酸钙含钙量为13%。白色粉状能自由流动稳定性好,长时间放置不吸潮。   溶解性比柠檬酸钙好,价格与柠檬酸钙相当是用作清亮型饮料的最佳选择。能够用作乳酸的载体。在高浓度下呈现苦味。   葡萄糖酸钙白色颗粒状粉末,在沸水中易溶解,在水中缓慢溶解。对肠胃道无刺激性,是一种常用的补钙剂。   乳酸葡萄糖酸钙这种钙盐已经不再是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的简单混合,它与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有不同的物理性,其溶解性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要高,而且风味也非常好。在需要高度强化钙的澄清软饮料中以及在高浓度的预混合食品中使用是最为理想的。   钙在食品中的应用尽管无机钙盐的价格便宜,但很少用于饮料中。饮料中一般都倾向于使用有机钙盐,如柠檬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和乳酸葡萄糖酸钙,这主要是由于有机钙盐都是可溶解的。在饮料中,可溶性的钙盐能起到乳化或稳定的作用。在乳制品产品或含蛋白质的产品中,某些钙盐还是很好的缓冲剂。特别是混合钙   盐,由于其溶解性好,可以消除不溶性钙盐的任何不利影响。为了获得最高的缓冲能力,将不同的钙盐按一定的比例结合使用,这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避免沉淀的产生。   有时,将钙盐加入到蛋白质饮料中作为营养强化剂中,会出现沉淀,造成质量问题,这是由于饮料中蛋白质的作用。当受热时,蛋白质链夺取了溶液中的游离钙离子引起凝结沉淀。这时调节好饮料的pH值和加入螯合剂是十分必要的,螯合剂可以从蛋白质链中保护钙离子。柠檬酸钙能够作为螯合剂,柠檬酸钠或柠檬酸钾是最常用的螯合剂。在谷类食品中,也经常用硫酸钙作为螯合剂,这是利用了硫酸根基团的多功能性。   对于不同的产品,应根据原材料特性和产品特性,选用不同的可溶性钙,否则加入的钙盐将与产品的成分发生反应,出现沉淀或其他风味问题,例如乳酸钙与蛋白质分子起反应会从乳制品中沉淀出来。   碳酸钙是不溶性的,它会在饮料中沉淀,但通过加入乳酸钙和磷酸二钙作为缓冲剂,碳酸钙将不会沉淀出来。   钙的生物利用度测定钙的生物利用度有很多变数。例如,在高的加工温度下,谷类食品和蔬菜中的钙被螯合,并降低了反作用,生物利用度降低。当最终产品中钙的数量不变时,钙的生物利用度会降低。其他因素也影响到钙的吸收。当碳酸钙与饭食一起吃时,其生物利用度是最好的,不与饭食同时吃时其生物利用度可能急剧下降。   一般认为可溶性的钙盐生物利用度较高,因为这种钙盐有较高的反作用,更容易在肠道内被吸收。   研究发现低聚糖的加入有助于增加钙的吸收,现在国际食品界得到应用,如短链低聚果糖已经用于乳制品和大豆制品中用于提高钙的吸收。另外菊粉也证明能促进钙的吸收。

7,出海日报 金立手机出售印度业务东南亚时尚电商 Zilingo 拟启动新

进入正文之前,先看这里 ? ?

“出海频道”已经在36氪 app上开出来了!将为大家集中地提供出海的好内容(今年会特别聚焦东南亚)。来,跟着小动画,三步置顶出海频道,一键直达关键动态。

大公司

金立手机出售印度业务

The Economic Times 援引内部高管消息,中国智能手机品牌金立(Gionee)将其印度业务出售给金立印度(Gionee India)的少数股东 Arvind R Vohra 和印度手机制造商 Karbonn Mobile,并达成一项长期品牌授权协议。根据该协议,印度合作伙伴将拥有10年以上使用金立品牌的权利。此前,Vohra 及其家族已持有26%的金立印度股份,此次则将收购其余74%的股份,交易预计将在未来2-3周内完成。据了解,此次收购金额预计将在2900-3625万美元之间,其中1812万美元为品牌授权费用。

Vohra 及 Karbonn Mobile 掌门人 Jain 向贸易伙伴表示将在印度10月份的节日季前重振金立品牌,推出功能丰富但廉价的智能手机与当地市场领头羊小米展开竞争。业内人士对此表态并不容易。

