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了,我心中的家在哪里?四个小时前,我对山民生活的感觉还在。每年过年,我的孩子都要大包小包的回家,不管多远。“父母在这里,那么家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个人认为“父母在,家就在”,亲情会更紧密。这个说法和理解应该是正确的。

父母在哪里家在哪里,父母不在,哪里都是家吗?

《过年回家?》:父母亲不在了,心头上的那个家又在哪里呢山人的生活感悟4小时前有父母在,每到过年,儿女们不管千里万里,都要大包小包地往家赶。父母就是儿女心中家!记得父母健在的时候,随时回家随时有人,不是妈妈在忙家务,就是爸爸在整理屋前屋后的菜地,弟弟的房门不用锁!我们回家哪怕睡地铺、吃剩饭,心里也踏实。

因为回到了父母身边就回到了家,有家就有了温暖,就有了归属,后来母亲去世了,父亲虽然晚上孤单了,但父亲依然就是我们的家。弟弟、弟媳出门做事,大门依旧不用锁,只要我们回家父亲一定就在,大门一定敞着!多年以后,父亲也陪母亲走了,弟弟一家要忙生活,没有了父母亲守护的房子,再也不能大门敞房门开了。那个大家也就变成了小家,像弟弟身上的钥匙,捅进了弟弟的荷包里!曾经的那个家,父母屋前屋后忙碌的家,游子心中的家,牵肠挂肚的家,一家三口千里迢迢坐车赶回的家,已经没有了!它跟着远去的父母走了!出嫁在外的姐姐妹妹们,随时进门的那个家,从敞开的前门走到后门,喊一声“妈妈”“爸爸”就有人应的那个家,现在挂在弟弟的钥匙上带走了!看不到爸爸妈妈了,姐姐妹妹才算真的嫁出去了!父母不在了,我的家又在哪里呢?我只能把自己变成家,变成像父母一样成为孩子的家,

父母曾经住过的地方,那只能称之为屋,不能再称之为家了!父母亲走了,那个家也就不在了。人啊,不管自己年龄有多大,只要父母亲还健在,也不管父母亲住在哪里,父母亲就是我们的家啊!父母不住的地方,豪宅又怎么样,那不能叫做家;父母能呆的地方,茅草屋又怎么样,那也是我们年节必回的家啊!父母亲不在了,游子我也年过半百了,以前过年回家的念想已经没有了,

“父母在不远行”和“孩子在哪里家在哪”,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父母在、不远行”这句话表达了做儿女的一种心愿,可现实中未必能够做到,俗语说得好:“忠孝不能两全。”他们有自己的事业,只要有那份心意,平常有时间打个电话,节假日带着小孩和妻子回家看看,而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就会心满意足了,就拿我自己来说,在那时“只生一个好”的年代,就一个儿子,从上高中起,一个人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上大学从南方去了北方,做父母的无时无刻都牵挂着孩子,北方寒冷身体可受得了呀,饭菜是否吃得来呀!等等,

大学毕业后又在城市上班,娶妻生子,还是不在身边,这一算就是二十余年,孩子虽然很孝顺,可他总不能为了尽孝而放弃自己的前程整天守在你的身边吧!“孩子在哪里家在哪里”,本来是这个道理,孩子也是这么想得,怕我们和他们住在一起不自由、不方便,特地为我们买了一套离他家不远的六十多平的小区房,我和老伴去看了,房子不错,地势也好,出门就是一个大广场,可我们在家乡住惯了,乡里乡亲的每天在一起聊天,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无事菜园里种点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瓜果,绿色环保无公害,吃着放心!远比城市里吵杂声、小区里隔壁邻居老死不相往来、进出门“呯”一声,对门不相识的环境好得多,在那里往了不到一个月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

现在我和老伴在老家生活得很开心,孙子已读小学又不需要我们带,唯一能帮孩子忙的就是要保养好身体,即使有个头痛感冒,决不会让孩子知道,以免让孩子担心、着急,我和老伴商量好了,到行动不方便的时候就去敬老院,决不拖孩子们的后腿,只要孩子能够经常打个电话,一声问候,说说孙子的学习情况,节假日回家看看,此生足也!,

“父母在这里,那么家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文章TAG:父母在哪家在哪里  父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