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中档还用GPS而不用北斗呢?北斗在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完全可以替代GPS,这是一种强烈的需求;2.大众消费市场不存在谁替代谁的刚性需求;3.在国际市场上,用北斗还是GPS,对国家来说是政治因素决定的,对百姓来说是需求和价格决定的;4.北斗和GPS是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互补性。

既然北斗兼容美国GPS,为什么原来能用GPS的手机不一定能用北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是我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只是找了一些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答案中都是我的推测,希望专业人士可以给予更多的解答。确实,大概在2017年底的时候,新华社报道了一篇新闻,称“北斗与GPS实现兼容互操作”,其中提到:此次签署的声明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两系统民用信号B1C和L1C实现互操作,将进一步促进世界卫星导航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

用户同时使用北斗和GPS民用信号,无需显著增加成本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下面这张图,就是不同的定位导航卫星用的通讯信号示意图,其中画着美国国旗的是GPS卫星,画着中国国旗的是北斗卫星。其中可以看到,最右边大概是1570MHz左右的区域内,几乎各家的导航系统都有信号分布,而这个频段频段就是各个导航卫星的民用频段,

而这里的1570MHz就是通讯频段,不同的通讯频段是需要不同的硬件来接受的。所以说,现在的大趋势是:各家的民用卫星定位导航可以统一用一个频段,这样生产出来的通讯芯片就可以做的很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设计制造成本,方便自家卫星定位的推广,上文中说的“北斗与GPS实现兼容互操作”主要就是说,中国北斗和美国GPS之间达成了一个协议,协议里说:既然我们用的民用信号频率是一样的,那么你我都承认对方的卫星定位信号、让一枚芯片接受不同卫星的信号,到时候芯片卖钱的时候有你一份也有我一份。

正如刚刚新华社的报道中说的:“无需显著增加成本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给北斗的推广带来了大大的好处。但是,“无需显著增加成本”不代表“无需成本”,芯片虽然总体从硬件上说,不需要做改动了,但是内部的算法上还需要做变更,因为芯片能不能获取卫星的定位信息,除了硬件上要收到这段信号之外,还需要能够“听懂”这段信号,而能不能听懂跟硬件内部的算法有关。

这就好比原来的收音机只能够收到中文频道,现在同时能够收到英文频道了,但是听的人没有升级、依然是听不懂英文新闻的,这些芯片内部的算法一般来说是芯片出厂的时候已经确定的了,所以只是说北斗跟GPS的信号兼容了,但是北斗跟GPS的信号的排布“规律”不一样,还需要升级内部的算法来听懂对方的信号。老式的导航芯片因为没有能够升级【或者因为不能够升级】,所以没办法使用北斗导航,

北斗卫星都发射了41颗,为什么中国导航常见是GPS而不是北斗?

我们的北斗卫星已经发射了41颗,北斗三号也已经发射了18颗,已经完成了亚太甚至是一带一路地区的组网,完全具备地区应用能力,定位精度还不亚于美国的卫星定位系统。在我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支持下,定位精度优于美国的GPS,那为什么中端还会使用GPS不使用北斗呢?其实在关系国家安全和财政支出的应用已经使用北斗系统。

12月27日起,我国北斗三号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以后会用北斗替代GPS吗?

我国的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在今天宣告建成,从今以后就能提供全球定位服务,这是继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之后第四个投入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北斗三号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为5米,其他地区为10米,测速精度为0.2米/秒。随着北斗三号的建成,北斗系统的占有率在我国肯定会越来越高,最终超过GPS也是时间的问题,

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共包含35颗卫星,其中5颗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即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不动,一直“悬浮”在地球上方的固定位置。这五颗静止卫星可以进行短消息通信,这是GPS做不到的。该功能可用于紧急通信。汶川地震时,震区通信中断,北斗一号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斗导航系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二代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曾表示,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国,必须拥有导航系统的自主性。


文章TAG:北斗为什么替代不了gps  北斗  gps  卫星  发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