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手机带有快充技术?

有哪些手机带有快充技术

智能手机的出现提高了大家生活的节奏与质量,同时给大家的工作也带来了便利。直至现在能够阻拦我们幸福感的大概就是没电,特别是以前的iPhone用户,曾经因为一个电池问题搞得大家怨声载道,不过现在已经再回不到那个落后的时代了--因为iPhone终于抛弃了自己的千年5v/1A的充电策略。 解决手机的续航很容易,就是提高手机的电池容量以及增加手机充电的速率,但是苹果不为所动,上一代的iPhone xs 电池不超过2660mAh但是却还使用的5V/1A充电器,这就很说不过去了,不过今年九月发布的新一代的iPhone11系列终于开窍了,破天荒地使用上了18W的快充,摒弃了祖传的5W方案,续航表现也在官方的日常使用中数据能够完全体现出来,但是iphone 11 就是要拿钱升级,苹果官网的18W快充头高达243元。

苹果手机对快充方面进行重视之后受到不少用户的支持,但是转观国内,快充技术的战场上已是逍遥滚滚。目前OPPO已经官宣了自家生产的65W功率快充技术Super VOOC 2.0,这项技术具备着65W的充电功率(最高),相对于现在苹果的18W来说,国产已经超越它太多了。OPPO手机的新一代3C电池技术以及本次的65W充电技术可能将会使用在新一代的旗舰机身上。

小米在前几天也在官方微博宣布了“三重快充”,分别是40W的有线快充和30W功率的无线快充加上10W的反向无线快充。有意思的是10W的反向无线快充可以给其他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充电应急,在没有插头、没有移动电源的情况下,简直就是根救命稻草。虽说最高的40W速率在现在并不是很惊艳,但是最起码在目前小米手机上还算是一个不小的快充技术升级,这些技术会用在月底发布的小米9 Pro系列上。

说到快充不得不说到最近一直在折腾“先进技术”的VIVO,虽说vivo手机在自己的旗舰系列手机上早已经普及了44W速率的充电,但是vivo并不满足,最近被传正在悄悄研究120W的快充技术,果然,大厂都有好斗的心。 今天,Mate30系列的发布会就要来,华为年度旗舰机的配置以及各种数据早就被一些媒体给扒的底裤都没了(也可一丝不挂等,随意一句即可),媒体爆出的消息称,Mate30顶配版将会搭载着40W的有线快充以及27W的无线快充,也具备10W的反向无线快充功能。

快充是什么,有哪些关于快充的标准?

目前的充电标准一共4种,分别为USB标准、苹果标准、MTK标准。1.USB标准USB标准又分为:USB 1.0、2.0:5V/500mA;USB 3.0:5V/900mA;USB Battery Charge 1.2(BC1.2):5V/500mA、5V/1.5A;USB Type-C:5V/500mA、5V/900mA、5V/1.5A、5V/3A;USB Power Delivery 2 v1.1:5V/2A、12V/1.5A、12V/3A、12V/5A、20V/3A、20V/5A;USB Type-C接口的充电器可以为手机提供15W(5V/3A)的充电功率2.高通标准高通在2015年9月15日发布了Quick Charge 3.0(QC3.0),比起还没全面普及的QC2.0技术 提升了27%的充电速度,减少功率损耗45%。

高通快速充电使用的是提高电压的方式来减少线损,高通到目前一共有三代快速充电技术,分别是:高通QC1.0:输出规格5V/2A,基本都是骁龙600平台;高通QC2.0:输出规格5V/9V/12V三档,最大电流3A,也就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快速充电技术;支持的平台包括了骁龙200/400/410/615/800/801/805/810,另外也授权给其他厂商使用,例如三星的快速充电技术、Intel的BoostMaster快速充电技术其实也属于高通QC2.0;高通QC3.0:使用了被称为最佳电压智能协商(Intelligent Negotiation for Optimum Voltage,INOV)的算法,支持3.6V到20V的工作电压动态调节,以200mV为步进。

兼容的平台包括了高通骁龙820、620、618、617和430,并且向下兼容QC2.0和QC1.0的设备,可以使用在USB Type-A接口、USB micro接口和USB Type-C接口上。3.苹果标准苹果的iOS设备接口基于USB,接口电源的规格比较简单,分为5V/1A、5V/2.1A两种,都是通过在充电器的D 和D-配置不同的识别电阻进行识别。

