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以后,中国的头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冶铁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体盔铸不再困难,于是东汉末年出现的角冲、酬粮开始流行。中国最早出土的头盔都是商代的,多为皮制,也有青铜头盔。隋朝的头盔又开始讲究美观,兽形头盔开始回归。

中国古代的头盔是什么样的?和西方的头盔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的头盔是什么样的和西方的头盔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的头盔样式形制很多,可以说是一个朝代一个样。中国古代的头盔称为兜或胄,主要材质有青铜,皮,铁,钢四种。目前中国最早出土的头盔都是商代的,多为皮制,也有青铜头盔。商代的青铜头盔形制美观,有多种动物刻纹,其形状与汉字胄相吻合。到了西周,青铜盔变得简洁,估计是利于大规模生产,装备军中。这些时期也有铁胄,不过都是直接利用陨铁煅制的。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盔变得更加贴合头型。战国之后,冶铁技术发展起来,各国相继出现铁胄,秦国因为生产技术落后,故而依然采用的是青铜胄。此时的胄,与甲一样,都是采用札片编成,这种胄方便实战,并且影响了中国往后斤1000年的战争史。汉代以后,百炼钢技术诞生,西汉军中开始广泛装备铁胄,铁胄由铁片编织而成,在面部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口,形状像一个铁桶,顶部用丝绸封顶。

东汉之后,铁胄有了新发展,顶部以铁碗封口,铁片锻成弧形的长方体,以便于和头部贴合。与此同时,东汉还出现了一种新式头盔,它是整体锻成,没有甲片,可以护到枕部,脸颊侧以甲片或者皮革相护。南北朝之后,中国的头盔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因为冶铁技术的迅速发展,铸造整体的头盔不在是个难事,故而东汉末年出现的冲角付胄开始大行其道。

钵型的头盔左右后方有札片或者皮革垂下保护颈部,设计非常人性化。隋朝时间短,盔没有太大的发展,但是头盔顶部的变成了类似于佛菩萨发髻造型的凸起,这点影响了后来的大唐。另外就是隋代的头盔又开始注重美观,兽纹状的头盔开始回归。唐朝之后,头盔百花齐放,一共有四种形制:一种是前面提到的隋代发髻冲角盔演变来的,上部由多个弧形铁片箍成,两侧和后面有卷布保护,额前的冲角消失。

第二种是折返顿项盔,头盔由左右两个圆片钉成,顿项由卷布做成,尾端向上翻起。第三种是狻猊盔,这是一体盔,额前有狻猊的猛兽兽纹。第四种是朱雀盔,即在面颊侧贴有凤翅,略显浮夸。五代因为战争的需求,头盔比较于唐代略显低调,比如顿项的三层翻折这种浮夸的装扮就直接取消了,改为折耳部翻起,这点设计影响了后来的日本武士兜。

朱雀盔取消了完整的朱雀形象,只留下凤翅,之后朱雀盔和折返顿项盔融合,发展成了宋明流行的凤翅盔。宋代以后,文化繁荣昌盛,科技领先世界,在头盔上也呈现了多种样式:第一种就是凤翅盔,宋代的凤翅盔与武士兜有些相似,基本上是精锐部队和武将才会佩戴,比如岳飞训练的背嵬军,就是戴着凤翅盔。第二种是笠形盔,这个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不过要记住,这东西宋朝才刚刚有,所以这也反映很多影视作品都是胡拍乱拍。

第三种是无名盔,就是凤翅盔没了凤翅。第四种是莲叶笠盔,就是两侧帽檐翻起的笠盔。元朝一统后,军队除了延续宋盔,还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钵盔,由四至五片皮革或铁片拼成,直接影响了后世的明清盔制。盔顶头饰是被后世戏称为避雷针的缨枪。明朝建立后,头盔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继承于宋盔的凤翅盔,不过凤翅变得更加狭小一种是改自蒙古的笠盔,特意留出了放发髻的空间一种是改自蒙古的钵盔,盔有四瓣六瓣八瓣几种形制,缨枪变得更长,并且有护喉。

骑行头盔买什么牌子的好?

骑行头盔买什么牌子的好

谢谢邀请。五十块钱的头盔有防护作用吗?比起不戴头盔,肯定是有保护作用的。有些车友没有安全感,认为我从小到大没摔过几次。太相信自己的技术,自行车不快又能摔什么?充其量只是擦伤。我觉得头盔没必要,如果不是要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和队友组队,我是不会买的。但他们不知道,如果从静止的车上掉下来,头着地,可能会摔破头死掉,更别说骑上去了。


文章TAG:国内的头盔怎么样  头盔  古代  国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