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月球不会撞击地球,相反,它正在远离地球。早期的太阳系,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确实有无数大大小小的陨石撞击地球。地球形成46亿年以来,也发生过大型小行星撞击事件,比如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但是那个尺度上的影响相对来说比地球刚形成的时候要小很多,因为我们的地球本身就是很多天体融合形成的,它遭受过行星撞击。许多天文学家。

什么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

通常人们一提到“星”,脑子里就呈现一个圆圆的形状。其实,固态天体只有达到一定质量以上,才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收缩为圆形,目前圆形小行星的直径最低也有九百多公里。理论上可能会有直径更小的圆形天体,现在还没发现,如果达不到足够质量,那就和石块,金属块,冰块的形状差不多。小行星带里绝大部分小行星都是不规则形状,

但“行星”的定义就是围绕着太阳,而不是其它行星运转的天体。只要符合这个定义,哪怕只有几米直径也算小行星,按这个定义来衡量,其实经常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只不过化为流星雨,仅存小部分残体留在地面。不过,如果按照几亿,几十亿年为单位来衡量,现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频率确实没有以前多,因为小天体一旦撞击大天体,就会被它的引力俘虏,留下来成为大天体的一部分。

所以肯定会越撞越少,太阳系刚形成时,星云收缩为一个个“星子”,互相频繁撞击。个头大的星子不断俘虏个头小的星子,壮大自己的体型,最后留下的八大行星就是这些撞击战中的胜利者。天文学家推测,地球刚形成时没有今天这么大,几十亿年前和一个火星那么大的星子撞击,两者混合成了今天的地球,撞击时崩裂出去的碎片在地球附近形成了月球。

地球处于宜居带为什么陨石撞击不会被撞出来?

这个问题感到有些奇怪,不知道是否理解错了,难道问题是说地球会被陨石撞击而离开现在的轨道吗?如果对问题理解的没问题的话,那么大可不必担心啊,地球直径约1.2万千米,而普通陨石大者不过数米,小者只有几毫米,就算毁灭恐龙的陨石,据估算也不过直径几千米而已,而这种大小的陨石,可能数千万年也不见得能有一次撞击到地球上来。

这种悬殊的比例,怎么可能会改变地球的轨道呢?就好比一架在航线上飞行的飞机,会遇到一些灰尘颗粒撞击,这么可能会让飞机改变航线?想要改变地球的轨道,至少也要有与月球质量相当级别的天体撞击,才可能会改变地球的轨道,而那种结果,无需离开宜居带,撞击就直接造成地球本身的结构变化了。其实在早期太阳系,地球形成的过程中,确实有无数的大小陨石撞击地球,

为什么月球无法躲过陨石撞击而地球却可以躲过大部分撞击?

实际上,地球并没有躲过很多。其实,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凡是来到了地月附近的陨石砸到地球上比砸到月球上的概率要高得多,原因有二:1,地球引力更大,会把陨石吸引过来。2,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更大,我们把陨石想象成子弹,因为时间够长(40亿年以上)所以子弹应该是随机击中的,各个位置概率是差不多的,因为地球体积和表面积更大,所以中弹的概率更大,

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到的陨石坑比月球上的少因为被击中概率更高,所以理论上在地球上的地陨石坑应该更多才是,可是好像我们感受起来,月球上的更多,这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0%左右的表面积,也就是说,打中地球的陨石就有70%左右的概率是直接掉到海里去的,所以我们根本看不到,2,地球有大气层保护着,所以很多小个头的陨石到了大气层就因为摩擦,导致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地球上很多石陨石都是完整的,在与地球相撞击时为什么没有碎掉?

陨石坠落时,应该处于高速、高温、高压状态,才会落到地球上。如果个体较大,高温可能会产生热量使空气产生反支撑力,也会降低着陆冲击力。就像孔明灯笼的原理一样,主要是可以让陨石完全不撞击、不解体、不坠落地着陆。地理环境很重要。一种是沙漠、泥浆、湖泊和海洋可以让陨石软着陆。随着地质变迁和地球环境的变化,软着陆陨石慢慢浮出地表。而如果坠落时的气候和环境温度合适,陨石本身不会在空中爆炸两三次,也会增加陨石完整的几率。


文章TAG:地球为什么不会撞击  地球  陨石  撞击  完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