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应分软件和硬件。硬件多指技巧类的机械性的有形体的东西。软件多指谋略、法术、巧借自然等玄学的东西。我国考古出土的早期青铜器就有齿轮之类的机械。当然,器物的先进包括四大发明,先进的攻城器械以及抛石机、万向熏香炉等都算不上不可思议。中国轻件的发明,也是堪称世界第一。比如易经八卦,观天象、奇门盾甲、以及许多门派密不外传的法术、符篆、黄帝内经以五运六气预测来年的气候、观天象而断晴雨而知祸乱、知太平等等,同时也包括道家术士们的炼气,这都是不可思义的。

这只是个人浅显的水平这样认为的,人家行家本身就会这些,自然觉得不稀奇了。像中国的针灸,马丹阳鬼门十三针,十二神针,就很奥妙。记得小时候有一老中医,针法很出名,有些得了邪病的人,活蹦乱跳,口中胡言乱语,似与谁对谈。只要这老先生扎上几针,同时口中念念有词,病人很快即安定下来,就那脸色也渐渐红润。也有的被针后发出奇怪的类似某种动物的声音,后来也渐渐恢复正常。

中国古代最实用的发明是什么,理由有哪些?

中国古代最实用的发明有点太多啦:比如:独轮车、指南针、脚踏水车、风车、风筝等等。独轮车指南针风筝就不用解释了吧,大都非常清楚的。脚踏水车可能有些年轻人不太清楚,大概在七十年代,中国的农村人都还有在使用,就是把下田的水靠两个人用脚踩踩板让水车大轮转动带动叶片上升,把水翻到上田里。风车是用来吹走粮食里夹杂着的叶片和杂物的工具,现在农村还有人在用。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纵观五千年悠悠历史,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聪明智士辈出,发明创造了许多巧夺天工之物,那么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令人震惊的巧夺天工发明呢?被中香炉,又称“香熏球”、“卧褥香炉”、“熏球”。是中国古代盛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被中香炉的最早记载见于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之中:“于是寝具既陈,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帐低垂,裀褥重陈,角枕横施。

”而汉代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卷上也有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为常满灯……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共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坏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它的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同心圆环(也有三层的)。炉体在径向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

用同样方式,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球壳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水平状态,香料也不会洒出来。这其中涉及到一个现代机械的陀螺仪原理,比西方的类似发明早了1000多年。彩绘雁鱼铜灯为西汉时期的文物,1985年出土于陕西省神木县店塔村西汉墓,通高54厘米,长33厘米,宽17厘米。

雁鱼铜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更为精妙的是,它还暗藏一个防治污染的巧妙“机关”。雁鱼铜灯的雁,就是其环保结构的主体。雁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及雁颈、体腔都是中空且相通的。当灯火在鱼身内点燃后,烟雾和废气便会随着雁颈上升,并导入雁体之中。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在点燃雁鱼铜灯之前,还会在灯的体腔,也就是大雁的肚子里放入一些水。

这样一来,燃灯后所产生的烟雾、废气,进入雁体后,经过水的稀释作用,减少了除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和造成烟味,这样就实现了铜灯的环保功效。20世纪70年代,曾侯乙墓就曾出土了青铜制的冰鉴,令当时的考古人员颇为惊叹,因为它有着类似于现代冰箱和空调的作用。冰鉴多为木制或青铜制作,使用前先往冰鉴中放入冰块,再放置食物,就能够起到冰箱的作用。

冰鉴的顶部有盖板,上面开有双钱孔,既是抠手,也是冷气散发口,散发出的冷气可以使得室内凉爽,起到类似于现代空调的作用。世界上第一台冰箱诞生于1913年,战国时期距离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只能说古人的智慧真是无敌。1992年5月在扬州市西北8公里的祁江县甘泉乡(今邗江区甘泉县)顺利清理了一座东汉早期的砖室墓,从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卡尺。

相传这种青铜卡尺是新朝皇帝王莽发明的。它由固定尺和活动尺组成。固定尺长13.3厘米,固定颚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有一个鱼形手柄,长13cm,中间开有导向槽。槽内内置一个可旋转调节的导向销,可沿导向槽左右移动。与现代游标卡尺原理相同,但比西方国家早1600多年。东汉时期青铜卡尺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数学史和度量衡史提供了有价值的实例。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发明  古人  古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