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适合孩子阅读的吗?

每一篇都适合,只要孩子喜欢。科幻不是儿童文学,本来我是1987开始写科幻小说的,因为反感《科幻世界》的“校园科幻”论调贬低中国科幻的境界,反感社会上科幻变童话的趋势,于是直接放弃,转而阅读国外科幻,直到《三体》出现才重新树立对中国科幻的信心。别用刘慈欣说事儿。任何科幻都适合任何人看,只是家长有义务陪孩子看懂。

关于小学生读刘慈欣的《三体》对于这个现象大家怎么看?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首先一句话申明观点:我认为这件事不必大惊小怪,我的孩子就在看。不要忘了《三体》可是获得的“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幻文学奖”。《三体》在小学生中走红,其实预示着整个社会思想正在深刻变革!首先必须强调的是,中小学生看《三体》背后的推手实际是家长或者成人,我的孩子包括我的读者中就有很多中小学生。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看《三体》无非就是两个原因:第一、科学上的原因:希望培养孩子从小对科学的兴趣,加深对科学的热爱。第二、现实上的原因:希望孩子看到这个世界的现实,更加读懂整个社会。其实对当代中国而言,《三体》是一部非常另类的小说,首先它是第一部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本土硬科幻文学,其次它是一部写作很怪异的小说,它没有为了讨好观众,而回避现实中的矛盾。

它不算悲剧,当然也不是喜剧,它真实的还原了时事的艰辛和复杂,光锥之内皆命运,它更像一部实况转播,为读者真实的演绎了人类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外星危机时的种种表现。从深层次来说,无论家长是基于科学的原因,还是基于现实的原因向自己的孩子推荐《三体》,其实都预示着中国整个社会的思想开始了一场全新的变革。有更多的人期望跳出旧有的传统文化的束缚,希望下一代能够迎接或者创造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三体》能够获得“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幻文学奖”就是其中再鲜明不过的代表。一个现代人的思索:为什么圣人说的和我看到的不一样?因为现实和历史局限性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修身文化或者圣人文化,是一种灌输性的教化思想,缺乏系统性的科学支撑和现实中的可操作性。这就造成很多问题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谁都看到了问题,但谁也敢不说破,谁也不敢道破。

因此一个现代人对比传统教育往往会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和所学的不一样,有的甚至完全相反,以下举几个例子,并不全面但也是事实:譬如说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从小便接受的教育,先不论古人是如何得到的这个结论,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却是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人性是如此的丑恶!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唐太宗释放死囚回家过年,并约定来年自动投案。

这个史书上的美谈先不论事情本身的真伪,就其现实而言无任何的可操作性,只能成为沽名钓誉之辈伤害法制的理由。再者关于哀兵必胜,正义之师无往而不克,这是我们从小都接受的教育,但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却是帝国主义依靠坚船利炮横行无阻。虽然这个问题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从一个角度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因为缺乏对技术应用的认识,看问题的局限性。

无论对于每个人还对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孩子都是未来。就像《三体》中的思想钢印,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基本决定了孩子什么样的未来,你可以教育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未来的强者,当然你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傻白甜。可问题是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终究是你掩盖不了的,孩子随着慢慢长大他总会自己看到。因此我认为让孩子看不看到社会、生命、以及人性的复杂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怎样引导。

如果说让孩子过早看到社会的现实是一种残忍,那么对他们刻意的掩盖这个社会的现实不仅残忍而且非常危险。社会发展到到今天,法制、竞争、自强、科学,甚至狼性思维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体》契合了这个时代的精神,何况就事实而言,我认为《三体》并不黑暗,也并不消极,只是更加真实,更加科学,我想这也是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读《三体》就是这个原因。


文章TAG:三体适合多少岁看  剧版《三体》凉了  三体  适合  多少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