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头条推荐算法不是很厉害。首先用推荐算法给用户推荐产品,根据用户画像给用户推荐产品和电影。现在广泛用于资讯、视频、视频推荐。现在很多平台都是用大数据的推荐算法给用户推荐更合适的内容,那么这个算法真的强大吗?推荐算法的核心A-分类器一个平台上有一千多万个内容。怎样才能准确找到自己喜欢的?通过你的喜欢/转发/停留/评论/不喜欢对用户进行分类,给你贴标签,把你归入某一类用户。

算法推荐怎么去理解?

算法推荐怎么去理解

现在的智能推荐功能,对互联网用户进行了精准的个人画像,在使用界面上千人千面,只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推荐。算法推荐使用户只接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间久了,立场观点和主观好恶更加被固化,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未来商业和技术的力量必将越来越强大,他们不断的分析你,讨好你,贴合你,试图让你在原本狭窄的世界里不可自拔,这个时候只有通过更广阔的世界、更有趣的人事、更奔放不羁的思维,你才能确保自己的自由了。

推荐算法,可以做什么?

推荐算法,可以做什么

推荐算法开始是用来给用户进行商品推荐的,根据用户画像给用户进行产品推荐、电影推荐;现在用得较多的是用于资讯、视频、小视频的推荐。比如你在刷抖音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你没关注过这个作者但是你看过他的小视频,当他有新视频的时候你还是能刷到他的新视频;比如qq浏览器,当你点开视频观看,下面本来排好的序的视频也会在你查看当前视频到一定时间的时候,下方视频最新一条会变化,会插入了一条跟你当前观看视频相关的,那是因为从刚开始的离线推荐现在已经发展到实时推荐。

算法工程师的发展前景如何

算法工程师的发展前景如何

首先,从今年已经拿到offer同学的情况来看,开发岗的整体占比依然比较大,算法岗虽然有所复苏,但是竞争依然比较激烈,而且算法岗有两个变化,其一是算法岗的薪资待遇与开发岗的差距已经比较小了,其二是算法岗的编程能力要求有所提升,对于计算机大类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一变化也会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站在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两个角度来看,未来算法工程师的就业空间会进一步扩大,而且算法工程师的能力边界也会逐渐扩展,这一点随着大数据技术开始逐渐落地应用之后,会有越来越明显的体现。

工业互联网会全面推动产业资源的数据化,而数据化的背后必然是价值化诉求,而这正是算法工程师主要的任务,所以未来算法工程师的价值会进一步攀升。前几年算法岗迎来了一个人才需求的爆发期,但是无论从需求规模,还是需求持久性来说,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更多的需求是一种“提前布局”,很多互联网公司仅仅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风口,在受到人工智能产品落地应用的限制之后,算法岗的人才需求也有了明显的下滑。

但是随着产业领域更多的企业实现了业务上云之后,大数据将逐渐开始落地应用,这个过程必然会促使企业从功能需求向数据价值化需求转换,而且在大数据发展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这些都在夯实算法岗的发展基础,这一次的人才需求才是真正的业务需求,而不仅仅是提前布局,所以目前算法岗有所复苏也就可以理解了。总体上来说,算法岗的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算法工程师的成长空间也足够大,如果能够做好规划,未来可以在技术领域走得很远,也可以体现出自身更大的价值。

大数据的推荐算法真的很厉害吗?

