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卫星QKD技术尚在实验阶段,事实上它也不能跨越“最后一公里困境”,本质上还是被卡在可信中继技术的死穴里。传统加密通信系统中,信道包括光纤、中继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信息在这些地方都是以密文方式传送,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量子通信的可信中继站其实已经不只是单纯的信道了,由于密钥以明文形式出现,使得每个中继站变成了信源、信宿。

传统京沪通信光缆就是一个完整单一的信道,加密生成的密文不怕被窃取,但是京沪量子通信干线这个2000多公里的信道切成30多段,每段的中继站都是信源、信宿。这在原本很安全的系统中,人为添加了30多个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攻击传统通信干线的唯一手段是破解密码,而攻击京沪量子通信干线除了破解密码以外,京沪量子通信干线的30多个可信中继站全都可能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

黑客既可利用这些中继站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漏洞发起攻击,也可在中继站的上百个工作人员中寻找突破口。黑客通过以上手段窃取密钥比直接破解密码要容易得多,所以京沪量子通信干线的安全性远低于传统加密通信干线。这里需要特别强调,量子通信所面临的这三大技术困境是被物理原理所决定了的,单靠工程技术的进步是极难取得实质性改变的。

量子通信并不完全保密?事实果真如此吗?

量子通信并不完全保密事实果真如此吗

量子通信并不完全保密?事实果真如此吗?答:安全通信的未来→量子通信;“绝对安全”的通信是国家与国家战略层面、人与人之间多年来梦寐以求之一,量子通信的问世,重新点燃了人们建造“绝对安全”通信系统的希望;那么究竟什么是“量子通信”?它的技术路径选择又是怎么样的?这个方面,中国科技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最有发言权;量子通信是利用了光子等基本离子的量子纠缠原理,它是美国科学家C.H.Bennett在1993年首先提出来的;量子通信概念的提出来,充分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幽灵Spooky”存在,即超距作用的存在,宇宙中任何两种物质之间,无论距离多远,都可能相互影响,不受四维空间的约束,是非局域的。

从这一点上讲,量子纠缠是指两个量子形成的叠加态;一对具有量子纠缠态的粒子,即使是相隔极远,当其中一个状态改变时,另一个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改变。传统的通信,人们采用高科技手段或者利用国家大型计算机,强行接入来窃取信息是常有的事情,例如曝光的美国的国家情报局斯诺登事件。量子通信具体传统通信方式所不具备的绝对安全特性,在国家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方面绝对安全。

量子通信体现量子加密的密码钥匙是随机的,即使是被他人窃取,也根本无法得到正确的密码钥匙,连门都进不去,你怎么知道里面的信息;再者根据量子纠缠的原理,只要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发生变化,另一个也随着变化,量子态的改变会引起信息类容的坍塌;因此即使是你窃取了通信信息,由于设置的密码干扰,所得到的信息完全是错误的。

量子密钥分发与量子通信是同一概念吗?有什么区别?

量子密钥分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量子通信,严格意义上的量子通信是所谓的量子隐形传态。但量子密钥分发可以对信息作到一次一密,因此它事实上也是绝对安全的一种加密方式——在这里通信走的还是经典信道,但加密方式是量子的。所以,你可以把这个事情看成是所谓的“半经典半量子”的通信方式。至于你提到的量子纠缠能不能超光速传递信息,答案当然是不可以的,超光速传递信息是违反相对论的,而相对论是正确的,在物理上我们不能实现超光速传递信息。

至于你提到的量子密钥分发是不是绝对安全的。我觉得量子密钥分发是可以被干扰的,也就是说它确实很脆弱,比如墨子号卫星只能在晚上工作,在白天太阳光太强,它也分发不了密钥。但是,量子密钥是不能被盗窃的,只能被干扰。至于你提到的光纤里面的中继站那里如果有人盗窃密钥,那是可以实现的——这就相当于盗窃者已经打入了系统的内部,这不是量子通信能解决的问题——这就好像你如果已经占据一个国家了,那么这个国家里的所有密码体系肯定也被你控制了。

中国的量子通讯究竟是“真量子”?还是给旧事物安个时髦的名字?

当然是真量子。之所以有人觉得中国的量子通信是给旧事物安个时髦的名字,是因为一些这么说的文章到处传,里面典型的语言像这样:“这个卫星居然敢被冠以量子通信的名号,就是一个巨大的欺骗!充分说明潘建伟完全是一个牛皮大王。这叫什么量子通信?实际上就是一个传统的激光通信卫星,依然是用激光通道传送,包括声称所谓量子加密也不过是传统的加密手段而已。

”有人问我怎么看这文章,我回答:这是非常愚蠢的胡搅蛮缠。一,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际做的是什么?墨子号有三大科学任务,其中一般被媒体称为“量子通信”的,是“量子密钥分发”这个任务。星地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是在卫星和地面站之间发出带有偏振的光脉冲,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让卫星和地面站同时获得一串相同的随机数字符串,用作以后给明文加密解密的密钥。

这里的一大关键,是每个脉冲只包含一个光子。光子是光的最小单位,如果比一个光子还少,就完全没有光了。因此窃听者或者拿走这个光子,这样可以阻断通信,但不能窃密,或者放过这个光子,这样仍然不能窃密,——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窃密。量子密钥分发二,类似的实验有没有别国在做?有,例如日本就发射了一颗名叫“苏格拉底”的微型卫星,也研究了相关的技术。

但是,由于他们的对准精度不够,为了让探测器收到信号,只得发一个很强的光脉冲,一次发一亿个光子。不是单光子的情况下,别人偷一部分光子回去,就可以窃密了,所以这颗卫星做不了量子通信。因此,这些日本作者在他们的论文中,坦率承认他们没有实现量子通信,只是在研究相关的技术。然而,他们所在的研究所却在自己的主页上大肆吹嘘,说自己实现了微型卫星的量子通信,让世界各国不明真相的媒体跟着炒作了一波。

这样的“工匠精神”真的是日本人!第三,量子通信卫星是传统的激光通信卫星吗?看了上面的介绍,你就明白了,根本不是一回事。传统的激光通信是利用激光本身来传输信息,而量子通信卫星是利用激光生成密钥,然后通过其他任何方式传输密文。从科学意义和技术难度来说,量子通信显然要大得多。所以日本作者的文章虽然没有实现量子通信,但是也在高品位的期刊上发表了,因为只有相关的研究才是非常重要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信道  量子  经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