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可以通过及时公布真相来破除,所以谣言并不可怕。网络虽然属于虚拟社会,但绝不是法律盲区。中国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来规范和限制网络行为。网络谣言和现实社会中的谣言一样,后果严重,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造成社会的恐慌和混乱,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随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的开展,银行在这方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和转型。

遏制网络谣言主要靠打击还是预防?

觉得两者要同时进行。一是着力“公信”,谣言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体现的是社会信任度的降低,所以首先要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在互联网,特别是微博时代,每个公民都可能是一个极具传播能力的“自媒体”,抢占网络舆论先机势在必行,谣言止于“治”者,凡涉及公众利益的重要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都应当也必须及时加以披露,要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出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切不能“捂”、“盖”、“瞒”,以致越描越黑。

同时,“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谋划在先,超前做好预案,政府发布信息更加迅捷、具体、透明,才能掌控舆论主动权,让政府公信力回归,让民众相信官方信息,即使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也始终坚信不疑,民众对政府充满信心,公开信息及时彻底,又何须去造谣、信谣、传谣?二是着力“严打”。对那些唯恐天下不乱,别有用心、妖言惑众的造谣、传谣者,必须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司法手段,依法予以严厉惩处、坚决打击,绝不能心慈手软、姑息养奸,

近日,北京市公安机关就个别网民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微博中编造、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迅速展开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在网上编造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教育训诫。相关人员对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供认不讳,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并作出检讨,相关部门的这种雷厉风行的打击行动,不但惩戒了造谣、传谣当事人,对广大网民而言,也是一种极好的警示教育。

三是着力“自律”,谣言止于智者。利用互联网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对此,广大网民必须深刻认识其危害性,并自觉加以抵制。一要强化法律意识,网络虽属虚拟社会,但也绝非法律盲区,我国已出台多部法规对网络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网络谣言和现实社会的造谣一样,后果都严重,对他人造成危害乃至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必须应受到法律严惩。

所以,网民在网络冲浪、发表言论,在享受便利和自由时,切记不造谣,守住法律底线,二要增强社会责任。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特别是那些涉及面广、冲击力强的信息,一定要静心思量,谨慎而为,做个负责的网上公民,切不能胡乱转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甚至助纣为虐,危害社会,同时,各网站更要在网络谣言治理中,坚持“谁办网谁负责”,主动担当,把好关、守好门,不造谣、不传谣。

谣言猛于虎,决不能让谣言肆虐,作为网民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谣言?

谣言猛与虎,但是真相却又让人哭,是怕谣言还是怕真相?谣言不可怕,真相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虚伪怯懦,对于谣言,及时公布真相就能破除,所以谣言并不可怕。就怕心虚,就怕懦弱不敢面对真相,就怕以真相为敌以谎言为友,拿谎言当真相多了,谁还相信你的真相?当谣言四起的时候,你怎么用真相破除?真相会无情的揭穿一些人的问题。

什么中国网络骗子这么多,没办法打击吗?害的我家破人亡的?

随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的开展,银行在这方面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和转型。银行应急止付机制初步建立,并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相信以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犯罪分子的成功与一些受骗者的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较弱有很大关系。在网络诈骗难以察觉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首先要擦亮眼睛,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加强甄别,防止对方钻空子。


文章TAG:为什么打击网络谣言  网络  骗子  谣言  打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