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基业被唐玄宗李隆基推向了巅峰,但同时,这家伙也是个浪子,把唐朝从巅峰拉到了谷底。现在看来,唐朝的男女开放度还是挺高的,贞节观念也比较淡薄。唐代皇室在婚姻表现上尤为突出,所以感觉有点“乱”。唐朝中后期,皇帝出逃几乎是常事。

唐朝为什么有两个首都?

其实在唐朝时期是有二个都城的,最早就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然后设立了洛阳作为中都,当作陪都,当时选择长安作为首都有多方面考虑。首先是从一个历史原因,隋代时期,都城就设立在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一方面呢,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西安地理优势明显,易守难攻,是战略要地。隋唐时期主要威胁为外敌骚扰,只要控制住长安地区,就能抵挡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入侵,

另一个最主要原因。唐朝的江山是从隋朝手中得来,而隋朝灭亡很大原因,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打算将全国经济政治中心转移,但这事情弄巧成拙了,做的过于急功近利,他过快地抛弃了关陇大军阀集团,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唐朝的李渊吸取了隋朝血的教训,为了加强同关陇集团的联系,他必须将首都设立在关陇集团的所在地长安,这样才能得到关陇集团的充分支持。

但随着唐朝建立与稳定发展,首都定在长安这一问题,慢慢就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弊端,首先,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人们的粮食供应就出现大问题了,因地理原因长安做为首都,它的交通不便利,当人口到达一定规模时,粮食供应跟不上人口的扩张,吃饭出现问题了。洛阳当时处于唐朝的疆土中心地区,也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依靠大运河船运,运输成本低,南北交汇,真可说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其实唐朝并不是缺少粮食,只是难以运输。所以说洛阳的交通优势就太明鲜了,再有,武则天登上皇位之后,外敌入侵已不是首要威胁了,她也想真正的摆脱关陇集团的限制和约束,所以她将国家重点转移到洛阳,带动盛唐全面进入经济发展时期,洛阳也在这个女皇的手中实现了辉煌。在武则天之后,唐玄宗又将首都迁回了长安,但他也下了大力气解决了粮食运输问题,随首漕运问题解决,每年甚至可以为长安供20多万吨粮食,差不多可以养100多万人,从此以后,长安作为都城才真正的解决了后顾之忧,真正成为唐代不可替代的都城。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使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是李唐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使中国人口由九百万户锐减到二百万户,当然减少的人口不一定全都死了,也有一部分是在战乱中成为脱离国家户籍统计的流民,但不管导致人口锐减的因素中具体有多少死者和多少成为流民者,至少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形势的动荡,长安、洛阳都因遭到严重的破坏而日渐衰败,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而向南迁徙导致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由于唐军主力忙于应对叛乱而导致西域逐渐被吐蕃、大食等国占据,而在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割据已成为李唐王朝的政治常态。

然而这场动乱尽管直接导致李唐王朝由盛转衰,却并未导致李唐王朝的灭亡,那么为什么声势浩大的安史之乱最终并没摧毁李唐王朝呢?其实安史之乱的的失败在相当程度上从一开始就已注定,导致其失败的最关键原因不在于作为对手存在的唐军,而在于安史叛军内部,别看安史叛军看似声势浩大,然而却没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充其量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安史叛军在攻陷东都洛阳后被唐军阻击在潼关之下,当时安史叛军需要分兵把守此前已攻陷的各地,因此在潼关前线只有2万人马,然而驻守潼关的却是唐军名将哥舒翰率领的20万大军,安禄山一看这形势气得大骂手下:“你们都劝我造反,说是万无一失。现在万无一失在哪儿呢?”这时他的手下是如何宽解他呢?结果他们上来就说:“纵事不成,收取数万众,横行天下,为一盗跖,亦十年五岁矣”,而安禄山听到这话的反应居然是大喜,

他从一开始就打算做江湖上的土匪头子,活个十几五年,乍一看不像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兵会结巢——有什么样的领导,就能带出什么样的下属。可以说,安禄山领导的造反集团是不折不扣的乌合之众。事实上,当时距离唐朝政府军开战已经很久了,在军事实力上很难与峰顶叛军抗衡。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让安禄山心烦意乱的潼关之战,以两万叛军击败二十万唐军而告终。


文章TAG:郭怡广为什么离开唐朝  唐朝  郭怡广  首都  离开  两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