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苏宁快消“后来者居上”的发展速度令业内不得不刮目相看。而刚刚过结束的618的出色业绩,也进一步增强了苏宁易购在双线融合领域的底气和信心。正是依托苏宁线上线下全场景优势,苏宁618业绩逆势增长,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33%,其中,家电订单量同比增长83%,大快消订单量同比增长245%。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传统商超、传统电商线上线下各自为战,苏宁快消依托苏宁的整体智慧零售战略,O2O融合是其与生俱来的基因。

在线上,集合了苏宁易购主站、“苏宁超市”“苏宁拼购”“红孩子”入口、苏宁小店独立APP等,形成体系化的线上流量入口矩阵;在线下,集合苏宁小店、苏鲜生、苏宁红孩子、苏宁零售云等业态,通过场景的布局,实现服务体验的提升和用户粘性的保证,同时利用实体门店的不可替代性,大幅降低履单成本,提升快消供应链效率。此次苏宁重磅收购家乐福中国,并全盘收编其下覆盖51座城市的210家大型综合超市、6大仓储配送中心、3000万会员,无疑是苏宁快消集团军的又一支劲旅入麾。

结合目前苏宁正在全力打造的苏宁小店,目前已达6000多家,覆盖70座城市、35000多个社区,服务超1.2亿消费者,与家乐福的整合,或将出现化学反应,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提高到家模式的效率并节约物流成本,从而实现苏宁智慧快消战略的供应链、场景、运营能力“三级跳”。而从行业来看,阿里、苏宁、腾讯领衔的这场大快消三国杀,势必使得国内快消领域乃至整个零售市场,迎来新一轮的赛跑和洗牌。

年销净增近574亿、利润翻两番,苏宁易购2018年业绩为何能大增?

谢邀。提到苏宁,第一印象是:哦,那是开家电卖场的。但事实上,苏宁早就不是你印象中的那个苏宁了。2月27日,苏宁的业绩快报显示,营业总收入增加574亿元,利润翻两番,为何大增?主要就是3点:1、全品类。苏宁目前的主要战略就是五大集团战略:家电集团、消费电子集团、快消集团、时尚百货集团和国际集团。通过这五大集团,苏宁实现了全品类运营。

线下的店面旁边放个红孩子,这已经是常规操作了;苏宁易购的官网,布局跟京东也没多大差别了。2、全渠道。苏宁已经化身开店狂魔。苏宁旗下各个业态的所有门店加起来将近1万家。2月份张近东宣布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怒刷了一波存在感。早些年,互联网大潮下苏宁船大难掉头,被京东打得挺难受,不惜把公司名字改成“苏宁云商”,彰显转型的决心。

风水轮流转,新零售下,线下场景忽然成了香饽饽,阿里这边有高鑫零售下的大润发、欧尚,还有盒马鲜生这个网红店;京东那边京东生鲜7 fresh,又疯狂扩张京东便利店。线下可是苏宁的传统优势项目,岂容错过?据苏宁小店官方介绍,2018年底苏宁小店数量在4000家左右,而整个苏宁计划在2019年开出15000门家。

到2020年,苏宁线下门店要突破2万家。3、渠道下沉。渠道除了全以外,下沉也非常重要。在一二三线城市市场竞争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各大零售巨头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四五六线市场。京东计划在20万行政村开设万家小店,阿里投资45亿开展“村淘”战略。苏宁原本就是以线下渠道见长,十几年前基本就渗透到了农村市场。

如何看待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呢?这背后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家乐福公开的数字方面,在五六年前曾经有国有企业出价300亿,家乐福觉得太便宜了没卖,今天以48亿成交,大部分人都觉得太便宜了,但是交易双方都觉得很划算,是双赢的结果,导致家乐福低价出售的原因是多种的,有市场变化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的问题,如果说家乐福是被自己人搞垮的一点不为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机构臃肿,人力,办公成本巨大,特别是总部和各分部的成本占到了公司总成本的一半,2,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导致官多兵少,决策缓慢,观望的多,干活的少,决策反应链巨长,3,中高层管理人员拉帮结派,山头主义严重,不站队很难生存,4,人事管理混乱,买官卖官盛行,处长,店长,区长,总监等明码标价,反而靠真本事很难升迁,5,贪腐极其严重,从基础员工到课长,处长,店长,区长,采购负责人,层层贪腐,直至中国区的几位副总,无论是中国人,法国人都有自己的挣钱方式和目标,下一级向上一级进贡是普遍现象,各级领导公开向下级下达收受贿赂指标也是普遍现象;这些在家乐福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苏宁接手后不做大规模的人事调整,任由这些现象发展,恐怕对苏宁来说就是灾难的开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业务,不愿意承担责任,都在保护自己的利益,在中国国内的零售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尝试改革,即使是做一些尝试也是在作秀,应付一下上一级领导,家乐福总部也清楚中国区的乱象,但是很难做出有效果的调整,这种情况下卖掉是唯一的选择。

 8/8   首页 上一页 6 7 8 下一页

文章TAG:快消  供应链  苏宁  融合  包含  加速供应链融合  苏宁快消集团包含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