据媒体报道,由于拖欠供应商款项,今年一月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的全部股权(41.4%)被冻结,冻结时间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冻结期2年。在此之前,金立手机的业务已经危机重重,此次印度业务售出,是否能够实现翻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趋势&政策

花旗银行亚洲布局:深耕数字化服务,削减实体支行

据 CNBC 报道,花旗银行近期在亚洲大力布局数字化业务,目前进一步深化其信用卡业务的数字化运营方式。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花旗银行实现了其在亚洲地区第七个季度的增长。支撑这种势头的正是花旗信用卡业务的增长,这也正是花旗三年前决定将其运营方式“数字化”的结果。

花旗银行亚洲区信用卡及个人贷款业务主管 Sergio Zanatti 强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银行可以更有效地锁定目标客户,并使其留存更久。这意味着该银行将更多的预算用于数字广告,并加大其与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建立在线申请信用卡的系统。

花旗银行目前正在关闭不少亚洲实体支行。而事实上,其业务发展正在劲头。这正代表了未来花旗在亚洲地区的发展趋势:用随时随地可提供的线上服务逐渐替代固定场所获客的比重。

新加坡星展银行10月进军印度

星展银行(DBS Bank)宣布今年十月将在印度开设其分支机构。这也将是印度第二家将本地业务转变为全资实体的外资银行。

据了解,印度央行(RBI)2013年出台新规后,毛里求斯国家银行(State Bank of Mauritius)去年率先在印度设立分支机构。此次星展银行接力,计划未来一年内在印度当地增加50家分支机构和70家银行网点,以扩大业务范围。此外,银行还计划招聘600-800名新员工,以满足其业务需求。

SG Bike 提交共享单车营业执照申请

联合早报讯,SG Bike 已向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提交营业执照申请,这也是新加坡境内第一家提交执照申请的共享单车公司。据了解,ofo将在本周内提交申请。摩拜(Mobike)目前正在准备中,但也表示会按期完成执照申请。

新加坡陆交局规定,凡需提供“无车桩”共享单车服务的从业者须在7月7日前申请营业执照,逾期无牌者除立刻停业外,还需面对最高1万元新币的罚款及六月以下有期徒刑。陆交局将于今年第四季颁发执照。获得执照者可提供长达两年的服务,在此期间陆交局可限制公司的车队数量,并要求公司采取行动确保用户不乱停车,否则仍将面临罚款、甚至撤销营业执照的惩罚。

SG Bike 是新加坡本地共享单车公司,2017年8月开始提供服务。目前共经营1500辆单车,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一带,如三巴旺、义顺、宏茂桥、武吉班让、勿洛及东海岸等地区。

东南亚明星公司动态

东南亚时尚电商 Zilingo 拟启动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4亿美元

KrASIA 援引知情人士信息,Zilingo 计划启动新一笔融资,募集金额预计为5000万美元,公司目前估值已达4亿美元。在前4轮融资中,Zilingo 共融得8200万美元。本轮融资距离最近一笔C轮融资仅仅只有两个月,也反映出东南亚电商发展之迅猛。

Zilingo 创立于2015 年,是一个为东南亚市场建立的时尚生活电商平台。秉承“移动先行”的概念,发展一年后平台即获得2000 多个卖家入驻。截至目前,公司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香港、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Zilingo 公司的核心理念是为那些小型但独立的线下卖家提供线上平台。对于那些进驻平台的卖家,Zilingo 给予全力的后期支持,包括:成立一个在线卖家中心,为卖家提供App,卖家可用此App 上传产品清单、管理库存、安排取货、对用户提供客服服务以及进行市场营销等。

新加坡 KV Asia Capital 启动第二支基金,计划募资5亿美元

Dealstreetasia 援引业内人士消息,KV Asia Capital 计划启动其第二支基金——KV Asia Capital Fund II。本期基金计划募资5亿美元,是其第一支基金所募集款项的近2倍。当前,KV Asia Capital 正在确定第一支基金的最后一笔投资,KV Asia Capital Fund II 将在之后推出。截至目前,KV Asia Capital 官方尚未就新基金事宜发表评论。

