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手机怎么处理?

有一个山东朋友,患白血病去世了,去世时才32岁,他的媳妇就把他的手机装在盒子里放了起来,把手机号过户给了自己,最低套餐保存,不过手机号一直是处于关机状态。她当时的想法就很简单,她老公是一个人网上冲浪者,人很幽默,在网上留有很多精彩的文章和观点,也记录了一些媳妇和孩子的日常,文字中充满了对媳妇和孩子的不舍和担心,那些账户都是用手机号注册的,她想如果把这个手机号注销的话,那么她老公的一些信息就看不到了,想念她老公的时候就登上去看看,等孩子长大成人后,把这些拿出来让孩子看看,她的爸爸是一位优秀的、正能量爱她的爸爸,她说,这样的话,我觉得我老公一直没离开。

她老公去世后,她把他Q空间的照片全开放了,也把微信朋友圈全部开放了,目的是为了让公公婆婆想念的时候看看,也让他的朋友想念时可以看一看,手机号关机,微信和Q的备注很符合他的风格:睡了,来世再见!如果是我,我也会像她一样,手机留下来,因为现在都是火葬,陪葬过去,我相信他也玩不成,不如成全自己,自己想念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手机号也要留下来,不想哪天想起他的手机号,拨过去却是陌生人。

丧事中“祭”和“奠”有什么区别?

在葬礼上,如果你送花圈用“祭”字,而不是用“奠”,后果不敢想象,一般在农村葬礼上,棺材上会有一个大“奠”字,城里做追悼会的时候,花圈也会有一个“奠”字,但是为何看不到“祭”字。平时我们经常说“祭奠”二字,但是它们两个字分开使用的时候,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孔子和如来因“奠”字,差点打起来据说孔夫子周游各国时,从微山湖出发遇到如来,经过洪泽湖到了蟒蛇河畔的秦南仓,两人观看秦南仓的风景和考察民情,晚上在“仙客来”客栈住宿、喝酒、吃饭。

两人品尝了哈氏牛肉、秦南咸鸭蛋、喝蟒蛇河特曲,酒肉穿肠过之后,他们就一直称赞秦南仑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心地善良,酒肉香,风景优美,好山好水酿好酒。两个吃喝非常高兴,但是如来却说:“这里虽然很好,但不是久留之地,明天就准备回去”,而这时孔子喝酒已经上头了,于是用筷子蘸酒,然后在桌上写一个“奠”字。然后站起来大声对如来说:“你看这个字,等你吃饱喝足,明天我该送你回去”,如来看到“奠”字之后,大发雷霆说:“这个“奠”字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的,你请我喝酒,又仗自己有学问,竟敢写一个“奠”骂我。

孔子却笑着说:“如来呀!你理解错了,”但还没等孔子解释,如来就说:“不管你怎么说,这个字就是活人向死者的致祭,你就是咒我是死人”。等如来平静下来,孔子喝一口酒,然后慢慢跟如来解释说:“奠”字是“上西天”三个字连在一起的草写,把“奠”字拆开就是“上西天”三字,佛爷是西天如来,便是你回去之路。这时候如来才反应过来,然后红着脸猛喝一口酒,尴尬的说:“是也,是也,回去就是上西天也”。

“奠”字在葬礼的含义“奠”字上部是“酉”,而“酉”初文是酒坛形,代表酒和酒坛,后来在轮廓内增加横竖笔画,表示坛壁的纹饰。而下部的“一”表示地面,表示把酒坛放在地面上,两个结构结合起来表示将酒肉祭祀死者或者地神,把酒洒在地面上,祈求居所安定的意思。而下面“大”字,像是人的双手,“奠”字。可以看作人许则双手,手上有酒双手奉上,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古以来“死者为大”,不管是多大的活动、仇恨都得先放下,表示尊敬神灵的意思,所以“奠”字是一个对死者的一个“敬词”。

“奠”本义是放置酒在桌上作为祭品祭祀神灵,现代是对死者进行悼念,也用“奠”字,就是来自祭祀。“祭”字的特殊含义早期甲骨文中“祭”字,左边是一块鲜肉,肉上还有血水流出,右边是手,两相会意表示手拿着肉在祭祀。可能考虑到这样的会议不够准确,晚期甲骨文再其下增加一个祭台“示”,而且把“肉”旁变成“口”形。古代的人杀牲,一部分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生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祭祀,也叫牲祭。

