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是怎么制作的,制作CPU是干什么

CPU是人类智慧的杰作,作为半导体中使用得最多的硅元素来源于沙子,所以CPU的制作可以看作是一粒沙子的进化过程。将沙子制作成硅圆片沙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过CPU中使用的硅纯度要求达到99.999999999%,所以先要将二氧化硅还原成纯度为98%的冶金级单质硅,然后再提纯出99.99%的多晶硅,但这还不算完,为了让它更适合制作CPU,还要经过不断提纯、形成固定一致形态的单晶硅。

接下来是要制作出单晶硅锭,它长下面那个样子:完成的单晶硅锭直径约300mm,重约100kg。再将制作好的单晶硅锭切掉头尾,并修整其直径到标准值,然后将硅锭切割成均匀的晶圆:为了让切割后的晶圆表面光滑,还需要仔细研磨,然后抛光和加热处理,总之让它的表面成为无缺陷,这样闪亮发光的硅圆片就制作出来了。前工程:制作带有电路的芯片完好的硅圆片可以投入到生产线上了,进入到涂抹光刻胶环节。

这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的一项关键环节。需要将光刻胶滴在硅晶圆片上,均匀涂抹形成光刻胶薄膜,在温度下固化为光刻胶薄膜。接下来将涂好光刻胶的晶圆放入曝光机中进行掩模图形的“复制”,掩模中有设计好的电路图案,通过紫外线曝光在光刻胶层上形成相应的电路图案。曝光后的晶圆还要进行显影处理,通过喷射强碱性显影液光刻胶会溶解于显影液中,没有被照射到的光刻胶图案会保留下来,这就上是显影,随后会冲洗、热处理等以蒸发水水分和固化胶。

通过蚀刻药剂溶解掉暴露出来的晶圆部分,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再保留下来。再通过氧等离子体对光刻胶进行灰化处理,清除光刻胶。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层设计好的电路图案。对于3D FinFET设计的晶体管,还需要重复前面的几个步骤,以获得3D晶体管。然后在特定的区域,导入特定杂质,杂质扩散能控制导电类型(P结、N结)之外,还能控制杂质浓度以及分布。

目前主要是用离子注入法来完成杂质扩散,也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不可缺少的工艺。这时可以清除掉残留下来的光刻胶掩模,经过离子注入单晶硅内部小部分硅原子已经被替换成“杂质”元素,就能产生可自由电子或空穴。至此,基本完成晶体管雏形,接下来需要在在硅晶圆表面全面地沉积氧化硅膜,形成绝缘层,并且需要在层间绝缘膜上开孔,这样能引出导体电极。

接下来需要在晶圆表面上沉积铜层,形成场效应管的源极、漏极、栅极,再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绝缘层以能保护晶体管。经过这些复杂的过程,晶体管算是制作完成,后面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晶体管连接起来,通过覆盖铜层、光刻掩模、蚀刻开孔等操作来实现,期间还要利用大马士革法新的布线方式完成多层Cu立体化布线。到了这一步,芯片电路基本完成,这中间需要几百道不同精累化工艺加工,任何错误都会导致晶圆报废。

日本能不能制造CPU,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如何

1.日本能产CPU它的CPU主要用在游戏机和超级计算机上,而不用在个人计算机上。在PC机时代,日本公司也曾经美国公司许可或授权生产过CPU,但都不能看做日本产的CPU。2.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最近发展形势很好。物联网市场将超越汽车成为巨大的市场,而物联网之实现并非1、2年能达成之事,而是今后20年间继续推进,半导体、特别是存储器的需求将爆涨。

现在服务器的存储器9成以上为硬盘。硬盘世界最大生产商为美国的西部数据,该公司于2015年收购闪迪(SanDisk)公司,而闪迪公司与东芝公司有合作关系,双方合资生产闪存。西部数据公司之后,是日立、富士通、IBM和惠普。日立、富士通、惠普等公司今年将逐渐取消生产普通硬盘,转而生产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目前闪存市场为3-4兆日元,而半导体整体市场为40兆日元,不到1成。

而数字相机,手机使用的也是闪存。普通硬盘原来很稳固、使用寿命也长,相同存储量闪存的价格为普通硬盘的6倍,因而一般人不会想以闪存替代普通硬盘。但是,闪存对普通硬盘有压倒性优势的一点是,它的处理速度是普通硬盘的10倍。那么,以计算能力的成本来看,闪存占有优势。因此,引起各IT巨头的重视。闪存市场原本是东芝一枝独秀,2、3年前为三星超越,现在东芝又卷土重来,如果与西部数据联合,将有望超越三星。

NAND型闪存的世界份额中,三星占33%,东芝˙西部数据联合占36%(其中,东芝21%,西部数据15.4%)。其他3成为美国镁光科技、英特尔、韩国SK海力士。这些公司就能力和技术水准来说,实际上东芝和三星两公司领先。三星公司比较擅长于服务器,而东芝在存储卡上比较强。高端服务器与存储卡的单价相比,后者绝对便宜,如果东芝强化其服务器,则三星可忧。


文章TAG:一文了解芯片的制造过程  如何制造cpu  一文  了解  芯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