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罗辑思维,其实就是关注罗辑思维给用户带来了什么。本质上,罗辑思维是知识的服务者。毫不夸张地说,罗辑思维的最大赢家是罗振宇本人。罗辑思维视频脱口秀在优酷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量超过10亿次。近年来,知识付费非常流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是什么?

说说我对罗辑思维的看法。按照它们的得到APP宣传的理念,它们提供的是一本书知识点的浓缩,可以帮助大家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集中阅读,它们分享的知识干货可以颠覆你的认知,更新你的感官,充实你的大脑,帮你更新换代,让你在短时间内得到一锅知识浓汤。而这样的知识干货是怎么提炼出来的呢?比如一本三十万的图书,内容提供者需要自己阅读之后,精心总结出两三万字的文章,内容要涵盖整本书的思路,在不能歪曲作者的原意的基础上,将作者的颇具书面化和高深的文句,改写为直白和清晰的口语,如果书中有大量的实例和故事能够传达作者的观点,那就更好了。

它们恨不得所有的干货都可以用故事来加以说明——这也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传播出来的干货,跟那些成功人士分享自己颇为传奇的成功学经历和鸡汤并无多大差别。如果你注意到罗辑思维的工作,就能发觉他们的分享有个很大的漏洞。他们能够分享的书籍,大都是那些书市上的畅销书,以财经管理和成功学书籍为主,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少得可怜。

公平地说,这倒不是他们的阅读视野之内没有这样的书籍,而是他们知道,这样的书籍无法提炼成干货,煲成一锅鸡汤给你喝。但也正是这样的书籍,对我们人生的教益是最大的。换句话说,人类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这些人文社科类书籍来传递,他们构成经典的序列,文明的长廊,知识的馈赠,是我们文化与精神的真正源头。它们无法简化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故事的知识干货。

选择樊登读书会与罗辑思维哪个收获大,为什么

说实话,这两个都不推荐。以下是理由。之前一直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待听书这种知识付费产品,适不适合用作当做学习的工具?我一般给的回复都是可以去学,但是只能将这些听书的内容作为谈资而已。说实话,我在樊登读书会上已经听了三十多本书了,但是我一直没有购买他们的会员。原因特别简单我不太能接受为浅尝辄止的内容付费,特别是樊登在讲书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个人见解,这已经不是单纯地在输出书中的内容,会误导别人。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樊登的嘴里就是一个霸道,强权主义的人,而在央视推出的资本的故事纪录片中,他却是一个救世主,几次挽救危机,不明真相的人很容易被讲书人的主观看法影响,偏听偏信。很多朋友也跟我有同感,读书是自己的事儿,还是尽量不麻烦别人。樊登读书会的口号是读书点亮生活 ,但是樊登是在讲书给我们听,不是我们读,也许我们打一开始就错了。

有些朋友就会纳闷你觉得读书产品是浅尝辄止,你不还听了30多本书吗?每本书讲45-60分钟的时间,只能了解一些皮毛,书中的大体脉络是有了,但是精髓还在另外几十万字里呢。于是我把樊登读书会面讲的很多好书都买到家里了,仔仔细细地再去精读,于是我有了时间去做笔记,去消化。另外,再提一点,我早在一年多以前就不用得到了,那个我曾经每天都要去学习的APP,现在也被我抛弃了。

现在回顾起来,感觉自己以前像一个傻子,蠢货一样地追逐快餐,得不偿失。罗振宇早就不是那个知识的传播者和推动者,他早已变成了知识商人了。白岩松曾在演讲中说道我很怕现在的每一个人都有无数个朋友圈,没朋友,天天在聊天,没人谈心知识获取无限,离智慧很远,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知道,看似人人都在说个性,可是以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都一样。

大家还继续听罗辑思维吗,感觉罗辑思维有变质吗?

我还在听他60秒的声音。他从APP上获取音频,每隔几天就精听一遍,偶尔做笔记。前两年经常听他的视频节目,后来听的少了,主要是忙,听了他说的话,解决不了他目前面临的根本问题。因为我订阅了他的微信官方账号,所以还在听60秒的音频。关注罗辑思维其实就是关注罗辑思维给用户带来了什么?是一种学习知识的感觉,还是知识本身?罗振宇设计的盈利模式是否符合商业道德?当然,很多话是失言的,罗振宇在几个节目中的观点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文章TAG:思维  罗辑  听罗辑  专栏  罗辑思维 专栏买哪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