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员工之间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劳动法的规定,包括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劳动纠纷的调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签订等。与股东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公司法的规定,包括公司章程的制定;公司的设立、变更、增资、减资、上市、解散、股东知情权等法律事务。(二)按照风险产生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公司设立、经营、解散中的风险,公司设立时的法律风险主要有出资不到位;公司章程存在漏洞;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职权划分不清导致公司出现僵局等,公司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有合同存在漏洞发生纠纷;劳动规章制度不严密或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在劳动仲裁中败诉;企业安全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发生工伤事故;未采取足够的措施保守商业秘密导致商业秘密泄露;未及时申请使用中的商标导致商标被别人抢注等。

公司解散时的法律风险主要有解散程序不合法被法院宣告无效;搞虚假破产或妨害清算被追究刑事责任;在清算过程中侵害债权人的权利而被起诉等。(三)按照法律风险的性质可以分为刑事法律风险、民事法律风险、行政法律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规定了91个经济犯罪的罪名。在企业设立阶段虚假出资行为、抽逃出资行为、提供虚假财会报告;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合同诈骗、破坏金融监管秩序、偷税、漏税、欠税、骗税;在企业解散阶段妨害清算等行为,如果情节严重,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定罪标准的,都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股权纠纷等。行政法律风险根据不同的行业有很大的差别,如房地产企业在开发房地产时手续不齐有可能导致行政处罚;食品行业因销售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而导致产品被没收销毁;物流行业因未缴纳养路费而被交通管理部门处罚等。以上分类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第一种,下面将根据这种分类标准对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做逐一说明。

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方法对于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应采取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方法,多管齐下,以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防范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对员工进行法律培训。必须明确的是,对员工进行法律培训的目的不是让员工对某一法律知识做深入的了解,使员工在发生法律纠纷时能够自己处理,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对员工的法律培训应该是点多、面广、通俗,选取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使员工在合同的谈判、招投标文件的拟定、代表企业对外交往时明白那些是可以自由约定的,哪些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使约定了也不发生法律效力,当合同中出现法律术语时能懂得基本的含义,在合同中约定了哪些内容是无效的,在哪些场合不能承诺,哪些事情是违法的甚至是犯罪的事不能去做,避免因对法律的无知而犯错误。

(二)由法务人员或律师负责重大合同的起草、审查。设立企业的目的就是通过交易而获利,交易是通过合同来实现的,因此合同质量的好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法律风险的大小,合同的起草、修改、审查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也是企业法务人员或顾问律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合同的起草与审查工作。1、合同的起草合同的起草,首先应当由当事人提供基本的事实材料,否则合同的起草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当事人提供的基本信息包括:对起草的合同的期望值,是更追求交易的便捷性还是安全性,交易的背景及要达到的目的,合同法第十二条列举的合同的主要事项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该类交易履行过程中经常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防范措施,合同谈判的基本情况等。

当事人提供基本信息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合同的起草工作,合同的起草首先要列出提纲,再按照当事人的信息进行填充。合同法第十二条列举的合同的八个必备内容可以做为起草合同的提纲使用。不同的交易有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风险,应针对这些风险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逐一采取防范措施。合同的基本条款是不容易遗漏的,至多是约定的不够严密,因为缺少了这些条款,合同就无法履行。

 3/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息息相关  投资者  企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