祭奠主要表示对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年,比如每年的清明节,在人民英雄纪念墓前,都有很多人手捧鲜花,祭奠英灵。祭祀表示旧俗在一顶节日,向神明或者祖先致祭,表示崇敬、纪念、求平安。比如广西特有节日三月三,很多人只知道唱山歌,其实这天也是扫墓的日子,和清明节差不多,这天主要祭奠家里关系比较近的去世的人,比如祖爷爷、祖奶奶。

重阳节九月九也是扫墓,这天则是同姓家族一起扫墓,主要祭奠以前村里的祖宗,拜扫以前的祖坟。很多人非常思念自己的祖先,同时也非常渴望得到祖先的保佑,有的人求二胎、求升官发财、求平安、求健康等等。而我们传统节日都要祭祀,先去土地庙拜,然后回到家里再拍一桌饭菜,桌上有酒,然后我们往酒杯倒肉,给祖先和神明吃饱,我们才能钱纸钱,然后放炮。

“奠”和“祭”的使用区别在葬礼的棺材上,会看到一个大大的“奠”字,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很多人非常疑惑,为什么不用“祭”字呢!其实这两个字很好区分,葬前使用“奠”,葬后用“祭”,我们前面已经介绍“祭”字和“奠”字的本义。1、“奠”的本质是在地上摆酒肉,为了让刚刚离开的人享用,在我们古代有鬼神说法,古人认为灵魂离开体魄,但是灵魂依然要享用食物,只要有食物,灵魂就会来附体,所以葬前用“奠”字。

而葬后用“祭”字,表示思念离开的人,主要是安抚他们的灵魂,所以不需要供酒肉之类的祭品,而祭奠也强调像生前一样侍奉逝者进食,在其右侧供奉一些酒肉。2、祭奠和奠祭的词性也有一点区别,祭奠这个词带走褒义,能用这个词说明与逝者关系不错,而奠祭这个词比较中性,只是表述一般客观事实,不掺杂感情色彩,而且比较严肃。

3、古代汉族礼仪分为5种礼制,总称为“五礼”分别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无论是拜祭、祭祀神灵祖先等活动,还是逢年过节的年祭、清明祭祖、祭先烈、喜庆之时的拜祭宗亲先祖等等,都是祈福求吉,所以以“祭”是“吉礼”,祭祀活动都是年复一年长期进行。而“奠”用丧事,因为是人死后设置灵堂、灵棚等,先是家人的堂奠、家奠,后是亲朋好友的吊唁、祭奠,都是一种比较背痛的仪式和祭礼,所以这是“凶礼”,只要灵柩离开家门之后,一切活动就由“奠”变成“祭”。

4、“奠”的引申含义也有放置安放的意思,同时可以延伸为“确定、建立”,比如某某楼盘、工业区开始奠基。意思就是建立建筑物的基础,打好地基,我们古代建房子时也有奠基仪式,拿出酒来祭祀土地神,最后把酒洒在建造的地方,祈求以后的建筑牢固安全。“奠”字也表示流程、仪式中国丧礼的形成,本质是我们古代人对“灵魂”的相信产物,在现代,如果有人死亡,大家都比较忌讳,大家都说死,都是用“去了”,或者“驾鹤西去”。

这就是我们古人相信“灵魂”最好的证明,大家都相信死去的人没有死,还陪在亲人身边,只是大家看不见而已。所以扫墓的时候,大家看到蛇,都觉得祖先出来看了,而且一般不说蛇,都是说龙,在农村地区,如果家里或者家围墙外出现蛇,大家都不会伤害它们,而是用木棍把它们拿走,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先人回来看家了。丧礼流程1、处理遗体中国丧礼是非常隆重的,而且有很多细节,但简单基本已经繁简了,中国从古代开始,当有人去世之后,就有处理遗体的做法,以前叫“弔”,意思是人的生命终结之后,人们去他家慰问、吊唁。

