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的短视频app越来越多,火山短视频、抖音短视频、微视短视频等,让很多网友觉得花一天的碎片化时间刷短视频娱乐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但对于短视频,腾讯一直看向别处。有人认为,既然腾讯做了视频,短视频就不好拿了。腾讯只想到图文会威胁社交,阻断腾讯的流量来源,却没有提前做好短视频和长视频的规划。

短视频不是一个风口吗?为什么腾讯的短视频应用微视关闭了?

究其原因,无非在于其模糊的定位:作为一个分发平台来说,微信、QQ、QQ空间都有这样的属性,在微信推出短视频功能后,人们对于微视的前景就开始担忧,后来发生的一切表明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作为一个内容平台来说,承载PGC内容企鹅号可能更加适合,UGC微信和QQ空间也可满足,微视要主打的是什么内容,不清晰。

腾讯为什么一直在短视频领域没取得成功?

前几天《腾讯没有梦想》沸沸扬扬时,有人反驳说,腾讯不是没有产品能力,而是把产品能力都集中在社交和游戏上,谁威胁这两个业务,腾讯一定买断、打死。不巧的是,张一鸣就触了腾讯的“社交”逆鳞,2017年11月,在“头条创作者大会”上,张一鸣宣布:将从“智能推荐”走向“智能社交”。具体是两部分:服务所有人的社区“问答”,和让头条用户发布短内容、与粉丝互动的“微头条”,

张一鸣能这么做,是因为内容与社交从不遥远。本质上,生产门槛越低的内容,如文字、图片、短视频,就越容易UGC,生产者与消费者越重合,更有社交潜力,此前,微信只看到了“图文内容”与“社交”的重合点,做出了微信公众号。但对短视频,腾讯一直是看走了眼的,据《腾讯没有梦想》所说,腾讯在2013年推出短视频产品“微视”,在2015年3月解散团队,2017年3月决定关闭。

当时抖音日活不到百万,直到去年9月,抖音如日中天时,腾讯才想起来复活微视,并砸下30亿元补贴原创生产者。可惜为时已晚,用户心智已定型,腾讯内容的另一个出口“腾讯视频”,也差点惨遭断臂。2015年腾讯有意投资优酷土豆,决定砍掉腾讯视频,其负责人孙忠怀专门飞到香港,阻止这一交易,并立下军令状。时至,腾讯视频则在2017年Q4贡献了1.37亿活跃用户,和媒体广告收入41亿元的大部分,

今天看来,腾讯对“核心”和“非核心”业务的边界,定义就是有问题的。内容与社交的重合度,一定是从文字、图片、短视频、长视频到更专业形式,逐级降低,腾讯只想到图文会威胁社交,阻断腾讯的流量来源,却没有事先为短视频、长视频做打算。今年3月,马化腾后悔不迭,他在两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社交,比如短视频非常火,我也想注意下短视频啊。

”好在,腾讯仍有机会,今年4月,腾讯对外上线了微视的4.0版本,更新视频跟拍、歌词字幕等功能,并跟QQ音乐打通曲库版权。对内,腾讯则把微是归到SNG(社交网络事业群),要求SNG全力扶持微视,至今,腾讯最擅长的“社交导流”还没有展开。另一方面,抖音虽火,却没形成强互动性,不久前,评论尸一篇文章指出,抖音内容虽多,日活虽大,本质还是由平台定制内容,找专人(漂亮小姐姐)生产,用算法推送给用户。

相比之下,快手的UGC程度更高,内容更丰富,只是推荐算法还不给力,他认为,未来快手的天花板更高。而快手正是腾讯有幸抓住的短视频机遇,去年3月,腾讯领投了快手3.5亿美元D轮融资。今年1月,腾讯又参投快手10亿美元E轮融资,如今,快手有海量未结构化、未社交化、未电商变现的UGC内容,并深扎最值钱的“三四线城市用户”。

在短视频领域,腾讯为什么干不死字节跳动?

因为字节跳动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让绝大多数创作者的信息内容有价值、有收益,创作者赚钱了就会支持平台。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字节跳动渴望抓住绝大多数创作者,敢于让利给创作者和用户。说白了,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腾讯的发展理念是在游戏上发财。游戏是精神鸦片,是麻痹人心智的文化内容。腾讯被游戏发财的资本打死也不会给用户和创作者利润。


文章TAG:腾讯为什么不进短视频  视频  风口  腾讯  不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