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做一件事,能坚持100天,证明这个人很有责任心;当一个人能做一件事300天,证明他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人,而且不会太差。一个讲道理的商人的资本本来就是多元的。有的人是生殖资本,有的人是重生资本(重生成富豪),有的人是真正的金融资本。

什么现在很多人反对罗振宇的罗辑思维?

最早接触到的是罗胖每天早上的60s,每天讲一个观点,听的很新颖也是收获满满;接着听了他讲的近代史,非常非常的精彩,脑子里仿佛呈现当年的历史场景;紧接着逻辑思维,每年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都是颠覆性思维,刷新了我的观点和想法。后面没有逻辑思维了,只有得到APP,一开始还是和往常一样,几乎每天都去听,但后面越听越吃力,很多内容无法理解(也许是我的知识面太窄,理解能力较差),讲的很深奥,也令我很焦虑,所以只能选择性去听些内容了,

偶然一次在网易公开课里听了樊登读书会讲的几本书,很接地气,内容也很容易懂,樊登就是去每读一本书,然后告诉你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以及教我们如何结合现实生活运用书中的知识,非常的积极热观,听上去也不费劲。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都是想要学习,想要走的更高更远,学习知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能适应罗胖的,也有人适应其它人的,

怎么评价罗振宇、吴晓波这类即使媒体人又是商人的知识分子?

罗振宇这类人有两幅面孔: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一个是996旗手。合理的商人资本本来就是多样的,有些人是生育资本、有些人是投胎资本(投胎到富贵人家)、有些人是实实在在的金融资本,而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有一个最容易获取的“智力”资本。这些“文化商人”就是智力资本的运营者,吴晓波还不太明显,罗胖更明显一些。所谓的贩卖简化的知识,又称“知识大力丸”,“人生一切烦恼,知识给你答案,

”都说到这份了,知识已被他用商业的手法宣传成一种“刚需”,所以生意就来了。知识分子也应该赚钱至于要说知识分子做生意是否合乎正当?这是毫无意义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别说罗胖了,子贡这样的贤人不也是富可敌国的商人吗?因此到底谁赚钱是没有问题的,易中天也在节目中说,谁说知识分子就一定要穷呢?难道只能是那些不识斗大的字的倡优能大富大贵,而创造人类永恒财富的知识分子就活该居陋室?这不合理。

而罗振宇这种人的做法其实也有利有弊,他们将知识做成了“药丸”似乎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但实际上,用过的都知道,来得快去的也快。这种模棱两可甚至会对学习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惑,但各种人有各种人的需求,普通人能轻易学到一些知识也是好的。所以利弊个半吧,作为996旗手的个人罗振宇上奇葩说的著名言论:你不想996,自有人会抢着996,你要感谢老板的996,否则你就失业了对于类似这种雷人发言,我们自不必理会。

罗振宇是不是三观有问题?

这样恶意的问题本来不想答复的,简直是在诱导大家产生矛盾我觉得,老罗只是用了一个他认为比较“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便宜没好货”,而他如此回答的初衷也和他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即知识经济时代的消费升级老罗很多次说过,他不喜欢选择,喜欢别人直接给他现成的,好的东西。他所做的知识的分发,推荐的书籍也是帮助消费升级的,

这个过程中,类似曾经劝创业者卖房到自己赶紧在北京囤房这种“被打脸”事件已经成了他自黑的特色。您认为他不好的地方,可能正是他可以表现出来的,当然这个地沟油的事情除外,纯粹是大家用烂了没啥可说的了,如果让我去说跟食品安全相关的,还跟便宜没好货相关的,那就是一些海淘的商品了。很多人对海外的东西都天然的认为好,并且认为从三鹿奶粉以后国货已经没有希望了,

所以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想用海淘这种国外的“好东西”。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有些人在国外标准下吃东西是有问题的。另外,有些药物的剂量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其实很多事情都会发生,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学会区分商品的好坏,比如分包装,报关,是否在商家手里。分装和原包装的区别在于,商家自己做简单的小包装,方便自己用微信业务销售,但欺诈的机会更多。


文章TAG:罗振宇 到底哪里人  罗振宇  三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