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货损仍然是问题,车载无人货架虽然相比办公室无人货架来说,多了司机做监督,但是司机大部分时间都在开车,车载无人货架的位置在司机的视觉死角,因此司机能起到的监督作用相对也很少,那么货损对于车载无人货架仍然是一个问题。第三,接触到的用户很有限,目前还只是使用相关出行工具的乘客才会接触到,这个市场完全的空间本身也不算大,因为不同平台的割裂,现在的车载无人货架的用户群就更少了,需要规模发展之后可能才会有所收益,而且这个收益可能也很有限。

无人货架行业的风口来得也快去得也快,无人货架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吗?

从目前结果来看,无人货架已经宣告失败。二线城市已经基本撤出,赔的一塌糊涂。到不能说是无人货架项目不能做,只是时机没有选好。主要原因还是中国人素质的问题,不付款直接拿货的问题无法解决,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至少再过20年换一代人才有可能达到那么高的素质。从另一方面讲,无人货架空间实在有限,货品种类不够多,在现在便利店到处有的情况下,还不如去便利店买,通过初期低价策略吸引一部分流量用处真心不大。

#解码新零售#20亿热钱30家公司仓促入场,办公室无人货架为什么火了?

今年以来,各大城市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货架几乎做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其火爆程度列举几个典型就可以看出来了,比如:便利蜂、缤果盒子、猩便利、果小美、小e微店等,这还不算亚马逊此前在自家内部测试的Amazon Go……其中,在这个领域的玩家,都是来势汹汹:便利蜂创始人为原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创始团队成员王紫曾任7-11北京大区经理。

猩便利成立仅仅4个月,累计获得5亿元融资,最新一轮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华兴资本、元璟资本跟投,上一轮投资方光速中国创投等继续跟投。猩便利创始人兼CEO吕广渝背景可谓不一般,他此前曾先后出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安居客集团COO,大众点评COO。果小美,成立仅160多天,累计获得5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蓝驰创投、峰瑞资本等等一线基金。

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曾出任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总经理。与此同时,BAT也抢先入局,阿里巴巴已经有盒马鲜生,腾讯联手京东布局永辉超级物种,百度领投无人便利店提供商YI Tunnel。资本一拥而上,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货架成为名符其实的资本风口,新零售带来的风潮还将有力地吹向2018年。入局的流派众多,挑战重重,部分商家转型、参与并购,行业集中度增强也许都会在这场“群架”中发生。

前阿里入狱高管阎利珉创办的果小美业务停滞,办公室无人货架是门好生意吗?

对于该问题,编辑认为:近日,一封关于果小美将退出市场的“重大通知”在网上广为流传,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传闻很快便遭到了果小美的官方否定,但仍然挡不住舆论纷纷,同时,果小美的经营困境也迅速见诸报端。据媒体报道称,果小美在多地的业务均已停滞,仓库也被清空,甚至被指出拖欠供应商货款数千万元,资金链已断裂。此外,果小美还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部分员工已离职另寻出路。

乘着新零售的风头,无人货架受到了资本的追逐,一时之间,果小美、小e微店、每日优鲜便利购、猩便利等无人货架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大众视野。果小美于2017年6月份成立,创始人为前阿里入狱高管阎利珉。在此后不到半年时间内,果小美共收获了近10亿元人民币投资,但于今年4月中旬公布的融资消息却没了后续,因融资款一直未到账。

从获得第一笔融资到传出撤退消息,仅仅经历了240天左右。伴随着风口的极速回落,留下的是一地鸡毛。除了果小美,其它无人货架企业也不断传出负面新闻。小e微店与每日优鲜便利购因货柜问题引发的口水战;猩便利也陷入“撤站、资金链断裂”的传闻,还涉嫌销售过期食品。无人货架倒闭潮逐渐兴起,已经有一些企业正在离场。无人货架是极度依赖资本支撑的行业,企业想要迅速提升线下网点密度,就需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因此,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新的融资,企业将很快陷入资金链的困境。另外,激烈的竞争推高了运营成本,仅靠无人货架业务很难盈利。而且员工刷机、盗损率、不需要等问题时有发生,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无人货架作为新零售的探索尝试,是产品在终端的购买频次和消费转化率的最大卖点。如果购买频率不够,消费转化率不高,仅靠烧钱扩大点毫无疑问是没有前途的。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货架  无人  京东  到家  倒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