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亿年前,蜻蜓有手掌那么大,翅膀的宽度有21厘米长。这是在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现的一种蜻蜓化石,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第二大蜻蜓化石。两亿年前,属于三叠纪。现在,我们能把蜻蜓培养到这么大吗?没有证据表明动物的体型会在“高氧”环境下增大。虽然网上有数据显示,美国曾经用蜻蜓和蟑螂做过高氧实验,结果蜻蜓的体型增加了15%左右,而蟑螂的体型却减小了。但是,由于我没有找到这些实验的相关数据,所以我怀疑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蜻蜓生活在高氧环境下,能不能长成史前蜻蜓那么巨大?

2亿年前的蜻蜓有巴掌这么大,翅膀展开的宽度有21厘米长,这是在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发现的蜻蜓化石,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第二大蜻蜓化石。2亿年前属于三叠纪时期,如今我们能不能把蜻蜓培养成这么大呢?我认为完全可以,现在地球上最大的蜻蜓产于中南美洲,学名叫“Megaloprepuscaeruleata”,这种蜻蜓翅膀展开的宽度有19.10厘米,如果经过一些科学方式进行培养,体型增大一些是完全没问题的,但这种方式不一定是增加氧气,

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在“高氧”环境下,动物的体型会增大,虽然网络上有资料显示,美国曾经用蜻蜓和蟑螂做过高氧试验,结果是蜻蜓体型增加了大约15%,蟑螂的体型反而缩小,但由于我没有查到这些实验的相关数据,因此我对这些资料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影响生物体形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亿年前三叠纪时期的蜻蜓不是最大的,最大的蜻蜓出现在白炭纪时期,那时候的蜻蜓翅膀展开有一米的宽度!白炭纪时期距离现在3亿多年,那时候还没有恐龙,恐龙出现在中生代,

中生代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侏罗纪我们都非常熟悉,影视作品的恐龙基本上都出现在这个时期。我们从现在出土的各种远古化石可以看出,白炭纪时期是一个“巨型昆虫”称霸的时代,但是这些大昆虫到了恐龙时期,也就是中生代,体型又会变小,相比现在,不仅昆虫的体型变得更小,连大型兽类动物的体型也越来越小,这是什么原因呢?对于这种现象,有科学家认为与氧气含量有关,

白炭纪时期,植物非常巨大,我们看现在地底下的煤炭含量就知道,那个时代的植物相当丰富。比如山西一些地方的煤层厚度超过了120米,要达到这种厚度的煤炭储量,至少需要2500米厚的植物遗骸堆积而成!可见那个时代地球上的植物有多疯狂,大量的植物就可以产生大量的氧气,因此白炭纪时期的氧气含量达到了历史颠峰,高达30%以上,对比我们今天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21%。

有了这些数据,有科学家就认为,生物体型的大小与大气氧气的含量成正比,氧气含量越高动物体型就越大,但是,中生代时期大气的氧气含量比现在还要低,为什么会出现恐龙这样的大型生物呢?我们看下面这样图:图中虚线表示从三叠纪到现在,地球大气中含氧量变化的函数图,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到,中生代三个时期的氧气含量都没有现在高,但那个时代的很多动物要比现在大!因此我认为,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并不是决定动物体型大小的唯一因素,还有一个因素也必须具备,那就是地球引力。

说到地球引力,我想借用一下“月球形成假说”的观点,一直以来月球的形成众说纷纭,有人说月球是被地球捕捉的卫星,有人说月球是从地球上分离出去的。这两个观点,我支持“地球分离说”,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月球和地球形成的时间,基本上都是45亿年左右,为什么形成时间会如此一致呢?答案就是,月球上的岩石就是从地球上分出去的,所以不管怎么检测,时间都会和地球上的一样。

月球从地球分离的假说,也正好解释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地球被某个小行星从侧面撞击后导致了两个结果,一个是地球自转速度加快,另一个撞击爆炸后产生的碎块直接飞出大气层外,漂浮在地球周围,后来又受地球引力影响这些碎块不断互相撞击形成现在的月球,这种假说可以解释很多历史上生物演变的现象,地球自转加快会导致引力增加,引力增加就会导致大气层加厚,大气层加厚就会导致太阳射到地面的能量减少。

现在让我们回到石炭纪。当时地球自转速度较慢,引力较小,大气较稀薄,所以那个时代的植物可以接收到更强烈的阳光。此外,这些植物从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效率比现在更高。因为重力小,植物的吸收和蒸发效率更高更快,所以植物长得更高更壮!植物旺盛的时候,含氧量高,动物的食物更丰富,这是动物体型大的基础。


文章TAG:我为什么喜欢大蜻蜓  蜻蜓  高氧  环境  生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