5V/1A:iPhone、iPod Touch都使用5V/1A的充电规格,充电使用;5V/2.1A,提供给iPad、iPhone带Plus充电使用;相对来说苹果iPhone的电池容量小,充电技术也比较单一,需求方面暂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iPad电池容量大,5V/2.1A的充电规格出现得比较早。4.MTK的Pump Express快充技术MTK的MTP Pump Express快充技术分为两种,一种带Plus一种不带Plus,带Plus的可以支持到9V/12V,从规格来看,普通的Pump Express支持前者,充电电流不超过2A,而支持Pump Express Plus的产品则可以达到12V/3A,这一类产品目前市面上比较少,魅族的移动电源和魅族支持mCharge的手机属于这一类产品。

MTK官方规格除了以上4种使用广泛的快速充电技术,另外还有一种叫VOOC的闪充技术,来自于OPPO,也就是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句广告语所使用的充电技术。OPPO使用的做法是采用了高达4.5A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配合8触点电池和7Pin的USB接口,增加传输的触点数量有利于减少接触损耗,本来MicroUSB接口只有寥寥几个Pin无法承受大电流也得到改善,这也属于快速充电的一种, 但不属于平台化的产品,并没有普及。

华为手机的快充技术和oppo的快充技术有什么区别?

题主该更新你的知识了,华为已经不再主推9V/2A的FCP高压快充了,而是全面转向5V/5A的SuperCharge快充了,这个和OPPO家的VOOC以及一加的DASH快充均属同一个流派,但是稍微有些不一样。SuperCharge是华为在Mate9手机上首次搭载的新型快充技术,采用了5A大电流低压直充技术,充电过程中充电器端和手机端会持续“沟通”并实时调整电压电流以达到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低的机身温度,比Mate8原本的9V/2A的FCP高压快充快50%。

OPPO的VOOC与一加的DASH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只不过为了营销上的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名字而已。和SuperCharge一样同属低压大电流快充阵营,就是通过限制为4.5-5V的电压,以高达5A的电流实现高达25W的快充,比起以前的9V/2A 18W确实要更高瓦数一些。目前低压大电流快充已经逐渐被业界所接受,USB PD协议也正在接纳这一标准。

那么华为和OPPO的方案有什么不一样?目前我们看来最大不同在于华为的SuperCharge更加先进,通用性更强。因为华为的是采用USB Type A到Type-C端,而OPPO还是采用特制的是USB-Type A to MicroUSB,线缆必须是原装的,因为其触点要比标准更多,但是华为采用了Type-C作为手机端,本身Tpye-C就拥有多达24个引脚,因此可以使用这些额外的引脚完成数据的配对、大电流的传导。

oppo50瓦的闪充和华为40瓦的快充,到底哪个技术更厉害?

自然是功率越大充电越快,至于哪个技术厉害....我也不知道。目前快充的方向无非就是提高电压或者提高电流,或者二者都提高。oppo的闪充就是提高电流的方式。目前市面上的数据线最高均只支持2A的电流,所以要快充就需要在线上动文章。oppo就是将数据线和手机接口的的五个触点增加至7个,这样就可以承担更大的电流。

优点是手机发热量降低,缺点是需要专门的适配器和数据线。oppo在find x的保时捷版上使用了电池串联的方式,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使得电流达到5A的情况下再增加输入电压使得在电池不发热的情况下将电压提至10V,整体功率就达到了惊人的50w,都快赶上商务本的输入功率了。而华为使用的是自家的super charge动态充电电压超级快充技术。

最高支持4V10A的快充,和oppo的vooc闪充一样,需要专门的数据线,支持多种协议,在使用非官方的数据线的情况下,会更改为9v2A的输出规格。充电器输出电压直接经过一个开关,这个开关的阻抗可以做的很低,产生的热损失功率非常少,几乎连一成都不到,显然发热小很多,这就是超级快充的一个核心。同样的充电情况下,更少的损耗就意味着更加高的效率。

现在手机电池正常使用都不到一天,为什么不出一万毫安的电池。快充技术也成熟了?

现在手机基本上都是使用锂电池的,虽然快充技术成熟了,但只能说充电的速度加快了,但以现在的技术,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还不能做到很大。电池容量越大,电池的体积就要越大。首先:生产一万毫安的电池是完全没有难度的以目前的技术,生产一万毫安的电池是非常容易的,但体积是不小的,你看看10000mAh的充电宝就知道了第二:手机设计要追求:轻、薄、美观手机外形的设计就已经限定的锂电池的体积了,又大又重的手机有没有市场呢?手机厂商是不会做赔本的生意的。

第三:安全性也考虑的因素之一电池的容量越大,风险就越高,因为手机都是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出现意外,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在网上也经常看到手机电池引越的爆炸、着火意外。手机厂商会综合各种因素,做出一个平衡,使用合适容量的电池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电池的技术也会不断的进步,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用上容量大,体积小,安全的锂电池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快充  八种  技术  测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