KV Asia Capital Fund I 在2013年8月完成最终募资2.63亿美元,超过最初设定的2.5亿美元目标,投资方包括养老基金、捐赠基金、金融机构及家族理财机构。

KV Asia Capital 成立于2010年,在马来西亚和印尼(新加坡以外)设有办事处。该公司专注于在东南亚的中端市场进行投资,主要是收购和少数股权投资。该基金由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前全球私人股本主管卡拉姆?布塔里亚(Karam Butalia)和前渣打银行(SCPE)和摩根大通(JP Morgan)亚洲私人资本(Private Capital Asia)总裁维博哈夫?帕纳迪克(Vibhav Panandiker)共同发起成立。

KrASIA出品。

8,5G手机上手不易

编者按:本文来自“第一财经”,作者:来莎莎;36氪经授权转载。

在近日的2019消费电子展(CES)期间,高通宣布,已有30多款5G移动终端采用高通方案,将搭载骁龙855移动平台和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骁龙855移动平台是高通首款5G商用移动平台,旨在支持2019年上半年开始的首批5G商用智能手机。

随着5G预商用序幕的拉开,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在CES上纷纷展出自己的产品。在全面屏、拍照热潮后,5G手机的问世成为市场焦点。

制造5G手机比想象中困难

尽管今年5G基站仍不普及,但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安卓阵营的各大手机厂商大力投入5G手机研发。三星就宣布,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5G智能手机。

此前,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接受第一财经等记者采访时表示,5G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流量接入三大优点,对消费者来说能解决一些痛点,“比如在深圳,比较大的商业中心会上不了网,因为基站完全超负荷,没有办法有效接入。

虽然运营商加了很多小基站,但还是不行,机场、高铁上网速度都很慢。这不完全是传输带宽问题,更多是基站覆盖接入点不够。从技术角度而言,5G实实在在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

因此,他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满足这些需求。“不一定非得领先多少,但是一定得确保自己不要处于落后的状态,就算不挣钱也要巨大投入,不投到时候肯定掉队。” 胡柏山称,vivo在5G基础的专利布局、硬件的天线技术等都投入了比较大的资源。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的最新报告,包含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在内的安卓手机品牌阵营有望于2019年推出5G手机产品。不过,考虑到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备,预估5G手机全年生产总量将落在500万上下,渗透率仅0.4%。

与4G相比,5G手机主要的变革在于无线电调制解调器和天线两种关键部件,制造5G手机比想象中困难。

集邦资讯报告指出,5G手机的应用处理器必须搭配5G 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以及为增强收信及滤波功能而增加的包含WiFi模组与PA模组等周边零部件的配置。

“然而,这些零部件不仅使得手机的尺寸加大或增厚,此外还会令零部件成本急遽上升。以旗舰机的平均物料清单成本(BOM cost)来看,5G手机的物料清单成本将一举提高20%~30%。”

此外,从机壳来说,由于金属背盖对信号产生较多干扰,因此在背盖的选择上用玻璃还是塑胶材质的争论居多。

德勤在《2019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报告中指出,2018年一款高端手机附带出售的4G芯片大约为70美元,天线和前端所需成本大约为20美元,5G手机的芯片和其他零部件成本要明显高于4G手机。

对于5G终端价格,中国移动曾预测2019年预商用时将达到人民币8000元。不过,胡柏山判断,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到2021年左右5G手机的售价大概率会在2000元左右。

除了基础建设不足外,研发成本的提高,功耗过高影响待机时间,以及定价策略等问题,都还需要整个5G生态系的发展成熟与市场验证。

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虽然各家率先推出5G手机的声音此起彼伏,但真正能够批量提供需要到2019年三季度。

在此次CES会展期间,英特尔没有更新其在5G手机芯片上的进展,不过英特尔公布了其在PC、新设备以及包括AI、5G和自动驾驶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进展。

英特尔透露,将推出全新专门面向5G无线接入和边缘计算的、基于10纳米制程工艺的网络系统芯片(Snow Ridge),有望于今年下半年交付。英特尔称,该款网络系统芯片计划将英特尔架构引入无线接入基站,允许更多计算功能在网络边缘进行分发。

5G网络建设仍处于早期

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我国将进行5G商业推广,一些地区将会发放5G临时牌照,使大规模的组网能够在部分城市和热点地区率先实现,同时加快推进终端的产业化进程和网络建设,“到今年下半年,像5G的手机、5G的iPad,都会陆续有产品投放市场。”