人去世后,死者亲人都会把遗体放抬到正厅,然后放在临时铺好的板床上,我们古人认为,不能让长者在床上去世,灵魂会被束缚在床上,无法超度,所以当长者家人感觉老人快不行了,就会把老人抬到正厅放。按照中国民间传统习俗,当老人垂危之时,需要子女守在身边守着,直到老人去世,这就是我们经常说“送终”。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祖先、神灵都供奉在此,如果在这个位置寿终才死的其所,这就是寿终正寝以前古代都是用枯草掩盖,但是经常等比较大,树叶被刮走,以前肉食飞禽就有吃,亲人看到非常不忍,于是就拿弓守候在老人身边,有鸟来就用弓射杀,所以“弔”字是一竖加一个弓字,就是亲人拿弓,而现在如果动物比较多,亲人会塔一个白色蚊帐。

2、报丧、助丧当老人去世之后,家人一般都会痛哭半个小时左右,等情绪逐渐平静后,开始商量老人后事,通知一些亲戚朋友老人去世的消息,这就是报丧。村里的人知道之后开始忙活起来,一般村里的人,不用每个都通知,大家都非常自觉帮忙,而且会送一些物品和钱财,这个就“助丧”。助丧方式很多,每个地方都不同,有的送马、有的送衣服,以前南北朝时期,丧家报丧后三天,如果亲朋好友不来吊唁、助丧,那么就跟你绝交。

如果实在太远来不了,就用书信,人和书信都没有到,丧家会非常伤心,最后跟你绝交。在中国,大家都非常看不起“生前要好,死后疏离”,因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情谊,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红事请了才来,白事不请自来”。这不仅是对丧家的认可,也是友谊身厚表现,同时来到现场为了安慰丧家家属,所以很多在外地打工,不管多忙都请假回来。

3、“奠”活动从老人去世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会把用祭品放在逝者面前,然后选日子,以前农村有人去世,经常停尸做法,一般3天左右,如果日子不好,还会更久,所以会出尸臭味,乌鸦闻到之后,就会来到周围。在停尸过程中,会有亲朋好友来吊唁,简单说就是上香,大家来一般都会带东西来,以前都带鞭炮、草纸、花圈,现在基本都是花圈。

进门之后的上香仪式,要对逝者行三拜九叩大礼,亲人朋友在封殓白天上香达到高潮,最后晚上参加“丧宴”。处理遗体的时候,亲人都会把逝者处理干干净净,亲人用淘米水洗头发,把胡须刮干净,现在有专门化妆师,但是在农村,基本都是亲人自己亲力亲为。除了沐浴还有“饭含”,亲人把米、铜钱、钱放在逝者嘴巴,让他含着,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前民间有一种说法,逝者如果嘴巴长开,说明生前没有吃到、吃不好,所以给他嘴巴放食物或者财务,以前古代的墓葬,还经常出土一些玉蝉,这都是他亲人之前放的。

给逝者整理好面部之后,给逝者穿衣服,以前古代,如果平民百姓就比较简单,但如果是官员,死后穿19套衣服,如果穿不上,就盖在身上,用丝带捆起来,最后才能入棺。逝者入棺有很多讲究,有的地方不允许家属哭,人们觉得逝者觉得家人不舍得他离开,逝者不忍心离开,最后不回去投胎。而有的地方认为,亲人应该大路,当时不能把眼泪滴入棺材内,把逝者放进棺材后就用铁钉钉好,亲人跪在棺材左侧说“某某好走”。

4、出殡最后一步就是出殡,抬棺是八个人,称为“八仙”,丧家安排好饭菜招待好他们,然后才进行下面工作。送殡队伍都非常浩荡,出去的时候点炮和撒纸钱,这个过程中不得回头走,出殡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摔盆等等,最后把棺材埋好,逝者正式入土为安。在这里说一下,如果村里有葬礼,你害怕就不要去,可以让家里人派其他人去。

灵棚中为什么放“奠”字花圈很多年轻人不明白,为什么葬礼要放花圈,而送花圈是从欧美传过来的习俗,我国古代丧葬仪式以塔灵堂为主,周围还有一些白布、扎一些纸人、纸马用来钱,还有打幡、撒纸钱等。按照北欧的传说,一个人临时时带上花圈,安琪儿(天使)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而前面孔子和如来的故事中,“奠”字是上西天的意思,所以花圈就是好人升天堂,这是一种奖赏物。

