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在武汉买砂石也不奇怪,因为这些都是决堤后抗洪最常用的东西。这并不是大豆防洪的第一次应用。的确,大豆防洪只是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管涌。但是大豆防洪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还是挺新奇的。大家都在电视上看过,沙袋挡不了多少水。不可否认,这些沙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水流的速度和方向。

武汉采购360吨黄豆来抗洪,黄豆和抗洪有什么关系?

“黄豆抗洪”其实早有成熟案例可循,因为黄豆遇水变大的特性,对处理漏水可起到很大作用。不过,很多人质疑使用黄豆会不会太奢侈浪费了?其实不然,用完的大豆还大有用处,这篇文章我就详细讲讲我们吃的黄豆是怎么被应用在八竿子打不着的抗洪领域的。事件回顾由于连日来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防汛形势严峻,江堤告急,为了守住长江大堤,7月9日接到通知后,武汉市江夏区成立工作专班,从本地市场及外地市场抢购黄豆,共计采购了360吨黄豆应对险情。

这360吨黄豆,被分别存放于金口电排站和范湖粮库内,以便于抗洪官兵随时取用,此外,江夏区抗洪工作组还采购了超过1000立方米的砂石备料,存放在居字号分段院内,用于处置长江干堤险情。其实,这并不是黄豆抗洪的第一次应用,据武汉市江夏区融媒体中心报道,早在今年3月,江夏区就采购了近60吨黄豆用于防汛,而且随着近来长江水位不断升高,他们又从周边地区采购了300吨的干黄豆。

黄豆抗洪原理其实,我们对武汉市采购砂石并不奇怪,因为决堤后抗洪最常用的就是这些东西,但黄豆抗洪对于咱们百姓来说倒是挺新奇的。这主要是利用了黄豆本身的一个特性,那就是泡水发胀:小小的豆子在水里泡时间长了就会膨胀起来体积变大,体积变大后的豆子就会将所填充的孔隙全部堵死,这比沙土好用的多。不过,需要堵水的地方那么多,也不能所有场合都用黄豆啊,不然老百姓吃什么?确实,黄豆抗洪只用在某些特殊场合——管涌,

简单来说,管涌就是堤坝渗水严重时,土体里的细沙被流水冲出来,在外形成环状的沙包。据《实用水文学词典》解释,“管涌”是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细颗粒沿骨架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细颗粒被冲刷带走的现象,也称“翻沙鼓水”或者“泡泉”,涌水口径有大有小,小的只有几厘米,大的会长达一米以上,这些孔隙周围一般形成隆起的沙环。

可不要小瞧那些几厘米的管涌口,当这些口子出现的时间久了,大量的涌水翻沙会破坏堤防和水闸地基土壤骨架,久而久之地基不牢就会引起建筑物塌陷,造成决堤、垮坝,对付管涌的方法倒是挺多,但蓄水反压是一种最有用的办法,这个办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抬高管涌区内的水位,从而减小堤内外的水头差,进而降低堤坝内外的渗透压力,这时候水就没有外溢的动力了,地基也就不会被掏空。

怎么才能抬高管涌区的水位呢?答案就是使用黄豆这种吸水膨胀的物质,把这些体积小的豆子倒进管涌区,吸水后豆子膨胀体积变大,从而让这里的水位涨高,同时,豆子吸水后还能补充形成的孔隙,所以黄豆就这样成了抗洪利器。黄豆抗洪会不会太浪费?其实,对于溃堤的损失来说,几十吨的豆子根本不值一提,毕竟对于任何一处水坝决堤来说,经济损失起码上亿,老百姓的生命更是宝贵。

而黄豆的价格一般2元一斤,大批量政府采购更是便宜,所以100吨的黄豆也就20万元,黄豆储量大此外,黄豆的储备量很大,在发生洪水时很容易抢购调配,能迅速的应用于险情。而且,黄豆在老百姓的口粮中并非是不可替代性作物,所以大批量采购黄豆也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黄豆可回收利用除了黄豆储量大之外,黄豆还能回收利用,泡胀后也能作为优质有机肥滋养被洪水冲刷过后的田地。

沙袋真的能够挡住洪水吗?

正如你在电视上看到的,沙袋并没有挡住多少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沙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水的速度和方向。沙袋有什么优点和作用?沙袋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缓冲洪水的冲击,缓解堤坝的压力。它们遇水后会迅速膨胀,牢固可靠,从而达到防水防水的目的。它们可以压实坝体下的软弱地基土,同时加宽坝体,主要是防止和减缓坝体的坍塌。我们最可爱的地方就是他们面对洪水猛兽毫不胆怯,扛着沙袋保卫我们的家园。


文章TAG:抗洪为什么要沙袋  抗洪  沙袋  黄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