5G的发展实现了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的阶段。3GPP对5G三大应用场景的定义为eMBB、mMTC和URRLLC。其中,eMBB对应的是3D/超高清视频等增强型移动宽带,也是大家所熟悉的移动物联网场景;mMTC和URRLLC都属于移动互联网场景,其中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机器类通信,而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延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由于5G建网频段较高,基站覆盖范围相对较小,需要建设的基站数量要比4G基站多。此前有分析称,5G基站量将是4G基站量的2倍,5G网络建设对运营商的投资要求至少是4G的1.5倍。

不过,德勤最新的报告指出,随着2018年多项5G实际测试的推进,北美、欧洲和日本的许多运营商开始重新评估5G成本,并声称5G网络的资本支出力度将与4G网络基本持平。

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成本的预先投入,比如运营商预先大力布局光纤网络(既为未来的5G技术做准备,也为目前的4.5G技术提供支持),并采购具备5G功能的无线电硬件设备。这些硬件设备可在推出5G服务时和软件一并完全升级至5G状态。

但是,对于5G而言,2019年仍处于网络建设初期。

中信建投在一份研报中预计,2019年中国将新建开通5G基站10万个左右,预计全球在30万~40万个基站左右。

经历了4G后周期的低谷,通信产业寄希望于5G走出业绩低谷,并带动产业升级。目前而言,电信运营商、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已进入原型测试密集期,5G商用进入全方位冲刺阶段。

在5G网络推进和建设过程中,电信运营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资本开支也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但运营商对5G发展的态度又存在矛盾:一方面,传统业务增量不增收,寄希望于5G带来新的变化,而且担心一旦投入晚错失先机;但另一方面,4G的投资尚未完全收回,5G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

德勤研究高级经理(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钟昀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运营商投资5G相对保守,以应用驱动,“比如说要建一个无人驾驶的网络,一定要有精确的商业模式才会去做。”

此外,5G在推广初期或遭遇4G一样的境遇。德勤报告指出,4G在推广初期(2009年~2010年),仅有小部分运营商在有限的部分地区提供4G 服务。虽然在推出后的10年间4G网络的布局范围越来越广,但直到2019年4G才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无线联网技术。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GSMA)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的4G网络用户要到2023年才能超过网络用户总数的50%,距离4G网络的最初启用已过去14年。“这意味着到2025年,5G可能仍是一种相对小众的技术。该年度的5G用户人数有望达到12亿人次,但也仅占全球非物联网移动网络用户总数的14%。”

与此同时,不同国家的5G网络应用情况存在巨大差异:到2025年,美国将有49%的用户使用5G网络,日本、欧洲、中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45%、31%和25%,而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的这一百分比仅为个位数。十年以后,供应商们可能仍在推广5G。

9,小而美的国产手机活不下去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 木斯。36氪经授权转载。

智能手机的发展遭遇天花板已不是秘密。从 2017 年下半年起,「增速放缓」、「销量下滑」等字眼开始频繁出现,起初我们在一些行业报告中看到类似的表述,还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但一年后回头再看,智能手机越来越难卖出去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严重。

▲图片来自:Justin Tse

市场研究机构 IDC 数据显示,2018 年第 3 季度,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 3.552 亿台,同比下跌 6%,这也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连续第 4 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则是连续第 6 个季度的下滑。

另一家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则给出了中国市场的情况,分析师认为当前中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 95%,寻求高速增长已经十分困难。而在刚过去的第 3 季度里,除了华为、vivo 和 OPPO 保住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其它大品牌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倒退。

当然,市场形势的变化对大众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多影响,毕竟智能手机变得难卖,很大程度是因为消费者找不到足够多的换机理由,并不是因为自己每天对着十多个小时的掌上设备不好用了。

但这对手机制造商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那些小厂商,它们的存在感已经比前几年降低很多了。如果有一天这门生意不赚钱,又该怎么办?