而送花圈也有很多讲究,葬礼的花圈以白菊和黄菊为主,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是福寿双全老人,因年老去世是“喜丧”,可以搭配红色系、粉色康乃馨,表示对逝者生前关照。有的花圈还有一些挽联,基本格式都是差不多。比如上联:沉痛悼念xxx千古,或者xxx一路走好。下联一般为:XXX敬挽或者XXX泣挽。写到最后:总结一下,死而无葬之拜为奠,死后葬后之拜为祭,祭,人在下,奠,人在上,只有一次祭祀活动为奠,每年定期的祭。

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丧礼的很多礼仪是迷信,是不科学的东西,但在我认为,丧礼其实是更多的亲朋好友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敬意感情而形成的隆重礼仪文化,这也印证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称号。但有一点却非常讽刺,生前老人生病,子女孙子没有一个人靠近照顾,死后却一直上求老人保佑发财升官,花几十万请风水师看地,花几十万买墓地,把坟地装修得比家里还豪华,真的非常讽刺。

在农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民间流传的人死后烧七个七,究竟是指哪七个七,又有哪些历史渊源和讲究呢?人死后烧七个七的历史渊源在古代较早的时候,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基本采用“手指探鼻息之法”,也就是将手指放在人的鼻孔下方,感觉有没有气息。一旦发生没有进出的气息,便视为死亡,并会即时下葬。但是,后世人们都知道,鼻孔没有气息,并不等于死亡。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因神医扁鹊的一段经历,才使人们改变了这一人死即下葬的习俗,并因此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有一次扁鹊行医路过虢国时,正赶上太子大丧,经询问老百姓,才知太子身体一直都很好,但不知什么原因,就突然暴毙了。好奇之下,扁鹊根据老百姓的讲述,对太子的症状推理一番后,竟然发现太子可能并没有真死。

于是,扁鹊急忙赶到王宫说明来意。当时,国王正因“白发人送黑发人”而悲伤之时,听闻神医扁鹊来意,立即命其检查太子的“遗体”。随后,扁鹊拿出针石刺激太子身上的穴位,片刻功夫,太子先是手指动了动,接着又慢慢睁开眼睛醒了过来。因此,扁鹊活死人的神医之名迅速传遍了各列国,而这一天正好是太子“死亡”的第七天。自此,人死后在第七日会有机会复活的说法便在民间流传了下来,而停尸七日后入棺下葬也渐渐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

后来,有了烧七个七的习俗后,这七天便被人们称为头七或一七。那么,另外六个七又是怎么来的呢?到了南北朝时期,每遇丧事,大户人家因修建大型墓室造成灵柩长时间停放,这才逐渐兴起了超度亡灵习俗。而在这一习俗中,某些教派为了提升自身在民间的影响力,以便收取更多的香油钱,便将六道轮回的传说融入了烧七个七的丧葬习俗中。

人死后烧七个七的文化渊源传说,在某个教派中,“七”既指“东、南、西、北、上、下、中”的周天全方位,表示圆满和吉祥之意,也表示一个轮回。因这一传说,据说在一些大户人家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烧七个七天的丧葬习俗,而七个七天则表示人死后需过七关,才能进入回轮,转世投胎。第一关:离别关,又称“一七”或“头七”。

民间传说,人死后的前七天灵魂会出现在亲朋好友居住的地方,向亲朋好友告别。在网上,还有人表示,曾听到去世亲人的说话声。所以,“头七”亲人主要准备丧葬用品。同时,还要准备一盏长明灯,最好是铜油灯,以方便亲人复活时的行动。第二关:恶鬼关,又称“二七”。告别仪式结束后,阴差(牛头、马面,或黑白无常)就会出现,将去世的亲人带走。

在这一关,为防止阴差在路上为难去世的亲人,家人每天都要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了,以便路途使用。第三关:鸡鸣关,又称“回魂夜”或“三七”。阴差带着去世的亲人到城皇庙办好“除阳籍”、“入阴籍”的交接手续后,阴差会放去世的亲人回家做最后的道别,但鸡鸣前必须回到城皇庙与阴差汇合,然后踏上黄泉路,前往阴间。如果,鸡叫前不能回来,就会变成孤魂野鬼,无法进入六道轮回投胎转世。

