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玻璃是透明的,光线可以顺利穿过。它是否穿过一个物体是一个概率问题。只要我们也能变成量子,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能量,我们就能毫无损伤地穿过任何物体。这说明了一个道理,移动的物体可以借助屏蔽效应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因此,当两个物体相遇时,由于物体辐射的叠加效应,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间量子将具有更高的能量。

物体由微粒组成,我们变得比组成物体的微粒还小,能穿过物体吗?为什么

炎炎夏日,大家都使用过电扇。不知你是否注意到,电扇一旦转动起来,其背后的物体就看不见了,完全被电扇遮挡住了。这是因为我们人眼感受光线有一个时间的滞留,类似于拍摄夜晚的车水马龙,得到的照片是一条条连续的光带。因为,相机的曝光时间较长,使影像产生了重叠。同理,电扇扇叶的转速大于我们人眼滞留的时间,就会遮挡住光线的通过,使我们无法看见电扇后面的物体。

由此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运动的物体可以借助于屏蔽效应形成封闭体系。在经典力学时期,我们对物质的认识有两点,其一是具有质量,这是物质的内涵,是有的代名词其二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不可入的特性。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物质具有实体的特性。所以,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是面包加葡萄干。他认为,原子的质量占据整个原子的空间,就好比是面包充满了模子,而电子则是镶嵌在面包表面上的葡萄干。

新西兰人卢瑟福为了证实其老师的这一假设,他在英国进行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实验。卢瑟福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其意外地发现,平均每发射两万个粒子,只有一个粒子被反射了回来。金箔对于阿尔法粒子而言,竟然是十分空旷的。显然,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错误的。经过计算,原子的质量只集中在很小的区域。如果我们把原子放大到地球的大小,那么原子核的体积仅相当于一间屋子的尺寸。

至于电子的体积就更小了,估计其只相当于黄豆那么大。于是,我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原来物质并非实体,其仅只是由电子的高速运动所形成的封闭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原子就是一个超级微小的电扇,电子就是扇叶。因此,物质的实体性,仅只是相对于宏观物质的假象。只要入射的粒子足够小,其运动的速度或能量足够大,就可以无损地穿过任何物质。

比如,虽然我们人体能够阻挡可见光的侵入,将其反射回来,从而使我们可以看见彼此但是,对于能量更高的x射线来说,其就可以穿透人体,只是被密度更大的骨头反射回来。所以,我们可以拍照x光片来检查我们身体内部的情况。如果是能量更高的中微子,则即便是几光年厚度的铅板中微子都能够毫无障碍地穿过。实际上,无论是可见光还是x射线和中微子,它们都是受到激发的量子,即是由普朗克常数h定义和定量的同一个粒子,它们是我们宇宙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上述这些粒子的区别仅在于具有不同的能量,从而表现出对物质的不同性质。因此,只要我们也能变为量子,只要我们具有足够多的能量,就可以无损地穿过任何物体。其实,是否穿过物体,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因为,电子的体积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阻挡我们穿墙而过的,是彼此的电子运动所形成的封闭性。由此可见,即便是我们保持原有的尺寸,也仍然有机会无损地穿墙而过。

只是这种机会实在是太小了,即便是等到地老天荒,这一奇景也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作为宏观物质,墙体和我们人体所含的电子实在是太多了。这就好比是穿过繁忙的马路,行动迟缓的老人是很容易被汽车撞倒的。总之,物质不实,物质的体积仅只是其更深层次的粒子高速运动所形成的封闭体系。因此,若想大概率地无损穿过物体 ,就需要我们变得更小,我们运动的速度够快。

光是粒子为什么可以穿过玻璃,却穿不过墙壁?

为什么光可以穿透玻璃,却不能穿透墙壁?如果深入研究,这句话是错的。在人们的印象中,玻璃是透明的,光线可以顺利穿过。但实际上,虽然玻璃是透明的,但有些光是无法透过玻璃的。比如我们常说的紫外线波长短,对细胞伤害大。太阳直射时,要避免直接照射,即避免紫外线。但对于玻璃来说,对紫外线是不透明的。即紫外线无法穿透玻璃,但会被玻璃吸收。


文章TAG:为什么在游戏里人可以穿过物体  穿过  粒子  游戏  物体  玻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