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董明珠会为中国汽车人歌功颂德。中国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却没能培育出一款国内知名的自主品牌汽车。董明珠入股银隆考虑周到,决心很大。龙量产的客车,早期在各地作为客车使用。虽然它们具有快速充电的优势,但由于动力电池的高成本,装机容量太小。长途汽车只能勉强行驶7080公里,短途汽车行驶30多公里需要充电。对于较大的城市来说,这些公共汽车不足以满足一次旅行。

获得王健林5亿投资的董明珠汽车,发展的如何了?

由于董明珠认为国产汽车粗制滥造所以银隆格力汽车几乎面临破产由于银隆格力汽车几乎面临破产所以董明珠认为国产汽车粗制滥造双标题怎么理解都可以,不过银隆格力汽车基本确定是凉了,与王健林投不投资关系不大,这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从诞生之处就决定了现在的结果。银隆汽车的核心业务是钛酸锂电池的研发生产以及电动客车大巴车公交车的生产,银隆钛酸锂并没有绝对的核心技术,技术是源自仅4亿元即可收购的一家美国电池小公司奥钛。

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于动力电池,所以银隆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钛酸锂电池有循环重放次数多容量衰减速度慢的明显优点,不过金属钛的成本非常之高所以全球十佳的动力电池基本没有一个主攻钛酸锂,而在全球十佳中排名第二和第九的又是国产动力电池品牌。银隆的量产大巴车初期在各地充当公交车使用,虽然有快充的优势但受限于动力电池的高昂成本导致了装机量太小,长线汽车勉强能够行驶7080公里短线汽车行驶30多公里就需要充电,对于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这些车不够单趟一次的通行。

而其他品牌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大巴车可以正常行驶接近300公里,且铁电池的制造成本很低所以整车价也更加合理。其次银隆客车的质量问题频发,电控系统以及电子配置的故障率比较高,很讽刺的是与格力合作之后汽车空调还频频出现问题,或者驾驶区域太冷乘员区域太热或者反之。有这些问题的银隆客车在被短期使用之后,大部分地区的大巴车或换回燃油动力汽车或使用其他品牌的新能源大巴。

面对这些危机的银隆几乎走到了发展的边缘,银隆的创始人与格力的董明珠也从深度合作到骂战不断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最终以格力和银隆的决裂决定了这个品牌的发展方向。而且银隆创始人股权也一度被司法冻结,董明珠抛出过银隆创始人非常侵占资金超10亿的话题,所以这家车企基本是看到结局了。外行跨界汽车制造领域成功的案例不多,即使有也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格力已经错误了这个机遇了。

看看中国马路上的汽车,你觉得董明珠说的国产车粗制滥造过分吗?

我也是二汽某分厂工作过二十多年出来的人,董明珠说的总的来说是对的中国汽车行业比世界顶级制造不有距离!比不上格力达到的高度!董明珠是希望中国汽车达到世界顶级,用火热心肠严厉批评促一促有什么不好?中国汽车也还是有比效好的车型如重卡如轻型货车特种车…,在世界上还是占有很大市场的,价格低经久耐用配件便宜容易维修,售后服务也做的很好,也可以说货卡这一类(综合评价)是世界级别第一梯队的。

小车这一块,虽然说发展很快,规模也不小,但高精尖一直没有搞出来,没有超人表现…,至今也看不到有弯道超车的情况发生。要知道这一块国家投入大起动早,是有战略定位规划设计的。…中国汽车人应该做的比现在更好,但是没有!董明珠说错什么了?我倒是希望她说错了中国这么多家汽车厂,明天哪一家又能拿出比肩世界顶级车企的亮丽产品呢?想听好话,要面子,就只有埋头苦干!学习格力,学习海尔,学习中车,学习中航…!我相信不远的将来,董明珠会给中国汽车人唱赞歌的。

汽车新人董明珠,有资格评判中国汽车吗?

为什么不呢?肯定是可以的,也是最有资格和发言权的。董明珠现在是银隆汽车的大股东,对汽车行业比较熟悉。董明珠对国产汽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我们应该给汽车工业送去一股清流,但不应该百般排斥。这对汽车工业没有帮助。董明珠阐述了对汽车制造的看法,对国产汽车的推广将起到促进作用。


文章TAG:董明珠的汽车怎么样  明珠  汽车  新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