据说,在三七期间,有些家人会在门窗部位撒上草木灰,并能看到草木灰上的奇怪脚印。因为,三七是家人与亲人最后的道别日子。所以,家人都非常重视,孝子贤孙几乎都是在灵柩前守夜到天明鸡叫。第四关:饿狗关,又称“黄泉路”或“四七”。虽然,在前往的黄泉路上有阴差相伴,但也会遇饿狗挡道,一旦无法赶走饿狗,就不能按时赶到鬼门关,同样无法进入六道轮回转世重生。

但是,在这一关,每顿饭前,家人都会在灵柩前献饭,就是为了顺利经过饿狗关。第五关:鬼门关,又称“五七”。《西游记》第十回写道,唐太宗:“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门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当去世的亲入时入鬼门关后,就真正的阴阳两隔了。第六关:望乡关,又称“六七”。古诗云:“待到儿孙还恩日,一捧黄土永相隔,望乡台上风凄惨,奈何桥上无奈何。

”进入鬼门关后,去世的亲人在阴差的带领下会来到望乡台,让去世的亲人对生养自己的家乡做最后的惜别,以表示阴间的慈悲为怀。而在浙江一带,还有搭设望乡台的习俗,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物,上面罩把伞。传说,在六七只要家人在给去世的亲人烧纸祭祀,去世的亲人就能看到家人。所以,在六七也必须要烧纸的。第七关:轮回关,又称“孟婆关”或“七七”或“断七”。

下了望乡台后,就会继续向阴曹地府前进。但是,在进入阴曹地府前,还要经过奈何桥,喝一碗“孟婆汤”,忘却前尘往事,然后才能进入阴曹地府,转世投胎。到了断七,家人便开始着手去世亲人入土为安的相关事宜。同时,断七也是在提醒后人,人死如灯灭,应从悲伤的情绪中振作起来,珍惜当下的生活。其实,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传说和迷信罢了,不可轻信。

人死后烧七个七的讲究情况在古代,人死后能做到烧七个七的,基本都是大户人家,而多数平民百姓最多只能做到烧一个至三个七,而内容也是五华八门,各有不同。头七,入殓前准备好长明灯,一般都是可添加香油的铜油灯,以期待亲人复活时照明。同时,搭建灵棚、设灵牌,摆祭品,焚香明烛,披麻戴孝的孝子贤孙开始朝夕守灵,并向亲朋好友报丧。

二七到断七期间,跪在灵前的孝子贤孙向前来祭祀的亲朋好友叩谢回礼。同时,烧纸、献饭食(包子、面条、饺子、面鱼、饽饽等),并保证灵案上的香火不断。但是,在北方一些地方,二七又指儿七,所以只有儿子辈才能进行祭祀,而三七、四七、五七就没有太多讲究,除家族的子孙辈、侄孙辈外,远亲近邻都可前来祭祀。但是,在江浙一带,六七还有留七的意思,在这七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要留下一同参加祭拜。

断七,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后七天,苏州一带有做道场法事的习俗,美其名曰“保太平”。不过,在断七的最后一天,也是去世亲人的下葬日,最为隆重。在这一天,亲朋好友都会到场,抬送棺椁前往坟地进行安葬。送葬途中,有些地方的长子会将烧纸的火盆摔于出村的十字路口,而安葬期间,孝子贤孙会焚烧纸钱以及各种纸品等,称为“化库”。

人去世之后,为何亲人过节都要烧纸钱,真的只是封建迷信吗?

为死去的亲人烧纸钱,只是活着的人获得一点心里安慰,实际上啥用也没有,都是封建迷信。其实,人死了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他们过得很好,不缺吃少喝,穿戴齐全,要啥有啥。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龙宫玉殿,行能腾云驾雾,坐有莲花盘带,浴有玉液琼池。人身自由没有任何限制,没有战争,人人平等,没有贫富差距,没有忧虑没烦恼,那里是真正的博爱、自由的天堂。


文章TAG:手机软件祭祀文化app下载  有什么软件可以用来祭奠死者  手机  手机软件  软件  
下一篇