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是在浙江只报浙大,其他高校只报上海的策略(当时杭州到上海的快车4小时,慢车6小时;今天杭州到上海的高铁只要50分钟)。4.在上海人眼里,除了上海,其他都在农村。如果一个上海家庭有外地来的亲戚,隔壁邻居打个招呼就是80年代了。江浙沪的尖子生很少北上清北,尤其是上海的尖子生,几乎不出上海。我高考那年,上海的前十名只有一个离开上海去了中科大,其余的都在交大和复旦。原因如下。

什么有些上海或上海圈的人,宁愿选择复旦交大也不愿意跑到北京读清北呢?

自从恢复高考之后,报考志愿是随着国家的政策,经济的发展而演变的,本人是八十年代初期参加高考的,对高考的了解局限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在八十年代,江浙沪的高考状元很少北上去清北,特别是上海的状元,几乎不会离开上海,本人高考那年,上海市前十名,只有一人离开上海,去了中科大,其余的都在交大和复旦,原因如下:1.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分配后必须去,不然,档案户口都成问题,

江浙沪学生不愿意离开本土,假如状元去了北京,那么毕业后就不知道会去哪里了,而留在江浙沪地区上学,毕业后基本不会离开(那时候在上海的大学,有哪里来哪里去的分配准则)。2.那个年代,大学生严重短缺,毕业时,各种国家单位虚席以待,特别是江浙沪的好大学(也就是现在在江浙沪的985/211大学)的毕业生,各个单位来学校抢人,本人毕业时,就有公安厅,经贸厅,银行,大学四个单位可以选择,

3.大学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就是国家22级干部(天生的公务员),不论是清北毕业的,还是最差的院校毕业的,在同一个单位的同一年参加工作的,起薪一律相同,也就是说,两个毕业生同一年进入同一个单位工作,只要是本科毕业,工资福利没有区别。4.在上海人眼里,除了上海,其它都是乡下,假如一户上海人家有亲戚从外地去拜访,隔壁邻居打招呼时就会说:你家乡下来人了啊!上海天生的对其他地方没兴趣,包括北京,

5.在中国火车提速之前,中国的铁路交通不是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想象的。本人在上海读大学的时候,那些从福建,湖南,江西,四川等省份来沪就学的同学,路上的艰辛不能想象的,很多都是在火车上站几十个小时到达上海的,听他们描述我都觉得受不了,幸好当年考大学的时候,本人就圈定了:重点大学,在浙江只报浙大,外地大学只报上海的策略(那时,杭州到上海的快车要4小时,慢车6小时,今天,杭州到上海的高铁只要50分钟)。

为什么在上海,很多沪牌的车在上下班时间,好像不认路一样?

首先我跟你的感觉完全是相反的,本人每天上下班,经过上海东北部最繁忙的最复杂的道路四平路,为什么说是最复杂的,因为它当中有两根车道是可变车道,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走得车子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而且由于他是东北部到五角场的最主要的一根干线,来往的车辆非常的多,尽管是双向八车道,加上两根可变车道。上下班的时间按照上下班的车流量可以达到单向六车道,但是车子还是非常的多,

尽管车子很多,但是上班时间你可以看到所有的车子都是有序快速的通过大家的车速都非常的快,因此保证了车子的高效有序的通过。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所有的上班人天天上下班都开这条路,对于每一个信号灯的时长都非常的清楚,而且对于自己应该走哪跟车道都是非常的清楚,而且可变车道,在几点钟,换成反方向的都非常的清楚,因此尽管车辆非常的多,但是平均车速也是很快的。

但一出四平路,车流明显形成拥堵节点。这里不是管理不善,而是道路的先天因素。虽然也开了可变车道,但是可变车道和另一条海宁路形成交叉,海宁路是主干道。双方能给市长的信号灯都非常有限,车流量又非常大,只能导致拥堵。所以,就我的经验来说,虽然上班时间车辆很多,但是,由于大家每天都是步行上下班,相同的道路都很熟悉,所以都可以快速有序的通过。所以车辆的碰撞事故很少,没有明显的低速压低后续车辆的速度。所以上下班时间的到达时间是比较准确的,每天都可以准时到达单位。


文章TAG:上海为什么没有快车  快车  上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