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我们商业的逻辑链条拉长的话,我们会看到商业逻辑背后更完整的“庐山”正面目。那些“先烧钱后挣钱”的公司往往更多地充斥在互联网及新商业形态的企业中,对这些企业而言往往会特别关注四个指标:用户增长、转化、复购和留存。这里面,用户的增长和转化是前提,但是,如果要把用户增长和转化的数据做起来,最简单粗暴的有效办法就是烧钱,与此同时的是,“先烧钱后挣钱”的公司,也只有把用户增长及转化的数据通过烧钱做起来,这家公司才会更值钱,才有机会融更多的资,才更容易拿到更多的钱,再烧、再把数据做漂亮点、再融资以及在资本市场公开上市,直到把对手以及对手背后的资本们烧得挺不住了,自己就离“剩者为王”更近了。

这里面,显然有两个在许多人看起来不是那么“好”的导向:一是说好听点是“快”,说难听点就是“急功近利”:快速做大用户规模,快速走向资本市场上市——无论创业团队还是投资人,不少都存在这种心态及认知。这也造成了后面一种比较奇怪的现状:以前咱们更多的是没钱、没成功才东拼西凑几百万、几十万甚至是几万块钱来创业,而现在做“先烧钱后挣钱”的公司的创业者都是“成功人士”,如果是在一些比较大的行业赛道,项目商业模式、前景、跑出来的数据还不错,可能随便搞搞就能融资几亿、几十亿,而后创业团队就继续拿着这几亿、几十亿的资金去烧钱创业。

二是资本成为了商业项目及其商业模式中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壁垒,“先烧钱后挣钱”的公司及其背后的资本大鳄们把行业竞争变成了一场场资本游戏。在李政权的观点中,一种类型的商业项目或者是一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其中非常大的一个壁垒就是资本壁垒,当某个创业赛道的公司融的资、烧的钱都来自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的时候,基本上就形成了强大的资本壁垒——其它的资本及其它们所支持的创业公司都会因此未战先输几分;当这种类型的商业项目及其商业模式把市场上存在的主要资本玩家的钱都烧了一遍、几遍之后,基本上所对应创业赛道的竞争就快接近“剩者为王”,就快接近角逐的尾声了。

但是,就像我在前面所讲到过的一样,大资本的支持及加入,“先烧钱后挣钱”就可能把一个个行业变成一场场资本游戏,就会对这些行业的传统商业生态以及传统从业成员造成效应巨大的冲击、破坏及重构。就讲这么多了……未经许可,谢绝转载!相关的更多内容,可关注@李政权 头条号主页专栏,或者是加入李政权“未来商圈”。。

有没有什么病是治不好又轻易不会死,还很费钱的?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烧钱  途虎  养车  公司  烧钱的途虎养车  哪些公司烧钱而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