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本身能够进入阿里的人能力都不差,在加上在阿里这几年的历练,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相对高一些。2、压力大阿里作为国内互联网公司巨头,业务量是非常庞大的,各行各业基本都有其业务。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率,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产品早上市一天,都有可能有这千差万别的影响。程序员们整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无穷无尽的需求,给人巨大的压力。

特别是临近产品上线期间,每一个人的弦都紧绷着。而且同事们各个不仅优秀,而且都很努力上进,这也无形之中给了自己一些压力。3、加班严重据网友爆料称,阿里的大楼是彻夜灯火通明的,加班人员有三波,第一波晚上八点下班,第二波晚上十点下班,第三波凌晨下班,有的人甚至到直接住到公司。对于年轻小伙子来讲还好,身体硬朗扛得住,但是对于中年人来说 ,疯狂加班身体是吃不消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虽然薪资福利待遇好,但身体不允许也是无福享受呀。

阿里已经在美国上市,为什么还要回港股上市,融资200亿美元?

有谁知道阿里巴巴融资历史吗

阿里角度:1、找到更多新投资人。实际上当年美股上市的融资额度也差不多,大约243亿美元。相较于这一次传言的港股融资量大致持平。可以看到实际上这么大的融资量需要有新的投资人,毕竟你在美股已经上市的情况下,再找其一批这样的投资人并不容易。2、美股 港股的模式对于阿里来说成本不高。因为公司治理更符合两地要求,而相对于融资额度,成本并不高昂。

前段时间中芯国际从纽交所退到场外,原因是管理成本过高。你在两地上市,你就需要支付两地派驻机构的工资,需要应对两地的股东和监管机构。而阿里两地融资都超过200亿美元,这样管理成本就微乎其微。融资的规模效应得以体现。3、市场的确存在切换的可能。也就是从美股切换到港股,出于一些因素的考虑。这源自于对于阿里巴巴财务报表的分析。

其资产负债率大约在36%附近,现金高达1900亿。实际上在债务杠杆率没有完全放大的前提下,阿里巴巴融资的必要性不是很强。那么就说明这次融资是策略性的,而非需求性的。4、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美股市场存在很好的交易机制,同时也存在偏见和对冲机构。港股在开放性上面更佳,如果港股的股价表现良好,则会一定程度上出现港股和美股相互推动的正循环结果。

港交所角度:1、当年失去的,如今想要拿回来。当年港股以公司制度拒绝了阿里巴巴(阿里有“同股不同权”),但如今港股基本扫清了障碍。港市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欢迎阿里回归,算是了了当年夙愿。2、开放市场需要吸引更多投资人。港交所和其他成熟资本市场一样,不是以股价上升为导向,而是以交易量为导向,如今大交易所都是交易量为导向。

阿里巴巴港股上市,会吸附一部分内地资本,会吸附一部分海外资本。还有一些不想进入美国股市,但是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人。好的公司就是一块海绵。综上,预计此次融资只要阿里原因,毫无障碍,但是至于阿里会否从美股退市,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漫长过程。没有那么快,阿里如今也是深入全球化的公司,未来预计将进一步的扩展其海内外业务的触角。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阿里巴巴  承销商  力挺  纷纷  承销商纷纷力挺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承销商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