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不合适,就是联想自我强化不合适。本来应该是靠坚持技工贸让科技强大起来的。但由于放弃,科技严重匮乏,发展受到限制,给包括柳传志本人在内的联想人带来了损失。由此可以评估,联想坚持贸易和技术是不合适的。联想的强项在贸易,弱项在技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源于对科技、工业、贸易的抛弃,源于攀登珠穆朗玛峰艰难险阻的失败。

起步都差不多,联想和华为什么成就区别如此之大?

主要是因为领导人的不同,领导人的格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上限,任正非重视研发投入,收获了很多的技术,联想从柳传志开始确定的贸工技路线开始就放弃了技术。看看这些年联想和华为的研发投入金额就很明显了。联想成立于1984年,最初是中科院下属的一个校创业企业,是一个典型的以技术起家的公司,依靠倪光南院士主导开发的联想汉卡获得了第一桶金。

此时的联想很注重技术研发,然而国内的电脑行业在当时还比较落后,联想的研发也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于是在90年代初期,联想发生了柳传志主导的贸工技与倪光南院士主导的技工贸的道路之争,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柳传志的贸工技路线大获全胜。从此联想的战略中贸易营销成为了企业的驱动力,放弃了技术研发的路线。

接下来面对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PC的普及联想电脑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计算机企业,也是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再接下来通过并购ThinkPad让联想将事业拓展到了全世界,联想做的很大了,贸工技路线中的贸和工都成功了,但是技一直躺在角落里不受重视。反观华为,成立的时间虽然比联想晚几年,最初的华为只是代理国外的交换机也并不像联想一样有倪光南院士这样的技术大咖。

然而任正非选择了与柳传志完全不同的道路,华为在过去二十多年对于技术的投入有目共睹,从一个交换机代理商变成5G通信标准的主要参与者。根据华为刚刚公布的2017年年报,华为共研发人员约8万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5%。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897亿元,约占总收入的14.9%。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3940亿元,累计获得专利授权74,307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如果是倪光南院士领导联想,联想是不是会成为电脑行业的华为?

如果不是柳传志领导当初的联想,联想是有可能成为电脑行业的华为的,因为当时的联想是有实力有能力的,与同时期的华为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华为于1987年成立,华为最初的业务是经营工程交换机,只是一家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共同创办的。

当时名称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和华为成立之初的小作坊相比,联想可谓根红苗正。至于联想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像华为一样的高科技企业,与企业的核心领导层有直接的关系。柳传志是商人,重视的是企业利润,追求的是财富,只要赚钱就行而倪光南是科学家,最在乎的是核心技术,眼光长远。在联想发展的第10个年头,做为联想的总工程师,倪光南认为联想应该全力开发芯片等核心的技术,避免将来受制于人而做为联想实际掌门人的柳传志想的是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出去才有钱,企业经济效益最重要。

到底应该是企业家说了算还是科学家说了算?事实表明,在科学家和资本家的斗争中,科学家似乎永远是弱势的一方。随着倪光南的离开,联想公司开发芯片等核心技术的设想戛然而止。而在此时,在中国南方新兴城市——深圳,华为公司却始终坚持开发核心技术理念并广泛招纳人才持续研发新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至此,两家科技企业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联想坚持了柳传志的贸工技,放弃了倪光南的技工贸,现在来看是否合适?

不合适。这是中国人的社会共识,无疑不会改变。选择技术、工贸或贸易、工业和技术的经营方式是科技型企业的权利。尤其是民营企业,外人不应该干涉,但是可以评价,无非是为这个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路线的建议。对现状的评价和对不足的揭示是评价的内在含义。坚持联想贸易和工业技术的现状如何?据报道,柳传志近日表示,中国不是科技强国,但也不是科技弱国。这个说法挺对的,评价很到位。这也是联想目前的状态,处于大型科技企业中游。让柳传志欣喜的是,上游有实力的科技企业并不多。在中游,联想有很多不是强就是弱的科技型企业,和下游弱于联想的科技型企业数量差不多。所以,柳传志是有的。


文章TAG:联想为什么不走技工贸  联想  走技  贸工技  工贸  柳传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