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全国推广起来要困难得多,经济成本也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不同地方的方言不能互通。我们找不到200年前的记录材料,更不知道1300年前唐朝的发音是什么样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元朝以后,受蒙古人的影响,北方方言的语音和声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南方方言有很大的不同。

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么火?

谢邀!人工智能(AI)从被提出到现在,已有超过60年的发展历程,虽然中间也经历过暂短的热潮,都没有真正火起来,而直到去年3月阿尔法狗打赢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AI才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这轮热潮,在谷歌、Facebook、微软、BAT等企业投资推动下,让AI走到大众视野,也走向实际应用,而人工智能之所以最近两年才火起来,是因为拥有计算、算法和大数据这三大支撑力!首先看看计算力方面的提升。

计算是AI发展的基础,在20年前,一个机器人,当时是用32个CPU,达到120MHz的速度,而今天一台小小服务器的计算速度已是20年前最快计算机的60倍。现在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使用成百上千个GPU来提升的计算能力,这使得处理学习或者智能的能力得到比较大的增强。之前用CPU一个月才能出结果,然后再去调整参数,一年只能迭代12次,

GPU产生后大幅提升了计算量,现在用GPU可以一天就出结果,迭代的更快。再看看算法方面的更新,以人脸识别为例,在2013年深度学习应用到人脸识别之前,各种方法的识别成功率只有不到93%,低于人眼的识别率95%,因此不具备商业价值。而随着算法的更新,深度学习使得人脸识别的成功率提升到了97%,

这才为人脸识别的应用奠定了商业化基础。而历经了十多年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所积累的数据资源,为AI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例如,在AlphaGo的学习过程中,核心数据是来自互联网的3000万例棋谱。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催生了海量数据,无论是人们无论是用手机、跑步、看电视还是行驶在车流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会留下数字足迹,海量数据已汇成数据洪流。

AI界的泰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Hiton教授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直到最近几年深度学习才逐渐应用起来,是因为算法的更新也离不开大数据和计算力的支持,深度学习模型只有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相应地,海量数据的运算处理也必须有强大的计算作为支撑,所以说,有了计算的基础,加上算法的突破与数据洪流的爆发成就了人工智能获得突破、走向应用。

为什么吴语,粤语,闽语都标榜自己是古汉语,为什么三者却不能互通呢?

认为方言等同于古汉语的观点是某些地方沙文主义者的无稽之谈,从来没有在语言学界受到认可,任何一个有着基本的语言学知识的外行人也不会这么认为。所以这个问题的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方言和古汉语究竟是什么关系?实际上和普通话与古汉语的关系也差不多,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都是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普通话本质上也是一种方言,只是具备了通用语的资格,并且得到了国家法律的支持和认可。

从原则上讲,任何一种方言都可以充当普通话的这种作用,但之所以选择以北京方言为基础,主要还是因为相对来说这样更为经济,北方方言覆盖了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地区。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可以在这一区域里面较为通畅的通行,方言当中使用人口最多的吴方言和粤方言,也就在1亿人左右,从数量上讲和北方方言差距甚大。其他方言的使用人口,数量在1亿人以下,

显然,在全国推广起来要困难得多,经济成本也会更高。有人提倡一些方言,更多的保留了古汉语的元素。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原因很简单,我们不知道古汉语的真实发音。人类掌握录音技术是在19世纪末,距今不到200年,所以我们不可能找到200年前的录音资料,更不可能知道1300年前唐朝的发音是什么样子。


文章TAG:捷渡语音为什么要联网  捷渡  互通  语音  三者  联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