美图与小米合作,是国产小众手机求存的一个缩影

11 月 19 日,小米在公布第 3 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了和美图战略合作协议,为期 30 年。这基本可以看作是中国手机市场二三线品牌求存的一个缩影。

对于本次合作,小米 CFO 周守资已经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达了观点,一来,美图的女性用户群有品牌优势,这对于扩展小米用户群是有帮助的;第二则是美图手机在拍照算法上有多年积累;最后是出于小米对于细分品牌上的考虑。

而美图 CEO 吴欣鸿也在内部邮件中表态,美图希望借力小米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和渠道方面的规模效应,获得进一步快速成长做大的机会。

至此,两者的合作目的其实都很明确了。简单点说,小米看中了美图的用户数据、拍照算法和在女性市场的影响力,除了能加强小米手机自身的拍照实力,对于扩展小米现有用户群也是有帮助的。

而美图,则寄希望于依靠小米较为成熟的渠道和供应链实力,在提升自己的体量的同时,也能抛弃掉那些个美图所不擅长的「重资产」,优化美图现阶段的营收表现。

当然,表面上小米和美图是合作互补,各取所需,但背后,国产二三线手机品牌的生存空间也确实越变越窄,体量最小的那些公司已经陷入焦虑,不管是品牌授权还是合并,实则都是出路之一。

大公司们仍未停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新玩家进不来,小玩家也在被挤压

在过去一两年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在前头的厂商,基本都被苹果、华为、小米、荣耀、OPPO 和 vivo 这几家所占据。早在 2017 年年底,TOP5 智能手机品牌就已经从中国拿走了超过 80% 的市场份额。

如今这一情况更为明显,从 Counterpoint 给出的销量报告来看,在今年第 3 季度,中国手机市场「Others」那一栏的同比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 48%。而这些「Others」中,不仅包括了三星,也包括了魅族锤子美图这些品牌。

至于 IDC 的数据,前几名依旧是有增有减,但降幅最厉害的同样是「其他」这一栏,达到了 53.9%。少掉快一半的市场份额,对于任何一家厂商都是难以想象的,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尤其如此。

所以,它们的销量去哪了?很显然是被排在前头的那几家给瓜分了。

如今,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有人高举改变行业的口号,重新做一个新手机品牌。哪怕是今年 4 月份才推出第一款手机的黑鲨科技,本质上也要归属于小米生态链企业,这意味着后者将会在供应链和渠道等方面给予黑鲨手机支持,如果只让黑鲨自己来做,那可能又会变成另一种结局。

而体量上的差距从各自的销量数据上也能看得出来。以美图为例,根据美图公布的 2018 半年期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图手机的总销量仅为 53.3 万台,而去年同期销量也仅有 84.7 万台。

哪怕是近 5 年加在一起,美图手机的总销量也只有 350 万台,如果按照小米公布的第 3 季度 3330 万台的销量数字,美图这 5 年卖出去的手机量,还不如小米一个月卖得多。

当然,美图手机同样有它亮眼的部分,比如说它的单位平均销售价格就比小米手机高了近 1700 元左右,这和它所瞄准的高端女性用户群有关;但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都要成本投入,平摊下来,整个硬件业务仍然很难赚钱。

至于为什么手机卖不好,一方面可能是渠道和供应链上的问题,美图会敲定和小米合作,也是希望将这些短板交给更擅长做这件事的人去做。

但另一方面也有产品力的问题,这对大部分小厂商来说都是道很难迈过去的槛。

差异化是驱动购买的关键理由,但研发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想要自己的产品足够优秀,必定离不开独立研发的核心技术。

这点上做得比较突出的科技公司是亚马逊,在 2017 年里它往研发部门投入了超过 226 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 Google 的母公司 Alphabet,也有近 160 亿美元的投入。

▲ 2017 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图片来自:Bloomberg

对比之下,苹果每年的研发费用并不算很高,120 多亿美元基本只占总营收的 5% 左右,这也是它被不少分析师诟病的一点,而今年苹果在研发上的投入比重则有所加大。

但对于成立时间不长的新公司来说,则很难在研发上和成熟的巨头一争高下。国内的情况,小米 2017 年的研发费用仅为 5 亿美元,比起华为同期的 138 亿美元差距略大,而体量再小一点的美图,2017 全年的研发费用仅为 0.6 亿美元,这基本不是一个体量的对比了。

