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挖掘地球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现有技术下是无法实现的。由于不能直接看到地球内部,所以只能用间接的手段,即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人类的进展非常有限。我们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挖地”。人们经常说如果地球被挖通了会发生什么

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哪里来的,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老子说,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高度概括了物质的生成。“真空”不空,现代科学表明,“真空”也充滿物质,原来,世界上物质分为两种形态:①连续形态;②不连续形态。天体,石块,分子,原子,原子核等都有确定的大小,是物质的不连续状态;引力场,电磁场等,弥漫于空间,是物质的连续状态,

整个物质世界,就是连续与不连续两种物质的辨证统一,且互相联结。如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同被引力场等充满;在原子里,电子和原子核间又被电磁场,引力场等充滿;在原子核中,质子,中子间又被引力场,电磁场,介子场充滿由于这些场也是物质,因此确实找不到“没有物质的空间”了,因此,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地球是怎么来的?

答:关于地球的起源,科学上已经有严谨的理论,认为地球诞生于50亿年前的太阳系原始云,在太阳形成后,由一些残留物质聚集而成,在历史上,关于地球的起源有过很多假说,比如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在十八世纪就在他的著作《宇宙体系论》和《天体力学》中,提出太阳系形成于一团星云,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逐渐聚集为恒星和行星。

在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科学家开尔文,就根据拉普拉斯的星云说,推测地球诞生时为一团高温的熔岩,然后经过长时间的冷却成为现在的样子;开尔文甚至还根据热力学原理,计算了地球从高温熔岩冷却为现在所需的时间,大概是4亿年,以此估算出地球的年龄,实际上这个模型是错误的,现代天文学认为,在50亿年前,太阳系还是一片原始星云,原始星云来自于更遥远的一次超新星爆发,那次超新星爆发给太阳系原始星云提供了丰富的重元素。

然后经过数亿年的演化,原始星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开始聚集,并保持一定的角动量,而在星云中心,就形成了我们的太阳,我们太阳诞生于45.7亿年,然后残余物质围绕太阳运转,在不同的轨道上聚集形成了不同的行星,根据铀衰变为铅的性质,科学家找到特殊岩石研究其铀和铅的含量,推测出地球的年龄为45.5±0.7亿年。地球形成后不久,又捕获了属于自己的卫星——月球,在3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单细胞生物比如绿藻,这些单细胞生物逐渐改变了地球的大气环境,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发生了第一次生物大爆发事件,从此地球生命繁荣发展,直到人类出现,

地球地核的热量哪来的,怎么不会消失?

十分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模型很多,给大家介绍比较主流的假说,首先大部分的热量来自于地球诞生的原初热量。地球诞生以前,只有遍布在太阳周围的宇宙尘埃,这些物质互相吸积、碰撞,碰撞的能量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这些热量甚至使物质本身发生了熔融,随着体积的不断增加,熔融的行星核就形成了。由于行星核物质的导热能力比较差,外壳冷却变硬中心还是熔融的状态,

随着体积增加,重力分异开始,重的元素被吸引进地核,轻的元素聚集在表面,释放出来的引力势能也转化为热量。这些地球形成时产生的热量即是原初热量,这些巨大的热量透过地幔地壳慢慢向外传递,但是地球的保温太好了,现在还没全部耗散掉。相当部分热量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在地球年轻的时候,40K的衰变是主力,产生了相当多的热量,可惜并不持久。

40K的半衰期约为12.5亿年。在地球诞生46亿年后的今天,已经所剩无几。比较持久的有半衰期为141亿年的232和半衰期为45亿年的238U,是衰变热的主力。衰变产生的热量是相当大的。现在认为衰变产生的热量甚至等于原始热量。【注:问答编辑好像不支持角标,本段40K等。,而且数字要在字母左上角的角标里,表示同位素】知道了热源,下一个问题就好回答了。是的,地核会逐渐失去热量来冷却。


文章TAG:地球的地壳是哪里来的  地球  地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