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的统计规则来看,确实美国向中国只出口了100亿,但是如果我们到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网站上去看,发现还有另外一套数据,这个数据去年大概是7、8百亿,现在是1千亿。也就是说,有8、9百亿美元产值的美国公司对华出口是不统计在美国对华货物出口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们一直在讲,美国对华出口的数据,按规则来讲可能有些道理,但实际上这个数字是不对的。

李稻葵:他们是美国公司的产品在海外生产的吗?魏少军:是的,美国设计、台湾加工,然后到马来西亚封装,直接出口到了中国。这样就会算作马来西亚出口,不算美国出口。在台湾加工,出口到大陆,直接算台湾的。中国采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芯片,自用了全球34%的芯片,这其中有多少是美国的呢?应该说一半的产品出口到了中国。

这个问题我曾经跟美国现在的贸易代表办公室私下沟通过,他说只能按照现在的规则来,不能去统计全球的,没法统计。他说的也有道理。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如果我们对美国半导体产品征税,会怎么样?这个影响就非常大,当然这是一个自杀行为,我是反对这样做的。特朗普政府现在对中国大陆征税2500亿美元;我们对美国产品的反制关税大概是760亿,名义上是1100亿,其中半导体产品少之又少,基本上没有涉及。

下一步如果美国再对中国征税3000亿美元,这个事就麻烦了,会是一个双输的结果。我经常说一句话,大家其实都很聪明,都会算帐,不仅都会算大账,也会算小账,每个小账都算得很精。我出口到你那里,不希望对你出口到我这里的产品有什么影响,双方在半导体这个领域都是小心翼翼的,尽量避免出现任何麻烦。如果升级的话,这个情况可能就不可控。

目前我认为,至少在半导体这个领域,还是可控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图片来源:IC photo大家可能会问一个问题,你这么说,还是对美国芯片有很大的依赖,如果他们真的断供了怎么办?中兴事件搞得大家有点紧张了,我们对外依存度很高,是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家的技术很好,他们在这一方面做得又好又便宜,那在商业选择上自然会选择他们的产品,不能选择又贵又不好的东西。

反过来,我们选择了国外的东西,我们自己就没有吗?我们自己是有的,我们市场占有率为0,并不等于实际绝对值为0,因为市场占有率为0是0%的意思,5%以下就是0。我们国家一年对CPU的投入有10亿,我们自己也能生产百万级的,但是拿百万级跟十亿级比,是百分之一,市场上几乎看不到。其实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在半导体产业也没有什么国家布局,就是产业的一种自发行为。

当有选择的时候,你的产品性价比不好,我就不用你的;没有的时候,没准就拿出来自己的来用了。中美双方都面临一次供应链重组、供应链全球化,这是促进全球经济繁荣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条件。如果在元器件领域本来已经形成了全球化的供应链,现在我们要打破它,重新再建一个不依赖于美国,或者美国建一个不依赖于中国的全球供应链,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认为这是坏事。

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必须说明,我最近比较灰心,看到网上各种各样的评论和跟贴,我发现存有这种想法的人在中美两国都很多。任正非前一段时间接受采访时提到要反对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我是赞成的。如果这个民意不加控制,往前发展,还真不好说会出现什么状况。这种民意目前是在芯片领域,如果向科技领域蔓延,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只怕问题会更严重。

经济全球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把1970年以来全球GDP的增长曲线画出来,我们就会发现2002年以后出现了GDP的高速增长,曲线飞速涨上去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因为以互联网为基础,加上移动通讯,演变成为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在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全球繁荣,特别是信息产业的繁荣。

这一段时间恰恰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候,所以科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球化标准的统一,对全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赢的,就有输的,欧洲输得很惨,美国赢了,中国赢了,美国赢在互联网,中国赢在移动通讯。实际上,背后真正要看到的是移动互联网带动的这一次经济发展,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高度警惕,不要出现真正的所谓“脱钩”。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芯片  陕影  光电  通讯  显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