当然,单纯的研发费用支出很难说明什么,毕竟像苹果也不需要三星一样每年推出几十款机型,所以就算研发费用不高,但同样可以为一款产品投入足够多的专注度。

美图手机的情况也一样,从产品来说,美图手机在美颜拍照这方面也算是一个自己的差异化技术,但除了「能打电话的自拍神器」这个突出卖点外,你也很难再找到其它吸引人的部分。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手机厂商在硬件上的创新都十分局限,毕竟不管是芯片还是屏幕,选来选去都只是那几家供应商,大部分都是外部供应,很少会有替代选择。

更大的风险在于,哪怕是你舍得砸钱研发,新技术也是一次赌博。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和指纹识别或是双摄像头一样,成为千万台手机的标配般的存在。如果只是「为不同而不同」,结果可能比那些保守的选择更糟糕。

这还是只是硬件层面的比拼,智能手机基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卖产品本身而已,还有一系列附带的增值服务。比如小米手机的 MIUI 系统,以及衍生的智能家居设备,这些都是用户会选购小米手机的原因。

而那些真正的独占功能,像是三星的折叠屏,华为的 4000 万像素摄像头,苹果复杂的自研芯片等,就真的是用金钱和时间堆出来的了,这些技术往往也具备了真正的壁垒。除了那几家巨头,大部分小厂都不可能具备这样的实力与底气。

但在越来越讲究研发投入和差异化技术的比拼下,智能手机的价格也不可避免地被拉高了,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来买单。

手机越卖越贵,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短板较少的设备

今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涨价必定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最明显的例子自然是 iPhone。

而在 iPhone 的带动下,原本属于它的那块定价区间则被新的 Android 旗舰所抢占,所以实际上,整个手机行业的价格都在往上走,千元机和性价比的概念已经很少被提及。

这在数据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从 Counterpoint 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平均单价从去年的 209 美元增长到现在 267 美元,增长率超过了 20%,势头在今年变得尤为明显。

当然,涨价的原因和元器件成本有关,但也离不开饱和市场的关系。为了保证健康的营收和利润数字,手机厂商不得不通过涨价来维持。

而对用户来说,既然涨价已成常态,在选择手机时也会更倾向选择单价高一些的手机,代价是换机的周期会比过去更长。

这对小厂商的产品是好事吗?倒也不见得,如前文所说,没有差异化实力的小厂商手机,只能先确保自己没有很明显的短板,但要他们在更高的价位下,和那些已经将基础体验做到足够好,而且还有其它突出卖点的产品作对比,实在很难有胜算。

就算只是想做高性价比产品,没有上游供应链和渠道的支持,也很容易会在销售环节出现供需问题的矛盾。用户想买的时候没货,等有货了却已经错过了黄金销售期,这种情况在今年的几个二三线品牌新品中都出现过。

更何况,想要给产品定高价,和能不能定高价,又是两码事。缺乏溢价力基础的品牌根本没办法在高价位段坚持太长时间,最后也只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足够的利润反哺研发,还是逃不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是坚持自己走下去,还是抱团取暖,是那些小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在美图和小米宣布合作当晚,魅族李楠通过知乎发声,他认为未来国产手机行业都会以大集团+副牌的方式进行竞争,细分市场下独立品牌的机会已经不大了。

所谓的大集团,便是苹果、华为、小米、OPPO 和 vivo 这些排在前头的优等生,要不就是 BAT 之类的互联网巨头;而副牌的概念也不新鲜,在过去,不少传统智能手机都曾有过单独推出互联网子品牌的玩法,但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消失,纯做线上生意根本活不下来。

至于现在的魅族属于哪个梯队,仔细一想似乎又有些不明确,随后李楠将这条消息删除。

但魅族也应该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了,除此之外还有像锤子、360 和努比亚等这些同样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品牌,以它们年销量百万或千万的体量,我们还无法将其和美图归为一谈,但作为「Others」中的一员,它们的市场份额也确实在一点一点地流向那些大品牌。

小厂商真的没有机会了吗?除了像美图这样的授权,出海寻找新市场也成了部分厂商的选择,但能够真正改变现有一格局的似乎只有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大半年前我们也曾经提到过,如果这些二三线能够在把握好 5G 的契机,或许还能抓住一个爆发的增长点。

但现在来看,有的厂商可能连 5G 都已经撑不到了。

它们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将会是我们明年所关注的焦点。


文章TAG:兰度手机官网  兰度手机什么时候上市  兰度  手机  官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