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内容综艺化”,令笔者想到了前段时间1818黄金眼与B站合作推出的《bilibili@黄金眼》,将民生新闻以更加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方式进行创作,幽默逗趣的解说、配合弹幕的互动、一针见血的评论,一改以往民生新闻的老龄化内容特征。截至目前,其在B站的评分高达9.8分,总播放量为766.2万。互联网为传统电视内容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正在为其内容生产与传播带来更多机遇,而总体来看,只要把握好了其中的内容创作规律,新媒体的介入也未必不是利大于弊。

收视率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他们怎么知道观众在家里看哪个台、哪个节目?

  我是电视台的,每天研究收视。也请过索福瑞公司的负责人来做过讲座。收视做假的事我也知道一些。我给你讲一下。一、电视台是靠收视率挣钱的  目前国内的电视台,基本没有完全靠财政养活的,都得自己挣钱养活员工,发展业务……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  而广告客户投广告的时候,必须衡量投入和产出,把钱花在刀刃上。

所以,必须挑好的节目,有效果的节目。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是,看的人多的节目就是好节目。那么,怎么知道一个节目看的人多还是少呢?  收视率。  所以,电视台的节目只要收视率高,就可以吸引到大客户,大投入。像很多大的药厂,一投就是几个亿,收视率基本上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收视高,就能挣到钱。哪怕收视是伪造的(很多电视剧是造假的,因为好卖),只要能挣到广告费,电视台也会假装不知道。

二、收视率多数是抽样调查  那么,收视率是怎么知道的呢?  你要是以为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有线都可以双向回传,可以通过网络精确调查,那就错了。  事实上,我国的电视收视率,还是传统的抽样调查为主。一般是1户代表1万户。比如某市300万人,那么就投放300户样本户。当然也可能更多。越多越准确,但越多投入的成本越大。

每户样本户,连设备带基本的补贴,大约要5000元左右。你算一下,300户就是150万,全国如果有200个城市,就是3个亿。如果1户代表1千户呢?是不是要30个亿?  这还只是一年的费用。还有其它的很多费用。  以前国内有两家调查公司,一个是央视索福瑞,另一个是尼尔森。后来尼尔森退出市场,后来又开始在南方发展业务。

但基本上还是索福瑞独大(他现在不带“央视”二字了)。所以,垄断啊,造假容易啊。三、采样机顶盒有猫腻  为了确保调查的“权威性”和“全面性”,采样的机顶盒有以下特征:  1、必须保证每天有相当长的时间电视是开着的。不然不开电视还调查个屁呀。  2、必须这个家庭有老中青至少三代,不然调查容易片面。  3、这个机顶盒必须藏在电视机机箱内部,不然会被邻居看到,就成了“污染的样本户”,失去调查资格了。

  看起来挺公平全面吧?  但你把这些条件合起来看一下。  1、什么人每天不上班不学习花大量的时间看电视?  2、什么样的人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一起看一台电视?  3、什么们的人家的电视,大到能把机顶盒藏在里面,肯定不是超薄LED吧?这一点现在也许有改进了……  所以,从样本户的选择可以看出,必然是低文化、低素质、低收入家庭。

  所以,电视机出现那么多低素质、脑残或娱乐致死的节目收视率奇高,你就能理解了。因为这群人就喜欢看这些。四、收视数据是什么样的  我以前经常看,天天看收视数据。   就是个excel表格,每分钟的收视率变化,都有记录。数字多,所以字很小,密密麻麻一大张。样本户的特殊的机顶盒会把每分钟的收视变化都传送到数据采集中心。

  我已经好几年不需要看了,手上没样本,不给你贴图了。我们常常需要做一个曲线,看到收视突然上升或突然下降的时候,节目有什么变化,总结规律。  结果最大的规律是,在低投入的节目中,内容越低俗,收视率越高。这和上述的调查人群是相符的。  注意我说的是低投入。一些大投入大制作的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之类的,还是收视很牛的。

五、收视率造假有动力  其实就是个数据,造假太容易了。  有一次我们这里两个台的新闻制片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聊到收视率。都用的是索福瑞给的数据,居然不一样。都是自己的节目高。  真的是不可信。  卖电视剧的,收视率高,就能卖个好价钱。一集电视剧几万几十万,拿点钱去造个假太简单了吧。  卖节目的,也一样可以操作。

一些节目制作公司往往与购买其节目的电视台有对赌协议,要达到一定的收视率才能获得高额制作费。当然,没有十足的把握,谁会这样赌?所以,电视台往往知道这件事,但每个人都有利润。为什么要告诉他们?因此,中国电视上的不良节目越来越多。大家都只想赚钱,没有人想做一个真正好的节目,更多的社会效益和正能量。但是正能量节目,哪里有那么多钱在幕后操作。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新闻节目  洗牌  节目  整体  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