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就在网友们认为无人货架或将成为死水一潭的时候,一位重量级的巨头突然入局——6月11日,自称其“专注于新零售”的猩便利对外宣布获得来自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但并未公布投资的具体金额,只是表示拿到的不止是钱,还有诸如生物识别技术、信用消费体系等其他资源。当时有不少观点认为蚂蚁金服又将重演投资哈罗单车的神话,未来将用充足的资金将一个处在边缘地段的企业重新推回前线,成为后起之秀。

不过,即便是蚂蚁金服这种潜在的千亿美元估值独角兽入局,无人货架市场里估计也再难回到2017年的盛况了。【无人货架的卖点是网点,痛点却是习惯】无人货架和共享单车的行业发展境遇只能说是“前期相似”,具体来说,2017年无人货架的投资热潮,与2016年资本对共享单车的投资意愿有所相似——当时的资方都认为,自己投资的这个项目会马上成为全民话题,会立刻迎来滚雪球式的发展,当时的从业者都认为,只要我网点铺的够快,就一定会是这场“绝地求生”的最终胜利者。

然而从结果上来看,共享单车如今已经完全走进各大主要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成功将用户的使用习惯培养出来了。可以说共享单车已经成为继网约车之后,又一个改变了我们日常出行方式的互联网新行业。换而言之,它作为互联网 的衍生企业,在最重要的流量方面已经稳了,后续将流量变现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可是无人货架呢?前面我们也介绍了无人货架的基本运营模式,在许多人看来,这无非就是在写字楼内开设了多家无人值守的“夫妻小卖部”,本身能发挥、完善的空间就有限,单纯的铺设网点并不能保证相应的运营模式就一定会被大众所接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无人货架的真正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才是,而不是摆一个货架就算拿到网点了。

这也是为什么猩便利前期能做到头3个月内网点数突破万个,也依然无法突破行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一线城市写字楼里的白领想买点零食的方式实在太多了,在电商平台上有各种当日达或者次日达的服务,在外卖平台上更是各种奶茶任君挑选,就算真到了需要迈开步子走两步的情况下,写字楼本身自带的商圈属性也注定了周边商店不会少。

办公室无人货架逻辑成立吗?

办公室无人货架逻辑成立吗

办公室无人货架的逻辑一开始是成立的,一开始的无人货架的发展思路是和企业合作放置货架,而这样的无人货架实际上是作为企业的给员工的一个福利而添置的,超出基本货损的部分由企业自己承担损失。因此,无人货架的明星公司猩便利的标语一度是“好公司都有一台猩便利”。但是随着资本进入,众多玩家开始激烈竞争,一些小玩家开始别挤到边缘,面临危机。

毕竟这个市场只有这么大,太多人进入就要拼基本能力以外的东西,而站得不够稳的玩家就会被挤出去。但随着众多玩家蜂拥而至,所有人都开始拼地推之后,这样的思路就不可能成立了,因为你要我企业承担货损?那我就签另一家无人货架公司呗,反正还有很多会想入驻。因此,一开始的福利设施定位就行不通了,目前的状况是各家先占地,达到一定规模了就开始精细化运营,比拼传统零售的供应能力,比如供应链啊,物流啊什么的。

你认为无人值守货架公司都倒闭了的原因是什么?

谢谢邀请,主要有两点。1.价格太贵,里面的水和饮料比超市都贵一两块钱,价格是王道,没有价格优势,迟早被消费者淘汰。老百姓关心的是价格,管你无人值守还是有人值守。没有切中消费者的心坎。2.货架上的产品不丰富,最普通的矿泉水都没有,尽整些高大上的。最简单的东西,需求量最好。我就想喝瓶普通水,机器最便宜的水都得四五块。

在分时租赁汽车上摆无人货架,你觉得这种商业模式可行吗?

这种商业模式是可行的,只不过可能比办公室无人货架的发展空间要小。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场景更封闭,但是消费品类以及体量非常有限。办公室的无人货架做得好的一般都会有上百SKU,冷柜热柜货架都有,但是目前都还不如一个普通人工便利店赚钱,因为货损和补货(货运)成本非常高。而车载无人货架的场景虽然更加封闭,但是相对来说也是一个限制,首先接触客户的时间有所限制,客户在这个场景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有限的时间里,客户可能只会对水、饮料等商品有购买的额需求,其次,车内的空间非常有限,商品怎么摆放,像一些食品类商品还不适宜在车内实用,所以总的来说车载无人货架的商品少,需求相对也比较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货架  无人  京东  到家  倒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