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龙克拉玛依龙(Kelmayisaurus)生活在距今1.2亿年之前的白垩纪早期的新疆,化石发现于鄯善县。克拉依龙的体长超过10米,体重4吨,是目前中国体型第三的食肉恐龙。永川龙永川龙(Yangchuanosaurus)生活在距今1.65亿年前侏罗纪中期的四川省,化石发现于自贡等地。永川龙属下的巨型永川龙体长可达10.8米,体重3.5吨,是目前中国发现的体型第三的食肉恐龙,也是中国发现的体型最大的侏罗纪食肉恐龙。

羽王龙羽王龙(Yutyrannus)生活在距今1.25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辽宁,化石发现于辽宁西部。羽王龙属于暴龙家族,体长9米,身高2.5米,体重1.4吨。尽管羽王龙的体型与巨型食肉恐龙没法比,但是它却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羽毛恐龙。中国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大型的食肉恐龙,只是没有发现像霸王龙、棘龙、南方巨兽龙这样的巨型食肉恐龙,相信在未来会发现能够比肩最大食肉恐龙的本土巨龙。

如果陆地动物的化石很少,为什么会有很多恐龙化石?

如果陆地动物的化石很少,为什么会有很多恐龙化石

感谢邀请。如果陆地动物的化石很少,为什么会有很多恐龙化石?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有过这种疑问,就是地球上发现的动物化石,大部分都是恐龙化石,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化石是考古学和古生物学中的一个常见名词,它其实是一种石头,但这个石头和普通的石头不一样,它上面有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之前印刻在上面的一些生物遗体或者生活遗迹。

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之久,上面生存过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由于在特定的环境空难或者地质变化条件下,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泥沙掩埋,然后周围的矿物质逐渐浸入生物体或者生物体遗留下来的痕迹空间内,经过了漫长的石化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质分解殆尽,但一些坚硬的部分,比如骨骼、贝壳、硬度高的树干等比其他部分就会分解的慢,随着地下水流的带动作用,把外界渗入进来的矿物质,缓慢而有效地填充至原来分解掉的有机质部分,经过这样久而久之的石化作用,便会把这些生物体或者生活遗迹完整地保存在周围泥沙中,并逐渐演变为化石。

生物体化石在已发现的化石中所占比重最高,比如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等,生活遗迹化石也有所发现,常用的有粪便化石、动物脚印化石等。影响化石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在遥远的远古时期,并不是被埋入地下的生物都能演变为化石。化石的形成,除了刚才所说的需要有坚硬的部分外,还要具备以下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埋入地下的时间要极短。

如果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埋入地下的话,那么生物机体就会暴露在环境中,从而发生腐烂分解现象,活动遗迹也会受到风化、水蚀作用而受到破坏。二是要完全处在封闭的环境。被泥沙掩埋后,需要完全封闭的环境,不能有与外界相通的空隙,否则空气如果能够流通的话,那么生物机体和生活遗迹也会因细菌分解和氧化作用遭到腐蚀破坏,不能形成化石。

三是要有中性或者偏碱性的埋藏介质。无论是掩埋生物体或遗迹的泥沙,还是地下水流,都要保证偏碱性或者中性,否则在酸性环境下,组成生物机体的骨骼、牙齿、外壳等会受到酸蚀作用而慢慢分解掉,失去了形成化石的基础。四是要经历漫长的石化作用。满足上述条件后,还得需要致密的积压作用和不断的结晶作用,而且埋藏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因地质运动使其在石化作用期间重返地面或者失去封闭的条件,那么也会“前功尽弃”。

在学术界,一般将石化作用时间在1万年以上的生物遗骸都称这为化石。恐龙化石为什么相比其他动物偏多?根据有关研究推测,地球在诞生之后的10亿年左右开始出现了生命现象,到太古宙,也就是34亿年前就有了比较复杂和具有一定群落规模的生物体,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1万年以前的全新世的这段时期,其实都发现了化石。那为什么现在发现的恐龙化石的占比会这么高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个是恐龙生活的历史时间特别长。现在一般认为,恐龙出现于2亿3000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在地球上共生存了约1亿6000多万年的时间。其中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根据目前我们考古发现的恐龙有1000多种属推测,那时恐龙的数量估计能达到上亿只。漫长的生存历史时期,加上庞大的数量基数,为恐龙化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是恐龙生活习性的影响。恐龙根据食物的不同分为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三类,其中,草食性恐龙基本上都生活在靠近湖水的地方,便于饮水和取食植物茎叶,比如腕龙、雷龙等,还有一些草食性恐龙群体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比如三角龙、剑龙等;杂食性恐龙基本都生活在茂密的森林和极深的山谷中,易于寻找森林内的食物以及躲避肉食恐龙的伤害,比如似鸟龙、偷蛋龙等;肉食性恐龙经常单独活动,但所处的地方也往往是山林洞穴或者浓密的丛林,比如霸王龙、异特龙等。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恐龙  化石  国宝级  有哪些恐龙的化石  国宝级恐龙化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