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回答是,太阳是哪一代恒星还不确定。第一代恒星的质量非常大,通常是太阳质量的几百倍。太阳确实是一颗恒星,但是几乎所有的恒星都没有它的卫星古老。原因是大多数情况下,先有卫星,后有恒星。银河系2000亿颗真恒星中,90%是红矮星和橘矮星,所以太阳比90%的恒星都大,当然不小。

什么说太阳是第二代恒星?

谢谢邀请。简单的答案是目前并不确定太阳是第几代恒星,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大爆炸初期产生了75%的氢,25%的氦和极少量的锂,这些就是日后第一代恒星形成的原料。宇宙诞生大概38万年后,温度降低到可以形成原子,这时,整个宇宙被中性氢所充满。这种物质分布几乎是均匀的,但仍存在一些微小的密度涨落,在物质万有引力作用下,这些涨落随时间推移被放大。

密度高的地方会吸引更多物质聚集,形成分子云,当分子云质量超过某个阈值(金斯质量)后,其压力无法抵抗自身的引力,就会塌缩形成第一代恒星,这时距离宇宙诞生已经过去了数亿年。第一代恒星的质量非常大,通常是几百倍的太阳质量,这是因为分子云塌缩过程中,内部温度升高,那时的分子云几乎全是H2和He,没有金属(比氢氦重的元素),缺乏有效的冷却机制,所以只能增大分子云的质量以便其能塌缩,因而产生的恒星也就非常巨大。

这些恒星的寿命很短,仅有数百万年,之后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把内部核反应产生的重元素抛到周围的星际介质中,作为下一代恒星形成的原料,太阳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而宇宙的年龄大约137亿年,也就是说,太阳形成的时候距离第一代恒星的死亡已经过去了几十亿年,中间又有几代恒星的产生和消亡,我们并不清楚。这一点从太阳较高的金属丰度中,也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形成第二代恒星的分子云里,因为有重元素,冷却效率较高,可以形成小质量的恒星,也就是说,不同质量的恒星会按一定比例产生,而不仅仅是产生大质量恒星。其中大质量恒星会很快死亡,抛出物质,以此为原料又形成下一代恒星,周而复始,而小于太阳质量的恒星可以存活100亿年以上,也就是说,这类第二代恒星有可能现在还活着,它们的金属丰度应该非常低,目前已经找到一些疑似的第二代极贫金属星,

觉得太阳在宇宙中属于大恒星还是小恒星?为什么

当然是大恒星。以银河系为例,按照质量分类,0.08至0.8倍太阳质量的是红矮星橙矮星,0.8至8倍的是黄矮星,8至30倍为蓝巨星,30倍以上150倍以下是超巨星。超过150倍太阳质量在自然条件下不会形成,但可能发生多颗恒星合并,超过300倍太阳质量会发生爆炸,没有星体残留。而在银河系大约2000亿真恒星中,90%是红矮星橙矮星,所以太阳比90%的恒星要大,当然不能算小,

太阳是不是恒星?为什么它的年龄没有地球大?

太阳是恒星不假,但几乎所有的恒星的年龄都不如它的卫星大,原因是大多数情况下先有的卫星,后有的恒星。也就是说,卫星之所以围绕恒星旋转,是因为宇宙基粒子团源流在作环流时,被这些阻隔体给分界成了一个个旋涡,后因该旋涡内的稍大些的基粒子团逐渐的被向心作用逐渐向涡心挤压,致使涡旋压力逐渐增大,由于涡旋向心力的加大,又进一步令涡旋域缩小,而外围的基粒子团源流便由此而其整体予以再度挤压。

这样的压力循环,才最终由近平面体的旋涡,最终形成涡体,其涡心才慢慢的由流质状被挤压成类固体状,(即行星)若此势域的面积足够大,其收缩状态又不停止的话,且其域内的散基粒子团又有足够数量的话,其涡心的压力必将进一步加大,最终将该类固体挤压成类流质体(恒星)。也就是说,所有的恒星,都是由其最外层的行星的不断围旋所形成,

之所以在一个恒星系统中会有许多行星以不同的轨迹围绕自己旋转,并逐渐有序排列,其实是最外层行星推动星域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星域的行星排列顺序是:由大到小(由外到内,下同);成分排列是:重金属含量从多到少,非金属含量相反;密度,从大到小;表面温度,从低到高;自然灾害的频率,从少到多;自然灾害的强度:从弱到强,


文章TAG:太阳是恒星为什么那么大  恒星  太阳  第二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