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吗?为什么从太空返回的宇航员如此脆弱?如果此时贸然站立,可能会因为低血压或失去平衡而摔倒甚至晕倒。可惜离心机的旋转半径不能太小,否则会对人体的前庭功能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根据国际空间站的统计,宇航员进入太空后,会在510天内失去20%左右的肌肉。

宇航员返回地球为什么要隔离?

因为太空中充满了宇宙射线,所以有可能导致致病菌或者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所以也要考虑感染病毒的可能。但隔离一段时间并不是主要为了隔离以防止病源传染的问题,世界载人航天飞行历史表明,经过较长时间的太空飞行后,航天员可能出现骨丢失肌肉萎缩立位耐力下降等问题。所谓骨丢失,是指在失重环境中,作用于人体腿骨脊椎骨等承重骨的压力骤减,同时肌肉运动减少,对骨骼的刺激相应减弱,骨骼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导致骨质脱钙,并经肾脏排出体外这里的肌肉萎缩,是指在太空环境中,由于生物有机体处于失重状态,肌肉不用再像在地面上对身体发挥支撑作用,因而导致肌肉的废用性变化——肌肉萎缩而立位耐力下降是比较专业的问题,我也不能做出详细的解释,大概就是处于失重情况下人体动静脉血量会发生变化,而到达地球上后处于站立情况下,血液会重新分布,导致血量和血压的变化,会引起下肢和下腹部血管的扩张等问题。

所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航天员的身体恢复。而身体恢复分为医学隔离期医学疗养期和恢复疗养期三个阶段。医学隔离期约为14天,航天员将在航天员公寓内适应地球环境尤其是重力环境,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功能,提高立位耐力,消除飞行后疲劳。除了医学措施,航天员还会接受按摩中药调理等。这期间,航天员与外界基本隔绝。

第二阶段是医学疗养期,时间大约在20天至30天。航天员将入住天气好空气好的疗养院,在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逐渐增加活动量。结束前两个阶段的恢复措施后,医监医保部门还会安排航天员进入三个月左右的恢复疗养期,将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航天员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高强度训练,承受巨大的压力,强肩担道义,铁血铸丹心。

宇航员回地球无法站立,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为啥不开发人造重力?

这问题提得有水平。开发人工重力已经在太空中有成功实践了。早在30年前,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已经采用,配合跑步机,室内自行车练习机,起到很大作用。所谓人造重力采用的是离心机,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加速度哥氏力,模拟地面引力对人体体液分布及循环。从而达到减少钙流失等太空病。遗憾的是,离心机旋转半径不能太小,否则对人体前庭功能,有较大副作用。

为什么航天员中午就出舱了,到晚上还一直坐着?不能起来走吗?

如果经常关注航天领域的新闻报道,你会发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从太空返回的航天员出舱后,都会一直以半躺的姿势,躺坐在特制的椅子上,而且还要被抬着走。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出舱后在着陆场逗留了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分别乘坐三架直升机,经过大约45分钟时间后来到转乘机场。

三位航天员搭乘专机飞往北京,并于晚上20时35分左右抵达北京。从直播或者相关视频中可以看到,三位航天员从出舱到抵达北京,七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坐在特制的椅子上,而且都是被工作人员抬着走。很多不明所以的小伙伴,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彰显对航天员的尊重,认为他们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理应受此待遇。

但如果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的直播或相关视频,就会听到很多专家的意见,包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刚从太空返回的三名宇航员,各方面都很脆弱。为了防止意外,他们必须保持坐姿,同时也要避免别人因为激动而拥抱航天员,将航天员抛向空中,否则很容易骨折!那么为什么从太空返回的宇航员如此脆弱呢?出舱七小时连站都站不起来?我们来看看原因1。航天员长期在空间站失重环境下执行任务,会出现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中国的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一样,都是建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左右的太空中,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绕着地面飞行,这就使得空间站处于失重环境。


文章TAG:为什么宇航员不能站立  出舱  航天员  宇航员  站立  中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