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IPO如火如荼,目前还处于非常非常早期的上市阶段。近年来,借壳上市使一些原本无法上市或难以上市的企业实现了上市梦想。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不同于大多数企业,不同于华为和老干妈。上市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做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融资手段和更多的竞争机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溢价机会。原股东套现也更灵活,不影响其对企业的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要先上线,市场好不好不是首先要考虑的。

滴滴为什么要匆匆上市?感觉一直在赔钱,但为什么股东在受益?

滴滴到现在一共有21轮融资,总共融资1500亿人民币。投资方包括但不局限阿里,腾讯,平安,中投,中信,鼎辉,民航,苹果,人寿,软银,交通银行,富士康等多国多个知名机构和企业,吃多了,结果我为什么要投诉他了,肯定是因为滴滴能够给他赚钱,对于大公司的话,专权有两个办法,第一个了,那就是公司盈利,然后开始每年会有一定的分红,第二个的话,那就是啊,公司上市,你原来投资的前奏可以送迅速翻倍,那么在在这些公司投资的过程中,肯定会和滴滴签订一些协议,比如说要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盈利或者说上市,如果滴滴没有做到的话,那么自然是要给他们赔偿的,就说滴滴当初拿了这些投资,他并不是说免费的,无责的,而是要承担一个对赌协议,如果没有做到的话,那么滴滴损失就非常大,所以说她不得不冒着很大的风险,悄悄的去美国上市,

作为股东来说,并不一定说是要靠这家公司来赚钱来赚钱,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滴滴找些投资的时候,你投资十万块钱,然后滴滴滴这家公司值100万,哦,然后到了后面的时候啊,滴滴公司市值是1000万的时候,那么你的这个十万块钱投资,你就可以直接卖给后面的股东,就可以做出可以卖成100万,那么公司赚钱和赚不赚钱和你有什么关系啦,反正你已经赚到钱了,你找到了后面的接盘侠,就算说啊,你把这个股股权转让出去之后,第二天滴滴倒闭了,滴滴消失了,那都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反正你已经把钱赚到了。

为什么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准备A股上市?

很多朋友可能说银行积极上市,目的是为了圈钱,不排除有这个嫌疑,但目前很多中小银行积极上市,最核心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补充资本充足率,根据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到2018年底前,系统性重要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要分别达到8.5%、9.5%和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7.5%、8.5%与10.5%。

而目前很多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基本上是不达标的,甚至有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不达标,所以为了补充资本充足率,各大银行都在想各种办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常来说,补充资本充足率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内部解决,比如增加注册资本,经营利润盈余;还有一种是通过外部渠道解决,最主要的是上市融资。而近些年来,银行之所以积极上市融资,因为很多银行都面临资本充足率压力,特别是在监管加强,同业业务受限,银行表外业务回归表内,银行扩张速度加强,不良贷款率增加的情况下,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更是面临很大的压力,

就拿银行表外业务回归表内来说,以前银行为了达到扩张的目的,在不增加资本金的情况下会通过一些表外通道业务实现业务上的扩张。比如有一个信贷项目,他首先会跟一个信托公司和另一家银行合作,然后把这个信贷项目包装成一个信托项目,这个银行再以理财的方式募集资金用于这个项目,从而达到曲线放贷的目的,这种放贷方式属于表外业务,不占用银行的资本金,所以目前很多银行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去扩张业务,增加银行的利润,

但是资管新规出来后,做银行的游戏就不行了。现在,监管部门已经明确,与银行相关的非标业务必须回到表内。另外,现在银行的理财业务必须从银行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理财子公司,这样银行的操作空间就变得很小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监管层对同业业务的监管也非常严格。在过去,许多银行可以通过银行间业务扩张和增加利润。但在监管部门加强对同业业务的监管后,很多银行的同业业务已经减少了很多。


文章TAG:暂停IPO为什么企业还在筹备上市  IPO  滴滴  上市  筹备  暂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