现在许多平台都使用大数据的推荐算法来向用户推荐更适合的内容,那么这个算法本身真的很厉害么?A 推荐算法的核心——分类器一个平台上的内容何止千万,如何才能准确地找到你喜欢的那几条呢?把用户分类通过你的点赞/转发/停留/评论/不喜欢这此操作,为你打上标签,把你分类到某一类别的用户中。关键点在于如何设计这些用户操作和记录的“机制”,让用户做最少的动作就能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准确地把你分类到一个集中。

把内容分类对每个视频/文章/问答/图片打上标签,这时会用到AI的一些算法,去准确地识别内容并分类。B 推荐算法的难点数据量这里并不是说数据量越大越好,其实数据量过多也是算法的难处之一,涉及到如何存储/如何处理/如何解析等等,能很好地处理庞大的数据的算法是非常不容易的。计算能力手机上的软件就那么大,手机计算能力就那么点,信息处理的能力非常有限,大部分计算是网站后台服务器实现的,可是如何能够利用每一台手机这些小小地处理器,将部分信息进行预处理,也是很厉害的。

自净化能力如果单纯是喜欢看什么,就让什么火,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果那样,网络上恐怕会充斥着黄色/暴力/低俗这些内容了。所以推荐机制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准确地识别的这些内容,并把它最快速度扼杀掉。总结一下大数据的推荐算法还真的是挺厉害的,想要做一个非常好的推荐机制,需要考虑的维度非常之多,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之大,需要计算能力非常之强。

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推荐,是根据什么计算的?

头条的推荐算法不完全依赖粉丝数,所以即使你没有粉丝,也有可能在头条平台上创作出10万甚至上百万阅读量的爆款内容,那既然不依赖粉丝数,头条是如何推荐的呢?一篇文章发布后会经过一轮推荐周期:初审、冷启动、正常推荐、复审初审,一般是机器进行审查,我们在创作完成后也可以使用头条的灵犬进行测试,看看文章是否符合要求,每个平台的要求都不一样,你在头条上过审了,但是百家号不一定过审。

那机器审查些什么东西呢,主要是检查文章有没有“触雷”,其次是查重和原创保护检查。冷启动,过初审后系统把你的内容推送给一小批可能对你内容感兴趣的人群,然后根据这个人群的反应,比如说读完率、点赞互动评论的整体情况,对你进行下一轮的正常推荐,这一阶段非常重要。正常推荐,如果冷启动阶段,文章互动率比较高,点赞,评论都很好,收藏量也很多,那么系统就会给你加大推荐,推荐给更多的用户。

复审,当推荐到一定程度后,系统会给用户的反馈情况进行复审,比如说有人举报,或者负面评论过多,如果在复审种,发现你属于标题党或者内容过于负向,将系统将会不再推荐,这一阶段会有人工参与,这是你是否成为爆款的最后一步,很多一开始几万阅读,然后就不推荐了,就是在这一步被终止了。以下四类模型会对推荐起重要作用第一类是相关性特征,就是评估内容的属性和与用户是否匹配。

显性的匹配包括关键词匹配、分类匹配、来源匹配、主题匹配等。像算法模型中也有一些隐性匹配,从用户向量与内容向量的距离可以得出。第二类是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时间。这些既是偏置特征,也能以此构建一些匹配特征。第三类是热度特征。包括全局热度、分类热度,主题热度,以及关键词热度等。内容热度信息在大的推荐系统特别在用户冷启动的时候非常有效。

第四类是协同特征,它可以在部分程度上帮助解决所谓算法越推越窄的问题。协同特征并非考虑用户已有历史。而是通过用户行为分析不同用户间相似性,比如点击相似、兴趣分类相似、主题相似、兴趣词相似,甚至向量相似,从而扩展模型的探索能力。总结头条推荐算法并没有对外公布具体参数权重,所以想要获取更多的推荐量,还是得创作出高质量的内容,这一点对于所有平台都是最重要的。

头条的推荐算法与阿里腾讯的推荐算法有什么不同?厉害在哪呢?

我觉得头条推荐算法不是很厉害。只是用户的关注区间和内容逐渐趋同,最终导致头条产品的使用时间较长,内容会固定在一个很小的地方。算法不断修正,寻找最适合用户的分类信息。为了避免被算法引入一个局部优化结果,用户需要寻找一些偏离通常内容的话题,以免让算法把那些内容作为无关内容排除在外。


文章TAG:算法  推荐  头条  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